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出逃

作者:萝卜疯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春日里的日头正足,晒得人身上暖烘烘的,但众人在这暖和的午后显然没有休憩的想法,反倒是围成半圈,有些斜抱着手里的长刀交叉在身前,有些则与身边之人勾肩搭背,瞧着场中的热闹。


    场**立着俩人,一人身形偏瘦,靛蓝色劲装紧紧束着纤细的手腕,提着一杆红缨枪的手暴起青筋微微颤抖,看来此番比试已有段时间了。


    而对面那壮汉显然比这名少年健硕数倍,手里拎着把重达30斤的大刀,刀身在日光下泛着冷光。这壮汉转动着手腕,大刀反射的光刺得对面少年的眼睛生疼。


    “再来!”这少年喘着粗气脆生生喊道,带着股不愿服输的劲,说着又抬起红缨枪摆出进攻架势,巧妙避开重刀锋芒,专往缝隙处刺,转眼间便扫中壮汉胸前的护心镜,“哐啷”一声脆响,震得人心里直慌。


    眼见就要被对方占取优势,这壮汉也不慌,直接将重刀在胸前划个半圆,将枪杆牢牢压至黄土中。


    这一下震得少年虎口发麻,红缨枪险些脱手,忙借势旋身,将枪尖在地上一点,借着反弹之力退开丈许。少年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额角,贴出一小片湿痕,脸上浮现出燥热的潮红。体力快要支撑不下了,必须速战速决。


    于是,这回少年改变了路数,枪尖忽左忽右,让人猜不着她最终的落点在哪儿。


    可惜壮汉反应极快,总能将她的枪挡回去。忽然,重刀不再硬劈,反倒是借着少年的刺来的力道,刀身一旋,刀背直往枪杆上一磕。


    这一下砸得少年猝不及防,手一松,红缨枪便掉落在地。


    胜负已然分明,围观的兵卒爆发出一阵喝彩,“总教头好功夫”,说罢便簇拥着壮汉离去。


    少年撑着膝头喘息良久,才弯腰捡起掉落在地的红枪,手腕抖得愈加厉害,垂着的双眸辨不清她此时的神色,忽地肩膀被人重拍一击,少年回头看是鬓边已然花白的霍长鸣将军,松了神色。


    霍长鸣正是正是掌管陌刀军的骠骑将军,年轻时臂力非凡,能举起50斤的重石。当年为了抵御玄鹰六部,设计出长三尺,重20斤的陌刀,一挥便能将对方战马的腿劈为两截。方才那壮汉使的是30斤的陌刀,臂力更是非凡。


    见人依旧神色恹恹,霍长鸣出声宽慰道:“高教头本就武艺高强,你能在他手底下撑过半炷香已是不易。何况你祖父是大魏开国武将,为如今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你父亲英国公也是战功赫赫,多次平定边境之乱,护一国百姓平安。虎父无犬子,我们贞钺出身武将世家,日后定也能成一方名将。”


    听了此话,陈贞钺才略微抬起头,问道:“女子也能当上将军吗?可我看那凌烟阁里并未有女将画像。”


    这凌烟阁乃太祖皇帝所设,里头供奉的画像均是历代名将、功臣,陈贞钺跟随父亲去过一次便心驰神往,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建功立业,在凌烟阁里挣出一席之地。


    霍长鸣不忍心戳破真相,只能鼓励道:“贞钺武艺非凡,何不努努力成为凌烟阁里的第一位女将?”


    霍长鸣虽未说穿,但陈贞钺也知,在众多体力、智谋均强的男子中跻身成为女将极其不易,对待霍长鸣的安慰也只能点点头。


    陈贞钺常来这陌刀营找人比试,但次次落败,次次铩羽而归,今日的打击额外大。


    霍长鸣无二无女,将陈贞钺看作亲女儿般对待,实在不忍心看她这失落的模样,狠心祭出自己的杀手锏,“你若想战胜高教头并非毫无办法,我那里有一杆枪,枪头带钩,名曰钩镰枪,虽比往常的枪轻便,但使起来既灵巧,威力也更大。”


    陈贞钺一听这话,果然一扫阴霾,睁着双亮晶晶的眼睛直勾勾地看向霍长鸣。


    饭毕,陈贞钺如愿拿着新得的钩镰枪离去,走至伙房前,听着里边的闲言闲语忍不住停下脚步。


    “今日场上那公子是谁呀,这般瘦弱也敢与高教头比试?”


