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县长登门

作者:枕戈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三娃也把大刀往背后一挎,和陆牧生一起,跟张铁蛋就往前院跑。


    一伙护院呼啦啦往前院赶,脚底板带风,扬起一路尘土。


    没多会儿就到了前院。


    老远就瞅见罗教头双手叉腰,像尊铁塔立在那里。


    “都快点儿!”


    罗教头扯着嗓子吆喝,“把队伍排齐咯!今个儿要迎县长,都把精气神提起来,别给白家丢人!”


    众人跟着罗教头快步涌到大门口。


    然后赶忙分列大门口两侧,三十几个护院各自站成一排。


    陆牧生往人群里刚站定,就见大少奶奶苏韫婠已经立在门楼底下,月白旗袍外头罩着件墨绿色披肩,手里攥着块绢帕。


    王顺子站在陆牧生身边,偷偷用胳膊肘捅了一下他腰侧,压低声音说:“陆哥你瞅,站大少奶奶左边那个把玩翡翠珠子的,就是二老爷白鸣昌,右边那个缩脖子的,是三老爷白鸣盛!”


    陆牧生抬眼一瞧,俩中年人都是四五十岁,穿着团花马褂,活像俩偷油的耗子,眼神儿发虚,看着哪有半分老爷的派头。


    正瞅着,大门口里面突然有人喊,“大太太出来咯!”


    就见一位穿着藏青织锦袄套裙的中年妇人扶着个丫鬟走出来,一身贵气不怒自威,虽看着五六十岁,但满头乌发梳得溜光,头上的珠钗直晃人眼。


    后头还跟两个丫鬟,一个比一个机灵,又是打扇子又是拎裙摆。


    王顺子压低声音对陆牧生说:“这就是大太太,当年跟着老爷一起共掌白家 ,如今大少奶奶能够执掌白家,也是大太太力挺的!”


    陆牧生小声问:“咋没瞅见二太太她们?”


    王顺子撇撇嘴:“迎客是大礼数,姨太太们的身份哪能出来露脸?”


    这边话音刚落,二老爷和三老爷就赶忙迎上去,腰弯得跟虾米似的,“大嫂嫂!最近忙没能去问候,您身子骨可硬朗?”


    大太太眼皮子都没抬,扫了他俩一眼,冷冷地说:“老二老三,你俩要是能消停些,别成天净整幺蛾子,我这身子骨比啥都强!”


    俩老爷脸涨得通红,赶紧点头哈腰:“是是是,大嫂嫂说得对!”


    大少奶奶见状,上前搀住大太太的胳膊,轻声唤道:“娘,您慢些。”


    大太太问:“潘县长什么时候到?”


    大少奶奶说:“刚收到信,未时一刻左右。”


    大太太皱着眉嘟囔:“我们白家与这位潘县长瓜葛不深,如今不请自来,怕是来者不善,指不定憋着什么坏心眼儿!”


    大少奶奶紧了一下黛眉:“娘,您放一百个心,我心里有数!”


    大太太这才露出些笑模样,轻轻拍了拍大少奶奶的手背,能看得出婆媳关系不错。


    正说着,远处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


    只见四匹快马开道,跑得飞快,扬起了老高的尘土。


    后头跟着一辆雕花马车,车帘子绣着金线,晃得人睁不开眼。


    再往后,是一队扛枪的保安团士兵,足足三十多号人,枪杆子明晃晃的,看着威风八面。


    罗教头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大少奶奶跟前,声音洪亮,“大少奶奶!县长到了!”


    大少奶奶整了整衣裳,挺直了腰板,眼眸儿里透着股子当家气魄。


    陆牧生握紧了手里的汉阳造,望向那辆雕花马车。


    雕花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发出吱呀声响,在白家门楼前缓缓停下。


    大太太在丫鬟搀扶下往前两步,苏韫婠紧随其后,鬓边珍珠花随着步子轻轻晃动。


    车帘掀开,一位头戴礼帽,身着灰褐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探出身来,金丝边眼镜下两道浓眉微微上扬,正是凤台一县之尊!


    县长潘震明!


    “潘县长屈尊大驾,白家蓬荜生辉!”


    大太太率先开腔,嘴角挂着三分笑意,眼神却透着七分警惕。


    潘震明撩着裤脚,跨下马车,皮靴踏地发出咔嗒脆响。


    “白家嫂子言重咯!”潘震明皮笑肉不笑地拱手:“冒昧前来叨扰,还望白家嫂子莫要见怪!”


    二老爷白鸣昌和三老爷白鸣盛赶紧凑上前,“潘县长一路辛苦!快进屋喝口茶歇歇脚!”


