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须弥介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祝微明进了院子,看到一个三十六七岁,脸上有个大黑痦子的女人从自家走出来。


    看到祝微明正在卸下驴背上的野味和药材,那女人细长眼吃惊地瞪大,指着那两大筐东西问:


    “微明,这……这么多都是你自己弄来的?哪儿弄来的?”


    赵氏也跟着走出家门,看到儿子今天带回更多的东西,简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边担心这个大嘴巴的杨六嫂到处说出去,一边又忍不住想炫耀一下能干的儿子,简直矛盾得一批。


    祝微明淡淡地瞅了一眼这个村里有名的长舌妇,根据大脑中对这个妇人过往的记忆,这婆娘不单长舌八卦,还爱笑话人,喜欢捧高踩低,邻里之间没大有人喜欢她。


    曾经因为乱传闲话,还引起过好几次打架纠纷,动不动被她老公揍得跑回娘家。


    对于这种女人,祝微明根本不想搭话,赵氏也看出儿子不喜欢杨六嫂,忙把她送出大门。


    祝微明把药材筐搬到离水缸近一点的地方,方便母亲清洗,随后又走近灶屋,看到灶里压着火,忙加了几根木柴,让火烧得旺一点。


    他一刻顾不得歇息,无论洗药材还是洗兔子肉,都用得着热水。赵氏兴冲冲地跑过去清点了一下套住的兔子,啧啧地赞叹着,兴奋又着急想帮忙,赶快搬出两个大木盆,还有两个控水的筛子。


    不用儿子吩咐,她已经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开始涮洗药材。边洗边乐滋滋地和儿子说话:


    “阿明,娘跑了两个香料铺子,把你写下的调料都买全了,那两只斑鸠和一只鹌鹑也卖了,总共卖了十六文钱。”


    她边说边埋头洗药材,忽然又担忧地问:“你说这些死兔子烧熟了能卖出去吧?要是卖不出去,可连调味料钱都得搭进去。”


    祝微明笃定地安慰母亲:“准定能卖出去,娘你放心好了。”


    说着,他拎起三只死兔子走出大门,一直走出四五十米远一个倒垃圾的土坑边,找到一棵歪脖子树,用绳子把兔子后腿绑起来倒吊着。


    随后拿出刻刀,麻利地把兔子四脚,沿关节部位都剔开一圈,再每条腿划开一道缝,随后轻轻撕开一圈口子,用力翻转皮子一拉,整张兔皮利索地剥了下来,前后不过两三分钟的工夫就搞定。


    待把八只死兔子都剥完皮,想想那唯一活着的一只,也不一定能养好伤,何况野兔这种动物,家里养不熟,也养不活,干脆一起宰杀了。


    小半个时辰已经把九只兔子全部剥皮放到一个大木盆里,随后在盆里倒上凉水,先浸泡一会儿。


    利用这点时间,祝微明把内脏全部清洗出来,他意识到如果长期做猎户的话,家里的盆子、桶还真不够用,等有收入了,再买几个盆子,还得订做个能放熟肉的带盖保温木桶。


    赵氏吃惊地看着儿子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般,简直被震住了,就算当家的真显灵,他本人也不会这些本事,怎么教儿子?这是天神爷二郎真君显灵了吧?咋儿子啥都会?


    赵氏心中的天神爷有一堆,用的时候会就近方便去随手抓一个。她这又是欢喜又是酸楚,还隐隐有些不安,试探着开口问:“阿明,你还会……还会啥本事?”


    祝微明给兔子肉换上干净的凉水继续浸泡,笑着看了母亲一眼,保持足够神秘:“娘,我啥都会,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们以后吃不上饭。”


    “你还小呢,娘啥都没教过你,咋就啥都会了呢?”赵氏不无酸楚又惆怅地叹息。娘俩正说着话,听得大门被推动的声音,紧接着传来隔壁牛大娘的大嗓门:


    “明他娘,我听杨六家的说你的病,吃了啥子年岁好了?啥子药这么灵?”


    一连十几天,祝微明马不停蹄地上午忙着逮兔子、野禽,挖灵药,下午回家清洗晾晒烘焙,晚上则把已死的兔子、禽类浸泡,清洗,用调味料腌制起来。


    早晨一起来,先把头天泡好的肉类红油赤酱地烧制下锅。这样,等他采药打猎走了,母亲会把做熟的肉放到大木桶里,扁担一头挑着熟肉,一头挑着几只活的小动物,早上赶到县城里去卖。


    连大带小,平均一只活兔子能卖三十文钱,烧出的兔肉平均下来,差不多也是这个价。


    但是剥下来的兔皮,如果品相完好,大的一张可以卖到十五文,小的也能卖十文,这样算下来,杀了烹制熟卖肉反而更赚一点,但是,除了调味料和木柴、油、盐的成本,烧熟的并不比活兔子多赚很多。


    只是抓到的死兔子不好卖,只能做成熟肉才能价值最大化。禽类则大小不等,只能算总帐。


    每天晚上,赵氏都会拴好大门,油灯下盘坐在床上,清点一天中所赚的所有钱,这是最令她快乐的事。


    祝大志活着的时候,只能依老为实地刻个墓碑,雕点石像,手艺也没多好,勉强糊口而已。


    成婚十三四年,也不过攒下不到两贯钱,一场丧事办完,花了个罄尽。


    如今儿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好本事,不但会抓兔子,挖草药,做出的肉香酥软烂,只要挑出去,不出两刻就卖完。


    仅只这半个月,还不等草药卖出去,仅只兔肉和禽类,就卖出六吊整钱,再加七百多文,就这还不耽误送给邻居兔肉、禽肉尝鲜。


    赵氏细心,家里攒下二十多张兔皮,找皮匠给硝好,能做两床兔皮褥子,这样过冬就暖和了。


    还有一大扎五颜六色的雉鸡翎毛,这些华丽的雉鸡毛也很值钱,攒起来卖给过路的戏班子做行头用,能卖个好价钱。


    赵氏还听了祝微明的话,把野禽的细碎绒毛收集起来,准备给儿子做个绒羽袄子穿,剩下的再做床新羽被。


    生活越来越有盼着,这段时间天天少不得吃肉,过冬的粮食也已经蓄备好。


    祝微明不是个守财奴,钱挣来就是要花的,他趁着天气还没有完全冷下来,请隔壁牛大伯带了两个匠人回来,重新用黄泥把走风撒气的房子整个漫了一遍,连房顶都重新用苇草铺过后加固了沥青油毡。


    这样这个冬天再买点木炭,就能暖和地度过了。


    然而,生活不总是欣欣向荣,就在祝微明和母亲刚走出丧事的悲伤,竭力构建美好新生活的时候,接二连三不好的事接踵而来。


    先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