    “你是新来的吧,这人经常来咱陌刀营,偏生他还不知天高地厚,次次来都要与人比试。”


    “我看他应是哪个豪门世家里的公子哥,没事儿找咱消遣呢!否则就凭他,如何能进陌刀营的门。”


    “就是,你们看他那体格,跟个弱鸡仔似的,怕是连陌刀都抬不起来。”


    当啷,一个敲击声暂停了帐内的对话。


    不慎听完全程的陈贞钺当即转头,找霍长鸣再要了把陌刀这才气冲冲离开军营。她这一手提着刀,一手拎着枪的模样不像是要回家,反倒像是去找人寻仇,一路上行人对她退避三舍,以陈贞钺为中心,自动隔开不明所以的人士。


    回到自家院子,陈贞钺仍然火气未消,还未喝上一口热茶消消气,便被府里张嬷嬷给拦住了,“三娘子怎的这么晚才回来,今日府里收到了一封家信,您快看看写了什么?”


    “父亲和哥哥去晋城已有三月,他们才想起我啊!”虽然嘴上嫌弃,但手上的动作可不会骗人,陈贞钺急忙接过信,心急火燎地打开来。


    但张嬷嬷显然有些不解风情,许是总也抓不到自家娘子,这才找着机会说道说道,“我的娘子啊,您如今已经不小了,放眼京城,像您这般大的娘子都好好在闺中待嫁了,您也别老往军营里跑了,不然以后可怎么嫁人啊?”


    陈贞钺对张嬷嬷的絮叨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嘴上说着“您说得对”“都听您的”这类搪塞之语,手指却灵活地拆开信封,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吾妹如唔:


    展信安。别来数月,父兄一切安好,唯独挂念小妹安危。


    父亲日前战败,险些被朝廷捉拿。然天子昏聩,三度征伐羯荼国,不顾民生疾苦,大梁已是日薄西山,药石无灵。


    父亲已决心起义,唯忧心小妹安危,望小妹早日离开京都,赴往晋城与父兄团聚。


    兄砚舟谨上”


    父亲与哥哥奉命前往晋城解匪祸之患,但百姓早就不满天子穷兵黩武已久,短短两年便三次出征羯荼国,两次战败悻悻而归,最后一次恰逢羯荼国内乱,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但皇帝因担心再次战败,仅仅接受了羯荼国的求和便打道回府,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如今国内起义四起,西南李溯自立为王,建立夏国,一人便占了大魏的半壁江山,境外又有强敌虎视眈眈,大魏四分五裂。能国家败成这般模样,历代以来除了这位也没有谁能做出如此‘功绩’了吧。


    张嬷嬷看到陈贞钺脸上并无往日收到家信的欣喜之色,反而是看完就点燃烧毁,这会倒是察言观色起来,忙闭上嘴,等着主子的吩咐。


    陈贞钺思索良久,才吩咐道:“张嬷嬷,快去收拾家中房契、身契,拿来给我。”陈贞钺再一顿,对已经走到门边的张嬷嬷说道:“另外,帮我把家中下人都召集起来。”


    一刻钟后,所有下人站在陈贞钺院中,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不一会儿,陈贞钺从房内出来,今日出门穿的那件靛蓝色劲装还未换下,在众人面前站定便开口说道:“今夜起我要动身去洛阳长居,这宅子里不用这么多人伺候,你们便从张嬷嬷处领回身契,领了工钱便走吧。”


    院内一时无声,国公府一直相安无事,这会子突然要赶人,众人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事,忙跪下请罪。


    陈贞钺也是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清了清嗓子再次说道:“此事与你们无关,我只是近来心绪不佳,想去洛阳散散心。再者如今乱世之中,我听说你们有些人担忧家中父母,便想放你们回去看看”


    听了这话,众人依旧一时摸不着头脑,不敢出声。倒是有几个胆大的犹豫片刻便开口道:”婢子家中父母年迈,想回家照料双亲,望娘子准允。”


    其余下人看到她不仅得了主子的准允,还拿了双倍的工钱,纷纷请辞,不愿请辞的都被安排到城外的庄园。但陈贞钺提出一个要求,便是明日一早才能离开,并且不准大肆宣扬。


    待众人离开,陈贞钺才对身边的近侍说道:“沐阳,你去备马,我们务必要在城门关闭前出城。沐歌,你去收拾细软银子,拿些轻便的,不要引人注意。速度一定要快。”


    日落西斜,还有不到一刻钟城门便要关上。远处有三匹马狂奔而来,马蹄溅起的沙尘扑了倒霉行人一脸,路边行人看这气势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了这路贵人,只得回首埋怨地看着这三人直逼城门,莫名觉得他们正在落荒而逃。


    三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天黑前成功出城。夜幕低垂,逃出京城的三人正围在一个火堆旁,焰苗在柴薪间蜷曲、跳跃,照在三人身上的亮光如孩童般顽皮地晃动。沐阳咬下一口干粮,混着清水咽下去才问道:“娘——哦不,公子,我们这是要准备去哪儿?”


    陈贞钺抬起头望向西面,眼神晦暗不明。


    是啊,我们要去哪儿?想必明日父亲造反的消息便要传到圣上耳朵里,怕是还没到晋城便被朝廷围捕,洛阳与京城有驿站众多,父亲起兵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到洛阳,此时去洛阳相当自投罗网,我们还能去哪儿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