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章 大封功臣

作者:牛肉板面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历朝历代,防止他人私铸货币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并非政治手段,也并非技术手段,而是纯纯的经济手段。


    其实上下五千年间,华夏大地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铜钱的供应量很小。


    华夏大地缺铜,即便是那些大一统王朝也难以铸造出足够的铜钱,以至于宋出现交子,明出现宝钞。


    华夏缺铜,但关中多矿,是华夏大地上少有的产铜、铁之地,刘岱至于增加铸币,就可以让铜比钱贵的局面。


    毕竟开元通宝也并非只是纯铜,还有铅、铁等成分。司隶校尉府垄断了整个司隶的铜、铁、铅等,铸币成本控制到最低,而世家门阀或其他诸侯想铸造开元通宝以假乱真,光成本就远远超越铜币本身的价值。


    还不仅如此,


    刘岱最担忧的是开元通宝被其他诸侯仿制,但仔细想想,像马腾、韩遂、严白虎、公孙瓒这些诸侯,怎么会费时费力的仿制铜钱,有这精力,还不如多买几匹马,都打造几副铠甲。


    一来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二来他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而他们最应该注意的,是袁绍、曹操这两个横跨数个州郡的大诸侯。他们才有可能伪造开元通宝。


    尤其是曹操。


    袁绍作为四世三公之后,还要点脸,注重面子和名声,可曹操那家伙,为了利益可以连脸都不要,绝对会尝试伪造开元通宝。毕竟连他连挖人祖坟这种缺德事都干得出来。


    刘岱说出了自己这个忧虑,众文武大臣均感到不可思议,现在可没有一个横跨数州郡的大诸侯。


    刘岱严词厉令,命文武大臣以此为基础进行设想,并且拿出应对方案。


    众人讨论许久,审配开口为刘岱分析。


    首先,若真有一个横跨数个州郡的大诸侯,看到开元通宝和关中的盐铁绑定,伪造铸币是不可避免的。


    先不提铸币的成本和技术壁垒,就算他成功仿制出开元通宝,想要的也不过是收割关中的粮草、盐铁以及战马。


    他们只需要完善交易的监管,严查对于特定物品的大宗交易。


    当初大汉与匈奴之间交易,经验充足。不开互市时候,匈奴什么物资都买不到。刘岱完全可以照搬这个经验,封杀那个诸侯。


    将所有的细节一一谈论,刘岱命审配带着司隶校尉府众人再进行核验,还有什么细节未曾考虑。


    随即,他就把众人放了回去。


    .............


    大约十日之后,功曹核算出了在之前大战中各人的战功,刘岱召集麾下文武于城外大营,开始封赏众臣。


    他打开功勋名册,看了一眼,立刻开口道:


    “司隶校尉府别驾,卫将军府长史审配,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自孤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配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审正南之功业,用披浮云,显光日月。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总揽军机,计略周备,守境如山,足兵足粮,功冠全军,今关中之定,审配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现奏明天子,敕封审配为万岁亭侯。”


    大汉的爵位制度沿袭秦朝的二十等爵,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言:“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后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彻侯改为列侯沿用至今。


    列侯是二十等爵最高的一等,分为县侯,乡侯和亭侯三个级别。


    审配的万岁亭侯,是列侯中最低的一等。


    不过这也足够任何人激动了。


    因为列侯便可以遗传给子孙了,虽然会每代减爵一等。


    按理来说,爵位之事应有朝廷和天子批准,但任谁都知道,现在的天子不过是董卓的掌上玩物,很多人都是往洛阳递一份奏表,就立刻上任了。


    比如说董卓的冀州牧,曹操的东郡郡守,还有后来刘备的徐州牧,公孙瓒的幽州牧。


    现在刘岱也是如此。


    审配此人,自追随刘岱以来,一直都是恪尽职守,宵衣旰食,承平时治理关中,使国泰民安,大战时镇守后方,足兵足粮。


    给他首功,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


    随后,身为功曹从事的裴茂才真正的开始宣布真正的战功卓著者。


    “右将军刘昶,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宗室,孤之股肱,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于河内克平阴,于河南克函谷,于京兆克长安,扫荡关中,肃清寰宇,于河东血肉山河,七战七捷,安邑大战,克灭白波胡才,功盖诸将,现奏明天子,敕封刘昶为左将军,高陵亭侯。”


    刘昶是刘岱从弟,自小父母双亡,可以说是他一手带大的,他的兵法也是刘岱一字一句传授的,两人血浓于水,情谊深厚。


    就算这里所有人都背叛刘岱,刘昶也不可能背叛。


    曹操只让诸曹夏侯掌握军权,虽然有任人唯亲之嫌,但在这礼崩乐坏的乱世,却是最稳妥的办法。


    襄樊之战,曹操唯一一次让外姓将领于禁统兵,可后者在战败后相当干脆的投降了。


    让刘昶掌控军队,一是因为其军事才能出众,二是因为他是刘岱最亲近的心腹,血浓于水的亲人。


    现在关中的十万大军,军心系于刘岱一人之身,按理来说绝不可能反叛,但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刘昶就是刘岱的一张底牌。


    让他统帅一方军队,即便不能建立丰功伟业,只要能保持军队的忠心耿耿,就已经足够了。


    哪怕有一天刘岱遭遇惨败,仅以身免;哪怕在关中的改革失败,举世皆敌。刘昶统领的军队也能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对他不离不弃,除去一切的妖魔鬼怪,为他坚守最后一片领地。


    在这人吃人的乱世之中,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安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