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高三的到来

作者:情深有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深秋的风卷起金黄的梧桐叶,一中的高三教学楼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肃杀与离愁的气息。


    月考的硝烟尚未散尽,另一场无声的告别已悄然上演——顾泽钰,这位温润如玉、备受瞩目的学生会主席和顶尖学霸,即将启程,提前前往顶尖学府清大,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项目。


    消息传来时,林听晞正在图书馆与一道电磁感应的综合大题鏖战。孟拾微轻轻推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顾学长明天下午的飞机,去清大了。】


    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住,留下一个深深的墨点。林听晞抬起头,望向窗外。金黄的梧桐叶在风中打着旋儿,像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


    顾泽钰…那个总是带着和煦笑容,在她迷茫时递来一盏灯,在她困顿时伸出援手的学长,要离开了。


    她想起图书馆里他清晰的讲解,走廊上他分担重量的手臂,还有那句带着温暖体谅的“你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对她的关怀,清澈坦荡,如同秋日暖阳,不灼热,却足以驱散心底的寒意。这份情谊,无关风月,却弥足珍贵。


    放学后,林听晞特意去了学生会办公室。里面人来人往,充满了交接的忙碌。顾泽钰正站在窗边,和一个学弟交代着什么,侧影依旧挺拔,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即将远行的意气风发和不易察觉的离绪。


    看到林听晞,他眼中立刻漾起熟悉的温和笑意,对学弟说了句“稍等”,便向她走来。


    “听晞。”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润,“正想着走之前要不要去找你。”


    “顾学长,”林听晞扬起笑容,努力压下心头的微涩,“恭喜你!清大交流,你太棒啦!” 她的笑容真诚,带着由衷的祝福。


    顾泽钰看着她,目光里有欣赏,有欣慰,也有一丝复杂的了然。


    他早已看清了她与沈砚周之间那无形的壁垒,那份朦胧的好感早已沉淀为兄长般的守护和祝福。


    “谢谢。”他笑了笑,从旁边整理好的书堆里,抽出一本厚厚的、封面有些磨损的物理竞赛笔记,“这个,给你。里面是我高三冲刺阶段整理的一些核心思路和易错点,还有针对你之前提过的那类电磁综合题的几种经典解法拆解。你高三复习会用到的。” 他将笔记递过来,动作自然。


    林听晞接过,笔记沉甸甸的,扉页上是他清隽的字迹:


    【赠听晞学妹:愿此笔记如微光,助你劈开题海荆棘。前路虽远,步履不停。顾泽钰】。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鼻尖微微发酸。


    “学长…”她捧着笔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顾泽钰温和地打断她,眼神澄澈:“别有压力。不是什么秘籍,只是过来人的一点经验。高三最后这段路,拼的是心态和效率。你很聪明,更难得的是坚韧。保持专注,相信自己。”


    他的话语如同定心丸,“物理那块短板,找准方法,一定能突破。沈砚周…” 他顿了顿,语气坦荡自然,“他能力极强,虽然方式…独特,但跟着他的思路走,会很有收获。遇到困难,随时可以给我发邮件。”


    他像一个即将远行的兄长,事无巨细地叮嘱着,言语间没有丝毫暧昧,只有纯粹的关怀和期许。


    “嗯!我会的!谢谢学长!”林听晞用力点头,将那份沉甸甸的嘱托和笔记紧紧抱在怀里,“学长去了清大,也要一切顺利!你一定会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


    顾泽钰被她孩子气的比喻逗笑了,眼底暖意更盛:“你也是,听晞。记住,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动作带着鼓励和祝福的分寸感,“加油!我在清大等你。”


    简单的告别,没有煽情,却充满了力量。顾泽钰就像一座即将远航的灯塔,在离开前,将最后的光芒温柔地投注在她前行的航道上,然后,带着祝福,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看着他转身继续投入交接工作的挺拔背影,林听晞深吸一口气,将离别的微涩化作前行的动力。


    灯塔虽远行,星光永存心间。


    高三冲刺的氛围越来越凝重。年级组的“砺锋”尖子生特训计划如期而至,物理作为重中之重,由“铁手”张老师坐镇。


    第一次特训,三道融合了力学、电磁学、能量转化的“绞肉机”级别大题,就让包括林听晞在内的不少人脸色发白。


    林听晞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然而复杂的多过程分析、隐蔽的临界条件、需要极高空间想象力的电磁场叠加…


    她的思维像陷入泥沼,越挣扎越深。汗水浸湿了额发,草稿纸上布满凌乱无章的线条,鲜红的叉号如同嘲讽。


    她能清晰听到旁边贺棠流畅的书写声,那声音像鼓点敲打着她濒临崩溃的神经。


    就在她几乎要被绝望吞噬,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试卷边缘时,一道冰冷的阴影笼罩下来。


    沈砚周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课桌旁。他微微俯身,修长的手指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点在她草稿纸上那团混乱的核心区域。


    “这里。”声音低沉,毫无情绪波动,像手术刀划开皮肉,“等效电路画错。滑动变阻器接入点分析错误。”


    “这个力,不是恒力,是随位移变化的弹力,用微元法。”


    “能量转化链条,漏了摩擦生热项。”


    他语速平缓,每个字都精准地戳中她的思维盲点和错误根源。没有安慰,没有鼓励,只有**裸的、近乎残酷的“诊断”和“修正指令”。


    这冰冷的精准,像一桶冰水当头浇下,瞬间浇灭了林听晞的慌乱和焦躁,让她混乱的大脑如同被强行格式化后重启!