    “鸣昌兄!鸣盛兄!”潘震明只是微微拱手,显然不怎么把两人当一回事。


    然后目光扫过白家众人,最后落回到了苏韫婠身上,“这位想必就是如今白家掌事的大少奶奶?早有听闻,久仰久仰!”


    “韫婠时常听人提起潘县长的贤德之名,早想前往县府拜访潘县长,又恐潘县长贵人多忙,一直未能拜访,还请潘县长海涵!”苏韫婠微微含笑,福了下身说道。


    “哈哈!果真女中丈夫,白家嫂子你有个好儿媳啊!”


    “潘县长谬赞了,老身福薄,只是苦了韫婠这女娃子。”


    众人寒暄着往堂屋走去。


    陆牧生和王顺子几人被罗教头安排,持枪守在堂屋门口,与保安团士兵面对面站定。


    阳光透过屋檐在青砖地上,投下了明暗交错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刚在太师椅上落座,潘震明就从身旁秘书递来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放在八仙桌上。


    “不瞒诸位,本县此番前来,既是拜会故人,也是为了家国大事!眼下东面战事吃紧,前线将士缺粮少饷,本县奉省府之命,在凤台筹粮募饷!”


    说着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白家众人,“奈何时间紧迫,加上百姓已无多少存粮,一层层往下摊派来不及,因此上报省府决定,凡凤台大户,每家先出钱五千大洋,出粮一千担!一应钱粮数额皆由县府开具借据,待到日后局势安定予以偿还!”


    听到这番话,白家众人都神色古怪,原来是来借钱借粮的。


    可潘震明的话还没说完,继续往下说道,“今年姑桥镇麦子的收成不错,理应多担些责任,你们白家就出钱一万大洋,粮三千担!”


    什么!


    此言一出,堂屋里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


    二老爷白鸣昌急得直搓手:“潘县长!三千担?这......这不是要白家的命嘛!”


    三老爷白鸣盛也跟着叫苦:“是啊是啊!今年姑桥镇也遭了水患,地里收成减半,实在拿不出这么多!”


    大太太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浑浊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冷意,却没有开口。


    自从潘震明到凤台执政以来,此类手段屡试不爽,之前总是以剿匪为名让大户出钱。


    由于每次都是一两千大洋的小钱,也没有太在意。


    如今一开口就要五千大洋和一千担粮,更给白家翻了个倍,一万大洋和三千担粮,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是欺白家无人吗?


    毕竟说是借,其实都知道这是大虫借猪崽,有借无还。


    况且这些钱粮最后到了前线,还能有几成?


    对于国府上下某些官员的尿性,掌家多年的大太太,再清楚不过了。


    坐在大太太身旁的苏韫婠整了整袖口,不卑不亢地道:“潘县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白家是大户,肩上责任更大,出钱出粮,理所应当!但你有所不知,白家粮仓里统共只有一千多担存粮,您张口要三千担,就是把白家的囤底儿翻个遍,也凑不出来!”


    潘震明闻言脸色一沉,手指敲打着桌面:“白大少奶奶,这可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如今守土抗战,不分老幼人人有责,东面的东洋鬼子都快打到淮河边上了!这军粮兵饷,你们白家要是不肯出力......”


    说到这故意顿了顿,眼神扫过堂屋一圈,“怕传出去不好听吧?上个月洪山镇曹家都主动捐了一千担粮,你们白家难道还不如曹家?”


    周围气氛瞬间凝固,只听得见墙角座钟滴答作响。


    大太太突然冷哼一声,“潘县长,据老身所知,曹家上个月捐粮是为了给他家那不成器的儿子,买个保安团中队长当当吧?”


    潘震明推了推眼镜,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白家嫂子,鸣荣兄和承宗大侄子在世时,最懂‘识时务’三个字,你总不能让外人说,白家到了女人当家,就远不如从前了吧。”


    啪——


    二老爷白鸣昌突然拍案而起,手中那串翡翠珠子哗啦作响:“姓潘的!恁别太过分!我们白家也不是随便任人……”


    “老二!”


    大太太猛地起身,茶盏重重搁在八仙桌上,“都给我闭嘴!”


    堂屋瞬间安静下来。


    大太太盯着潘震明,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精光,“潘县长,我白家虽远不如以前,但也是一方大户,我小儿承志现今在省府读书,和彭秉彦旅长的千金缘定终生,白彭两家即将订亲。”


    彭秉彦旅长?


    一听这个名号,潘震明的脸色略显惊讶。


    白家竟然有这么一条人脉?


    (备注:一担等于一百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