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完结

作者:冻青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89洪雅


    ◎完结章◎


    从新津往下,周立行等人往眉州三苏祠去了一圈,难得的出行,大家都想走走更多的地方。


    杨珺秀和刘愿平都是读书人,他们两人当起了向导,介绍起三苏父子的事迹,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同列唐宋八大家,荣光千载传家风。


    刘愿平尤其喜欢苏东坡的诗词,不良于行的他最喜欢的,竟是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没有腿脚,穿不鞋,笑嘻嘻地自称轮椅便是“木马”,木马是胜过真马的。


    这番豁达的心态,引得大家都笑起来。


    周立行圣贤书读的不多,民间故事听得不少,他和莲妹儿便谈起了程夫人经商成为一地巨贾供养丈夫儿子读书的趣事,莲妹儿讲述了更多民间流传的苏大姐和苏小妹才华横溢的传说,而那苏大姐却因被丈夫嫉妒才华而虐待致死。


    “只可惜当初女人不能读书做官,以我看来,程夫人的能力才华绝对厉害,否则怎么养的起这么一大家子人读书!”莲妹儿振振有词,“还是新中国好,咱们女人也可以工作,也能当官。”


    杨珺秀未曾想过这个方面,她思索了一下,点头附和,用了秋瑾的诗回应: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如王喜雀在处处掣肘的环境种依然暗自发展产业,为许多受害女子撑起一处求生之所;如沐明实本可享受荣华优渥过一生,却投身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为家国而牺牲;如三刀凉重诺重情,爱恨分明,无论走到什么地步都坚韧向上;如映山红忍辱负重,不沉溺过往阴霾,一旦遇到阳光雨露便茁壮生长……


    女子和男子一样,她们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尽力拼搏,无论微小还是浩大,始终努力地生长。


    从眉山返回峨眉,途中经过洪雅,周立行带大家一起去了老家,看了看那破落的院子。


    院子残败不堪,当初搭建房屋的砖瓦不知被谁给拆了,只留下地基和那颗迎风晃动树枝的梨花树。


    村里有乡邻认出了周立行,赶紧通知他:


    “哎,周立行,国家要分土地了,你可得去村里登记啊!”


    “正好你回来了,就快快去,错过了时间,可不一定有好田地咯!”


    周立行听大家这么说,索性决定去一趟村公所。


    田间路难行,刘愿平不想动弹了,就在那地基处休息,莲妹儿陪着他。杨珺秀则是决定跟着周立行去四处走走。


    村里现在还没有党支部,暂时负责村上工作的,是当初去参加过上川南抗捐军的村民,也是周家人,叫周立桢,他比周立行要大十来岁,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没有成为正式党员。


    杨珺秀陪着周立行一起去登记,那周立桢甚是欣慰的模样,问了杨珺秀许多问题,最后大笔一挥,把杨珺秀一起给登记了。


    周立行甚是无语,赶紧解释,“这不是……”


    周立桢忙得很,不想跟周立行闲扯,“早晚的事,早晚的事,哎我听说你以前在外面跑什么公路,认字吧?还有珺秀,一看你就是读书人,村里之后要办小学,咱们要是找不到老师,你可要来帮忙啊!”


    周立桢边说便往外走,外面已经有其他村民围上来,确实是忙的紧。他还抽空向周立行大喊了一声,“送弟妹去乐山把后续的事情办完,回来还得再办一场喜酒啊!”


    周立行和杨珺秀面面相觑,两人的脸都慢慢红起来。


    也许是一路上众人默契的撺掇,也许是周立行和杨珺秀两人无意识的惺惺相惜,也许是上天可怜他们特地造就的这场缘分,也许是冥冥之中故人们都在祝福。


    周立行和杨珺秀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没有惊心动魄的恋爱,没有掏心挖肺的山盟海誓,没有你侬我侬的纠缠,他们都是被时代的野火灼烧后顽强生长起来的野草野花,余生的岁月里,能相知相依偎相安抚,便是人间至幸。


    *


    待到周立行等人回到峨眉,把刘愿平送回家,刘愿平已经从周立行和杨珺秀愈发自然亲呢的相处中看出端倪,他怕周立行和杨珺秀结婚的时候不通知,干脆一回家就让母亲和妻子给准备厚礼。


    刘五孃见儿子外出奔波一趟,不瘦反胖了许多,精神昂扬,眼神明亮,心知这一路必定是大伙儿费心照顾,她不仅为周立行和杨珺秀准备了谢礼,还专门为一路照管刘愿平的莲妹单独准备了酬金。


    莲妹儿连忙推辞,甚至有些生气,“我和愿安是同事,是朋友,愿安更是我女儿的干妈,大家都是一家人,你这样子搞,我可不开心了!”