    她几乎是本能地,立刻按照他的指令,摒弃错误的思路,重新构建模型。


    思路如同堵塞的管道被瞬间疏通!那种在黑暗中被人强行拽上正确路径的感觉,带着一种近乎粗暴的清醒感,让她心跳加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被点亮的激动。


    “……”她张了张嘴,想道谢,却被他下一个指令打断。


    “继续。”沈砚周的目光扫过她正在修正的步骤,确认方向无误后,便移开视线,走向下一个需要他“检修”的对象——贺棠那里似乎也卡在一个关键转换上。


    他同样简洁地指出核心错误,随即离开,如同一个高效而无情的“解题机器”。


    整个特训过程,沈砚周如同一个在题海战场上冷静巡视的指挥官。


    他只在他判定目标“脱轨”时才介入,出手快、准、狠,用最简洁冰冷的语言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纠错,确保“战斗单位”回到正确轨道。他的存在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奇异的可靠感。林听晞在最初的震撼和不适后,竟渐渐生出一种扭曲的依赖——依赖他那冰冷但绝对正确的“导航”。


    高强度特训结束,已是华灯初上。


    林听晞只觉得大脑被反复碾压又重组,疲惫得几乎散架,但思路却异常清晰,沈砚周指出的那几个关键点如同烙印般刻在脑子里。


    她抱着沉重的资料和顾泽钰留下的笔记,最后一个走出空旷冷寂的教学楼。


    深秋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瞬间穿透了单薄的校服。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缩紧脖子。昏黄的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细长,更显孤单。


    刚走下台阶,她的脚步猛地顿住。


    教学楼侧门廊柱的阴影里,一道熟悉的高大身影静静伫立。


    沈砚周。


    他依旧穿着那件黑色外套,双手插在口袋里,微微低着头,额发遮住了眉眼,仿佛融入了夜色,又像是在专注地等待什么。


    林听晞的心跳骤然失序。是他?他在等她?这个认知让她呼吸都停滞了。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抱着沉重的资料走了过去。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沈砚周闻声抬起头。昏黄的路灯光晕勾勒出他深邃的轮廓,眼神依旧是那片深不见底的沉静寒潭。


    “沈砚周?”林听晞的声音在寒风中有些轻颤。


    沈砚周的目光掠过她怀中那摞高耸的资料,扫过她被寒风吹得失去血色的脸颊,最后落在她微微发抖的指尖上。他没有说话,只是向前迈了一步,缩短了距离。


    然后,他从外套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东西——不是预想中的薄荷糖。


    那是一个深灰色的、磨砂质感的保温杯。样式极其简约,没有任何标识。


    他伸出手,将保温杯稳稳地递到林听晞面前。


    林听晞彻底怔住,大脑一片空白,忘了反应。


    “拿着。”他的声音比夜风更冷冽,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命令感,“自己煮的,热的。”


    自己,煮的?热的?林听晞茫然地接过。保温杯沉甸甸的,入手是温热的触感,那温度透过冰凉的掌心,迅速蔓延开来,驱散了刺骨的寒意,带来一阵奇异的、令人心悸的暖流。


    “这…?”她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这一次,她清晰地看到,那片万年冰封的寒潭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翻涌,极其复杂,极其深沉,像冰层下压抑的熔岩,又像遥远星云最核心的光亮。那眼神专注地锁着她,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什么,比任何语言都更沉重。


    然而,沈砚周并没有给她解读的时间。他深深地看了她最后一眼,那目光仿佛要将她的身影烙印下来。


    随即,他收回视线,仿佛完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仪式,毫不犹豫地转身,迈开长腿,沉默而决绝地走向校园深处更浓的黑暗里,背影很快被夜色彻底吞没,没有一丝留恋。


    留下林听晞独自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怀里抱着沉重的书本和资料,手中捧着一个温热的、来历成谜的保温杯。


    夜风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带来更深的寒意,但掌心保温杯源源不断传递出的热量,却像一颗被强行塞进她手中的小太阳,霸道地、沉默地熨帖着她冰冷疲惫的身心,也狠狠撞击着她混乱的心房。


    她颤抖着拧开杯盖。一股混合着浓郁红枣、香甜桂圆和辛辣姜味的温暖气息喷薄而出,白色的雾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升腾,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温热的、带着微甜和辛辣的液体滑入喉咙,像一道滚烫的暖流,瞬间席卷了四肢百骸,驱散了所有的寒意和疲惫。那熟悉的味道…是姜枣茶!她小时候感冒,妈妈总会给她煮的驱寒暖身的姜枣茶!


    泪水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大颗大颗地砸落在冰冷的保温杯盖上。不是委屈,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被巨大的、沉默的、笨拙到极致的温柔彻底击穿的震撼与酸软。


    沈砚周…他这座万年不化的冰山,这座只会投下冰冷坐标和进行“外科手术”的解题机器…竟然会给她一杯…滚烫的姜枣茶?


    他知道了什么?他是怎么知道的?他站在那里等了多久?无数个问题在她脑海中炸开。


    她紧紧捧着那杯滚烫的姜枣茶,望着沈砚周消失的、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路灯的光晕在寒夜中显得如此温暖。保温杯的温度,像一道无声却震耳欲聋的宣言,彻底颠覆了她对那座冰山的认知。他的守护,早已超越了冰冷的坐标,化作了这寒夜里最滚烫的慰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