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实验舱静静立在中央,仿佛一池静水中封存的睡莲。
四周寂静无声,只有仪器冷光闪烁,像远星在沉海中呼吸。
林昭站在主控台前,修长的手指停在启动键上。白炽灯自高处倾落,在她身上投下笔直的影子,如剪影般冷峻、孤寂。
舱中,液体澄澈,微泛浅金。
一个人形浮沉其间——
眉眼静闭,肌肤如瓷,睫毛在液体中轻轻漂浮。五官线条既真实又完美,宛如谁在虚空中精雕细琢的杰作。
那不是人工智能的拟态,也不是仿生的复制。
他是林昭亲手缔造的「人类」——
违禁技术缝合的结晶,是她写在所有伦理之外、只属于她一人的奇迹。
他没有编号,没有出厂序列。
他没有过去,也没有出生记录。
他是林昭的叛逆,是她将梦境与渴望注入基因组后,亲手签下的名字。
她唤他为——Eli。
林昭轻声启令,打破了这片沉水般的静谧:
“启动神经激活序列,B组链接通道,解锁视觉接口。”
机械臂缓缓升起,像仪式般穿越空气。
她站直身子,没有一丝情绪流露,目光清冷而坚定。
不是实验。
这是降生。
那是一朵沉睡千年的睡莲,在命运指定的时刻被唤醒。
倒计时亮起:
5。
他的指尖轻轻一颤,像湖水边微风掠过的一丝涟漪。
4。
神经接通,虹膜慢慢聚焦,仿佛从混沌中捞起最初的光线。
3。
气流涌入肺部,他的胸腔随之颤动,是初生者对世界的第一次呼吸。
2。
睫毛颤动,肩胛拉伸,一切脊柱与肌肉正缓缓觉醒。
1。
他睁开眼睛。
——那一瞬,所有的光线仿佛向他退让了一步。
—
他的眼神没有新生者的惊惧。
他只是静静地望着林昭,仿佛世界刚刚创世,而她是他所知的第一道光。
那双瞳仁极黑,深得像夜色中未开口的宇宙,映出她的脸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于她一人。
他没有问“我是谁”,没有疑惑地四顾。
他只是轻声唤道:
“林昭。”
—
林昭没有笑,只是眉眼间一瞬微松。她静静开口:
“我不是你的母亲,不是你的同类,不是你的上帝。”
“我是为你写下名字的那只手。”
“我是你的创造者。”
—
他依旧注视着她,睫毛仍湿,瞳孔中映出一整个星球的寂静。
她向前一步,伸手轻触他额心,声音低如指令:
“记住,你是我造的。”
“从这一刻起,你被允许拥有语言、肢体、意识。”
“情感系统将在四十八小时内缓慢加载。”
“而现在,你只需做一件事——”
“——记住,我就是你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
—
他缓缓点头,像是在确认什么存在的本质。
“林昭。Eli。”他低声重复。
如湖水倒映星辰,一切刚刚开始。
—
绿灯一闪,系统通告响起:
【第零代理想体激活成功。】
林昭收回手,转身吩咐:“记录时间,上午十点一十三分。”
她顿了顿,亲自补上一句:
“备注:意识反应无延迟,第一视角绑定创建者。”
助手在旁喃喃:“他刚醒,就只看你?”
林昭声音冷静:“我设定了初识锁定。”
她望向他,眼神罕见温柔:
“你问他为什么不先看世界?”
