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章 缩小版诸葛亮

作者:牛肉板面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封赏完审配和刘昶,刘岱又看向功勋名册的第三页,正是高顺的名字。


    这个功勋名册上面的人,是他一人定下的,自然没有任何的意外。


    “安西将军高顺,首战定鼎兖州黄巾,定鼎山河社稷,练得强军,奠霸业之基,后克汜水,定长安,破武关,陷散关,攻城拔寨、历经数十战,无一败绩。河东之战,攻则战无不克,守则不动如山,函谷之战,力战并州铁骑,现奏明天子,敕封为安北将军,新城亭侯。”


    在历史上,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一直都不受器重,身为抚军中郎将,吕布却只舍得给他七百人马,而且这七百人马还几次被吕布给魏续。


    但即便是如此,高顺依旧在白门楼愿意为吕布死节。


    而现在,刘岱和吕布完全不同,对高顺是真的信赖至极、委以重任,又是各种的封赏和赏赐。


    前几日,他更是给高顺保媒,让他娶了河东裴氏旁支的一名女子。


    高顺已然对刘岱死心塌地,又怎么会背叛?


    念完这三人的封赏,刘岱便把功勋名册给了功曹瑑孙资,由他来宣布接下来将士的封赏。


    三军将士,普遍得以擢赏。


    封赏结束后,刘岱回了卫将军府,比曹掾由国渊跟随而来,还带着比曹有司官吏,向刘岱汇报政务。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历史上,他出仕于曹魏,官至九卿高位。


    刘岱对国渊青睐有加,完全将其作为审配的继承人之一来培养。


    国渊为人正直无私,敢于发言,在司隶校尉府众人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一针见血。


    在刘岱眼中,国渊便是那种既能又廉且贤的完美能臣,缩小版的诸葛亮。


    而且当初国渊的孝廉,正是刘岱所举。


    天地君亲师。


    在还没有科举制的如今,举孝廉便是最重要的师生情,也是知遇之恩,这是足够让人以死相报的大恩。


    比如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便是由司马防举为孝廉而走上了仕途,因此在之后的时代,曹操乃至于整个曹魏一直都对司马家照顾有加。


    最明显的对比便是司马懿和张郃。


    当初司马懿还只是刚刚加冠的黄毛小子,张郃便是五子良将之一,封都亭侯,为一方大将。


    可后来,他参与仓亭之战、平定河北、北击乌桓、南征赤壁、西讨马超、大战濡须、汉中大战,直至三国鼎立,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候,张郃才堪堪是一名征西车骑将军。


    不是征西将军,而是由曹魏自己发明的杂号将军,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直至在木门被诸葛亮于木门射杀,战死沙场,曹魏都舍不得一个征西将军的职位。


    而当年那个刚刚加冠,尚未出仕的司马懿此时官居何职?


    大将军、假黄钺,都督关陇诸军事,督张郃等将共伐诸葛亮。


    这样的名义之下,国渊定为刘岱的死忠之臣,如果这都能主动背叛,怕是那些诸侯也不敢收留。


    到时候恐怕整个天下都会惊骇至极,国渊比吕布的名声也好不了多少。


    国渊算是绑死在刘岱的战车之上了,除非刘岱死亡并且绝嗣,否则国渊定然不会另投他处。


    刘岱任命国渊为比曹掾,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曹掾的职责之一便是管理仓廪府库,这是个极其容易发生贪墨腐败的位置。而且稍微贪墨,对关中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国渊这些廉臣便相当适合这个位置。


    不仅如此,他还安排都察院不定期去府库检查,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贪墨之事。


    刘岱让国渊几人落座,开始一条条不厌其烦的询问。


    他心里十分清楚,若想要称霸天下,再造汉室,不论如何的雄才大略、怎样的奇谋妙策,归根结底到最后,还是要靠自身的硬实力去征服对手。


    所以对于一位志在一统天下的诸侯来说,最喜欢的永远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勇士、取之不尽的兵器铁甲、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


    于是,他对国渊问道:“河东之战结束已近一月,比曹众人对司隶校尉府库及各郡县府库封存物资之累积可有名数?”


    国渊拱手行礼,然后说道:“禀主公,军国重器已于三日前清点完成。最重要的粮草,我司隶五郡四十六县府库中共有一百三十二万石。”


    闻言,刘岱轻轻点头,心中颇感满意。


    在他出征之前,司隶府库中只有粮草不到三十万石,现在经过秋收后赋税收取,足足增加了一百万石,这还只是地广人稀的情况。


    如果过几年人口增长,真不知会到何种程度。


    三辅大地,不愧是京畿富庶之地,即便这些年历经战乱,也堪称天府之国。而且其不仅沃野千里,更有盐铁之利,当真是帝业之基,霸业之本。


    只是唯一可惜的是,因为之前历年战乱,人口大大减少,就算他把俘虏的白波军全部安置,实际的人口也堪堪百万而已。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世家门阀有四大自留地,渤海、南阳、汝南、颍川,这四个郡的人口都是上百万,比有的一个州的人口都多。


    尤其是南阳,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大郡,其人口一度超过两百万,这还不算豪强的部曲和奴仆,如果算上,怕是实际人口在五百万左右,比整个南方人口加起来都多。


    只是后来诸侯割据,西凉军阀涌入,再加上这里是曹操和刘表、袁术战斗的前线,南阳百姓纷纷逃难,或往荆襄、或往益州、或往江东,南阳才彻底衰落下来。


    看刘岱点头,国渊心中一松,继续说道:“另根据统计,卫将军府库内共有铁甲一万三千七百套,但其中过半损坏尚需维修。因裴祭酒改进铸铁之法,各五郡铁官之力,每月能打造铁甲三百余套,每月能修复、保养三千余套,另有皮甲共九万四千余套。”


    刘岱轻笑:“哈哈,虽然一早便知晓,但我关西军人人都可着甲,当真可喜可贺。”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