    刘五孃无奈,只得说,“你不收就算了,我让愿安给她干女子交学费,买衣裳,吃好吃的,总该行了吧!”


    说到这个莲妹儿欣然接受,“那没问题,当干妈的养干女嘛,可以的!”


    林玉翠推着刘愿平的轮椅,祝福周立行和杨珺秀,“你们一定要好好过日子呀,要像愿平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都得开开心心的!”


    周立行和杨珺秀第一次不再回避和推脱,而是两人一起点头接受祝福。


    “我们之后打算定居洪雅,以后有空,大家再相聚。”


    回到乐山后,莲妹儿返岗工作,周立行和杨珺秀一起回来杨家。


    门口的桂花已经落尽,深绿色的桂花叶上挂上寒霜,出门三月有余,归家的杨珺秀已经换上棉衣冬装。


    玉闺儿的个子蹿高了一小节,杨珺秀外出,她反倒是开朗了许多,蹦蹦跳跳开门出来迎接母亲。


    这一趟回来,周立行向杨母正式提亲。


    从袍哥时代走来的他,有叛逆不服管教的个性,也有遵规守矩认黄认教的基准,他决定要和同有心意的杨珺秀携手下半生,就得按流程来。


    杨母对此时乐见其成的,她是历经风霜的白发老人,看过太多遗憾。她希望女儿解开心结,向前走,余生不再伤悲。


    杨珺杰撅着个嘴,心情复杂的很,但他上下打量左看右看,除了觉得周立行应是穷了点,浪荡江湖看样子就是不存老婆本的以外,相貌性格能力本事都没什么弱点。


    说到钱财,杨家现在也没有,所以杨郡杰收起可以挂油瓶的嘴筒,没有发表反对意见。


    周立行把刘五孃给他准备的钱财当做聘礼,却只让杨珺秀把致松留下来的书当陪嫁。


    “万一以后玉闺儿长大了,也喜欢这些呢。”周立行帮忙收拾书籍装箱,十分细心。


    杨珺秀心中被暖意烘着,她用纸笔写下需要购置的物品。


    毕竟洪雅县城小,各类物品不如乐山这边丰富,而去山村中生活,交通和物资购买会更麻烦一些。


    “各类厚薄布匹,棉被棉花,碗筷厨具……”杨珺秀列着清单。


    周立行收拾好书,他想起来什么,站起来,“珺秀,你先在家再待半年,我回去把房子建好,组好迎亲队再来接你。”


    这个提议深得杨母和舅子郡杰的同意,珺秀的身子骨他们都清楚,那是冷不得热不得,累不得伤不得。


    若不是觉得周立行是个撑得起的好男人,他们宁愿珺秀在家里待一辈子,也是舍不得让她二嫁受苦的。


    于是周立行带着亲朋好友们给的安家礼,回到洪雅的山村,在原来的房基上重新建起了房屋,他依旧把那颗梨花树圈进院子里。


    离开洪雅要去乐山迎亲的前一夜,周立行给王梨花上坟,说是坟,那土堆已经平,且无墓碑,只有那一颗梨树尚存。


    周立行躺在树下,低声倾述。


    “喜雀姐,我遇到一个很好的女人,我和她同病相怜,都是痛失挚爱。”


    “她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我有一个还未找到的儿子,我们处处都很像。”


    “她的亡夫也是筑路人,被泥石流埋了的,我当初要不是命大,也一样呗埋了。”


    “她温柔善良,知书达礼,你一定也会喜欢。”


    ……


    夜间星子闪烁,明月清辉落地,树叶沙沙轻晃,仿佛是王梨花温柔地回应。


    *


    杨郡杰其实希望留下玉闺儿在乐山城里读书,他愿意带着侄女一起生活。玉闺儿却想跟着妈妈走,毕竟是从小就和妈妈一起的小女孩,她本能地想要依偎母亲。


    杨珺秀考虑到弟弟还没有结婚,若是带着个小女孩,担心以后被好人家嫌弃,她自认自己也是读过高中的,即便是带着玉闺儿到了洪雅,也一样可以教好闺女。


    所以最终,玉闺儿跟着杨珺秀一起到了洪雅,改名周如玉,户口也一并迁入,写做周立行的长女。


    周立行和杨珺秀的婚礼办得朴素却不简单,该有的流程都有,迎亲队到乐山吹锣打鼓地接回,按照当地九大碗的标准,从花宴到正席到回门酒,都一应俱全。


    只是回门这一块,乐山走到洪雅要乘船行路,着实不便,杨珺秀便不再往回,毕竟她之前已经归家半年,该了结的事情都了结了,可以过几年再去探望母亲和弟弟。


    只是到了这办婚酒的时候,敏锐的杨珺秀发现了村里有些不对劲。


    办完婚酒,在整理人亲账本的时候,杨珺秀对着那些人名若有所思。


    周立行走到杨珺秀身边,眼神从杨珺秀沉思的表情滑下去,看到名册上李助的名字,他忍不住想骂人。


    这李柱,化名化的也太蠢了。


    见周立行的表情变化,杨珺秀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这是李柱?那个在运输队当过小队长,在缅甸那边被你打了一顿,后来又跟冯显贵一起在小凉山没跑掉哪个李柱?”