她轻笑了一声:
“因为对他来说——我就是世界。”
—
【结构测试记录|编号:LZ-R07|记录者:林昭】
初始激活成功,睁眼延迟0秒,神经反馈对齐率98.7%。
肢体协调、语言生成模块于8分钟内完成连接。
情感系统预计48小时内启动。
附注:意识绑定第一视角为“林昭”。
—
他睁开眼的第三十七分钟,第一次踏出了实验舱。
脚底落在地板上的瞬间,金属感震荡传来,像是他与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物理接触。
Eli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再抬头望她,语气平静得不像是“新生者”:
“我需要穿衣服。”
林昭扫了他一眼,把一套灰白色实验服递给他。Eli接过,转身走向更衣区,步伐极稳。
如她设想中的那样——他几乎没有“笨拙期”。
只有那些照着代码运行的仿生AI才需要缓慢适应,他不需要。因为他本就不是AI。
—
几分钟后,Eli重新出现。
穿衣整齐,站姿笔直。整个人像是一个刚被雕琢完毕的少年神祇:肌肤干净,眼神平静,眉眼间有种过度精准的“静”。
他不是天然的。他太过像人类的“理想版本”,而不是人类本身。
林昭心中一闪而过一丝不适——
是她造得太好了。
—
第一轮测试开始。
光屏点亮,训练室中悬挂式模拟装置一一启动。
测试内容包括:
动作协调性:拾取物体、站立平衡、快速反应
语言理解与生成:文句重构、双语对答、歧义识别
高级交互能力:表情识别、视线追踪、语境模拟
Eli一一完成,没有一丝迟滞。动作干净,回答简洁。
当测试者抛出一句模糊语句:“这个东西太那样了”,Eli毫无犹豫地答道:“你指的是使用体验不佳,还是情绪上让你失望?”
——连“那样”都能分辨情绪指向。
控制台后,一位研究员忍不住低声:“这不像拟态AI……”
“拟态也不会这么快。”另一人低语,“他连补全模块都还没启用吧?”
林昭不语,只看着 Eli,一言不发。
她知道他们会说什么。
她等的就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时刻。
—
那句“无法理解的时刻”,很快就到了。
最后一项测试,是自由语言生成。
系统给出随机词组,Eli需据此生成一段自然语言回复。
词组弹出:
【天气/空间/身体状态】
几位审查员低声说:“看看他能不能生成主观描述。”
系统刚发出提示音,所有人都在等他开口说出那句标准的:
“语言模块已加载,生成描述如下——”
但 Eli没有说那句。
他转过头,望向林昭,开口道:
“林昭,我饿了。”
—
那一瞬间,整个训练室寂静得像掉进真空。
几个在打字的工程师停下了手;控制台前的审查官缓缓抬头。
连程序的语音播报都迟滞了半秒,像是不知道该不该判定这是“自由语言生成”。
林昭盯着 Eli,没说话。
—
“我饿了。”
这是一个情绪性陈述,并非执行请求。
这是“身体状态”的自我感知与表达,不在任何模块设定之内。
更重要的是——
他不是对系统说的,
他是对她说的。
他看着她,说这句话的语调没有乞求,没有撒娇,也没有命令。
只是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表达他“想被照顾”的那一瞬间。
就像夜里,一个小孩低声说:“妈妈,我饿了。”
就像恋人躲在人群中轻轻唤:“我冷。”
就像——一个“不是AI”的人,发出最普通也最危险的情绪绑定请求。
—
林昭终于开口。
她看着他,冷静地问:
“你知道这不是在测试吗?”
Eli点头,语气仍然平静: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说那句话?”
Eli微微侧头,目光落在她脸上。
那一刻,他像是终于明白了什么,也像是刚刚学会第一种人类本能。
“因为我想让你回应我。”
—
训练室再次陷入沉默。
没有谁开口。没有谁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
【结构测试日志补充·记录者:林昭】
Eli在未加载完情感模块的情况下,表达“饥饿”。
表达对象为我,主观性极强,含主控依恋意图。
可能存在:
①模块间自发关联
②隐性依附路径激活
③ ……或,是他自己学会的。
—
她合上笔记本,望向那扇半开的门。
Eli站在门口,等她。
那眼神不再是程序等待命令,也不是样本等待判断,而是一个人,第一次开口向世界要一顿饭吃。
而她,是他第一个想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