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第4章

作者:惭愧的透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绝喜搜索她的微信号,头像是一只黑不溜秋的小猫,他点了添加。回到家,里面空无一人,客厅还是昨晚的样子,一片狼藉。


    他随手把地打扫干净,将换下的血衣洗了晾晒,看一看时间,十二点过十分,陶远应该快回来了。


    垃圾袋沉甸甸地坠着,塑料绳勒进指肉。


    他拎着垃圾下楼,瞥了眼巷子口,站在原地等了会儿。天是洗过的淡蓝,没什么云。阳光斜斜地淌下来,掠过近乎光秃的槐树枝,在地面拼凑出枝影。


    “是喜喜吗?”一个带着乡音的声音响起。


    “都长这么高了。” 中年男人的衣领磨出毛边,“还记得我不?我是你堂叔,小时候还抱过你呢。”他的目光落在林绝喜头上的纱布上,“这是……”


    林绝喜盯着他的脸,觉得眼熟。


    “你这怎么了?”男人满眼担忧地看着他。


    “没什么。”林绝喜抬眼应道。


    “你爸呢,在家吗?” 堂叔的声音沉下来,鞋底碾过地上的烟头,“我找他三年了。”


    “不知道。”


    “没跟你住一起?”


    “出门了吧。”


    “什么时候回来?”


    “不确定。”


    堂叔突然蹲在地上:“喜喜,叔不骗你。你爸找我老丈人借了钱,说是家里盖房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不知道他怎么借到的。” 他的手掌在膝盖上搓出沙沙的响声,“现在老人家躺在医院ICU,等钱救命呢。”


    “他要是回来了,你就给我打电话。” 男人塞来张从小字本某一页撕下来的纸条,指甲缝里沾着机油,“别说是我说的。” 起身时目光又落在那道伤口上,“是不是你爸动的手?”


    见他没吭声,男人心中了然,叹了口气,又说了句“记得给我打电话”,就走了。


    垃圾袋还在脚边,他弯腰拎起时,塑料绳终于不堪重负断开。


    陶远这几天察觉到,不知为什么,她和喜喜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相处模式。


    明明大前天刚加上微信好友,聊天界面却还停留在 “已添加对方为好友,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 的系统提示上,再没多出一个字。


    她原以为,经过那晚的事,两人总能走近点。看来是想错了。喜喜的防线比她想得更硬。她能理解,换做自己经历那些,也不会轻易交心。


    既然喜喜不主动,她决定主动试试。


    结果和上次一样——他在刻意躲着她。


    难道是那晚撞见他难堪的样子,让他心里别扭?


    这么琢磨着,陶远的心里又升起几分怜惜。


    她盯着手机里空白的聊天界面,手指悬在输入框半天没动。心里有些堵,说不上是委屈还是别的什么,就那么沉沉地压着。


    算了,急不来。交朋友这回事,强求不得。实在不行,就这样也成。


    这么一转念,心里头轻松些了,还是先顾着学习要紧。


    省里要办“数学杯”大赛,以往三中根本不在参赛名单里,但这届出了蒋旭和陶远,数学组长当回事了,给他们开小灶,晚自习全用来准备竞赛,一门心思要给这所总被人瞧不上的学校争口气。


    这倒成了她接近蒋旭的机会。上次去图书馆想“偶遇”,没成。这次竞赛训练,指导老师每天给他们俩发一份试卷,让先自己做,再集中讲错题。她正好借着讨论题目,听听蒋旭的思路,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儿。


    晚自习的教室只有他们两个,日光灯管嗡嗡响着,把试卷上的几何图形照得发白。


    陶远捏着笔,指节抵在第四道大题的辅助线上,半天没动。


    “这里卡住了?” 蒋旭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他刚解完这题,笔尖在草稿纸上敲了敲。


    陶远点头,把试卷推过去:“辅助线做出来了,但证到四点共圆就断了。”


    蒋旭拿起笔,在图上圈出两个三角形:“你看这两个钝角,顶点都在圆周上。按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但你刚才算反了角度关系。”他顿了顿,笔尖移到圆心位置,“其实不用绕四点共圆,直接用圆周角定理,找这两个角的同弧所对圆心角,算出来是180度,自然就在同一个圆上了。”


    陶远盯着他画的虚线,突然“哦”了一声。


    “还有这里,”蒋旭又指了指她的演算过程,“你设了三个未知数,其实两个就够。把OC设为x,OB可以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换成x加2,后面的方程能少两步。”


    “我总怕漏条件。” 陶远说。


    “省赛的题,条件都是刚好的。”蒋旭把笔放下,“多设未知数不是不行,就是容易绕进去。你看,这里算错的符号,就是绕太久昏头了。”


    陶远低头看草稿纸,果然有个负号标反了。她划掉重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很清楚。


    蒋旭没再说话,翻着自己的试卷,手指偶尔在上面点一下。


    陶远终于算出最后结果,开心的不得了:“谢了。” 她说。


    蒋旭点了下头,又低下去看试卷。


    陶远把重新演算的步骤看了两遍。她忽然明白过来,不是题目有多刁钻,是自己总想着把所有条件都死死抓住,反倒被多余的枝蔓缠了手脚。蒋旭看题却像在解绳结,一眼就能瞅准那个关键的死结,三两下就能拆开,她却还在对着一团乱麻较劲。


    刚才蒋旭说“条件都给得正好”时,语气没什么起伏,陶远却在那瞬间意识到,真正厉害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本事——从不用多余的力气,也不做白费的功夫。


    她捏着草稿纸的边角,纸页被手心的汗浸得微微发皱。


    之前只听说蒋旭数学好,今天才算实实在在见识到。那种好不是解出难题时的张扬,是藏在每一步推导里的清晰和笃定,像走在早已勘过的路上,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


    她抬头时,蒋旭还在低头看自己的试卷。


    原来人和人的差距,真不是多刷几套题就能补上的。心里有点发沉,又有点莫名的敞亮,像在迷雾里看清了远处的标杆,一下子知道自己还落后着多少距离。


    蒋旭忽然抬起头,视线扫过陶远紧绷的侧脸,又落回她反复涂改的草稿纸上。


    “你步骤写得比我细。”他说,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有点发空,“我有时候跳步太厉害,上次模拟考就因为这丢了三分。”


    陶远愣了一下,抬头看他。


    蒋旭在自己试卷的某一行敲了敲:“这里,辅助线没标理由,阅卷老师直接扣了分。你每一步都写清定理,省赛判卷严,这反倒是优势。”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刚开始做竞赛题都这样,我去年这时候,比你还容易绕进去。”


    陶远看着他指的地方,果然有个潦草的辅助线符号,旁边没写任何说明。她忽然想起刚才蒋旭圈她错题时,笔尖特意放慢的速度,原来不是自己太笨,只是每个人卡住的地方不一样。


    “真的?”她问,声音比刚才松快了点。


    “嗯。”蒋旭点头,把自己去年的竞赛笔记从书包里抽出来,“你看,这里全是绕远路的解法,比你现在的还乱。”


    陶远翻开笔记,里面的演算过程歪歪扭扭,好几个地方被红笔改得乱七八糟,和他现在干净利落的字迹截然不同。


    她忍不住弯了下嘴角,心里那点发沉的感觉,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托了起来。


    蒋旭接过笔记塞进书包,没再说什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