    周立行自诩自己过目不忘,没想到杨珺秀记性也这般好,讲过的事情都能记得。


    他也不能骗自己的妻子,只能承认,“是他。”


    “他怎么来咱们村的?我看他还带了个可好看的妻子……”杨珺秀觉得那女人浑身气度,不是山野农妇。


    周立行缓缓吐出一口气,“……我也是之前回村建房子,才看到他们两个……”


    杨珺秀睁大眼,吃惊得紧,“难不成是……赵,赵语诚……”


    周立行沉重地点头,“她现在改名叫李思亲,想来是思念亲人吧……”


    “那,那个,跟赵,跟李思亲长得很像的男人,你们说是入赘周家寡妇的那个……”杨珺秀可是把来参加婚宴的每个人都仔仔细细看来一遍的,她原本是为了更好融入乡邻,尤其是周立桢再次邀请她去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


    周立行扭开头,“对外说的是李思亲的舅舅,入赘来之后改姓周,会西医,跟着村里的老中医们学医术,经常给村民免费医治。”


    “……”杨珺秀不想问了,这肯定是赵语诚的军统父亲了,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先来的这里,总之这两人都安家于此。


    “咱村里还真是藏龙卧虎……”杨珺秀合上人亲账本,决定不管了。


    见杨珺秀不再追问,周立行也是大松一口气,这个村里不仅仅有这些落山的前军统成员,跑路的国民党残兵,还有一些从起义的24军中自行返乡的士兵,周边山上剿匪清霸时提前回乡的土匪……原本的周家男丁们,一批批地征召、抓壮丁,回乡的极少,村里多是拖儿带女盼夫盼儿归家的女人。


    这些从外面来的各类人员,只要自己不说,别人也难以得知他们都过往,只要他们能安良过日,大家都是有过去的人,也不会轻举妄动随意去戳穿哪个的过往。


    周立行之所以沉默,未曾向村里举报,还是因赵雨诚的恳求。


    “立行,我和父亲并不是潜伏在此,我们只是想找一个地方,从此平静度日。”


    “我跟李柱在一起,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是李柱趁人之危,实话说,他根本打不过我。”


    “我们选择到这个村子安家,也是因为你,□□把子,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当初和若英救过你,在苏家庄园,我也助力过你,你欠我人情。”


    “我恳求你,不要暴露我和父亲的身份。若是被外人得知,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我保证,我们绝对不会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请你务必为我们保密。”


    赵雨诚字字句句都抓住了周立行的弱点,周立行确实欠她人情。


    周立行选择相信她,毕竟他自己也想过安稳的日子,他也想彻底挥别过往。


    他没有举报赵雨诚父女,也没有举报其他隐瞒经历归乡的人。


    却也因此,周立行内心有愧意。


    他将鲁政委亲笔写的介绍信装进了信封,锁进了柜子,此生再未拿出。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阳光雨露撒满山川,野草青青遍盈于野。


    周立行进入村民委员会,当上了一名文书,杨珺秀进入村民小学教起了书。


    村民小学修建在村公所旁边,他们夫妻常常相携而往,周如玉跟在父母身后,追逐蜻蜓蝴蝶。


    周如玉同杨珺秀长得如一个模子里脱出来一般,白皙秀雅,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身后总是有许多小孩子跟着玩。


    庭院之中草色青翠,梨花繁盛如雪,风吹之下花瓣簌簌而下。


    周立行带着杨珺秀和周如玉回家,远远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修长的军装身影,他情不自禁地加快脚步。


    那人回头,个子已经同周立行一般高了,脸上有着弹痕,浑身硝烟之气,少年已经成长为挺拔的青年。


    “哥,我是阿涅,我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文至此,终于完结了!撒花!


    后续还有阿涅和周如龙(周立行儿子)的番外,今晚也会一次性更完!


    此文会申请完结V,之后还有几个人物番外,如徐婉言眼中的冯争鸣、方结义的信、黑老鸹的传奇过往、三刀凉的先婚后爱【你现在阅读的是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