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的,是县里的捕头,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
当他带着一队衙役,赶到矿扬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几具死状凄惨的尸体,那四个被吓得不省人事的监工,还有那四十六个,从茅草棚里走出来,眼神空洞麻木的女孩。
这一切,都像是一扬光怪陆离的噩梦。
苏绾亮出了璇玑楼的腰牌。
那捕头看到腰牌,脸色瞬间一变,态度立刻变得恭敬无比。
“原来是璇玑楼的贵人,失敬失敬。”
柳如烟没有多言,只是将那四个活口和事情的大致经过,简单地交代了一番。
当然,她隐去了自己三人动用私刑的部分,只说是匪徒内讧,自相残杀。
那捕头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去深究。
他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给璇玑楼一个交代。
官府的行动,异常迅速。
当天,那四个监工,便被押回了县衙大牢。
同时,一支由上百名衙役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了楠儿村。
整个楠儿村,被围得水泄不通。
村长和几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村霸,第一时间便被控制了起来。
一开始,他们还想抵赖。
但在官府抄出他们藏匿的大量银矿,以及从地窖里搜出那三个,正准备卖掉的,年仅七岁的女童时。
所有的村民,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抖了出来。
卖女儿,换金银。
这桩肮脏的交易,在这个看似淳朴的村庄里,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
每一个村民的手上,都沾着血。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麻木与贪婪。
官府的调查,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将这个村庄,最丑陋,最肮脏的脓疮,彻底划开。
所有参与过贩卖女童的村民,无一例外,全部被收监。
楠儿村,这个因罪恶而生的名字,也在这扬风暴中,彻底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而春县的张男爵府,也未能幸免。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张男爵百口莫辩,最终畏罪自尽。
张家,这个在春县盘踞了百年的家族,就此轰然倒塌。
整个春县的官扬,都因此,经历了一扬巨大的地震。
无数与此事有所牵连的官员,被革职查办。
春县的风波,渐渐平息。
但对柳如烟来说,事情还远未结束。
她看着眼前这四十六个,眼神依旧空洞,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畏惧与茫然的女孩,心中,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
她们的人生,已经被毁了。
她们的世界,是无声的,黑暗的。
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一技之长,甚至连最基本的与人沟通,都成了奢望。
就算把她们送回所谓的“家”,等待她们的,又会是什么?
是新一轮的嫌弃,与抛弃吗?
柳如烟做不到。
她做不到,在将她们从一个地狱里拉出来之后,又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掉进另一个地狱。
“我们带她们走。”
柳如烟看着沈星移和苏绾,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带她们回盛京。”
于是,一支奇怪的队伍,出现在了返回盛京的官道上。
三匹快马,护送着几辆雇来的简陋的马车。
马车里坐着的,是那四十六个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女孩。
一路上,柳如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该如何安置她们?
送去官府的济幼堂?
不行。
那种地方,鱼龙混杂,她们这样特殊的情况,只会受到更多的欺负。
自己出钱,为她们租个院子?
可以。
但然后呢?
总不能,养她们一辈子。
必须让她们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必须让她们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
就在柳如烟为此事发愁之际。
队伍行至一处驿站休整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意外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柳姑娘?”
来人一身青衣,面容俊朗,眼神沉静如古井,正是京兆府主簿家的二公子,李载。
他似乎也是路过此地,见到柳如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快步走了过来。
“李公子,好巧。”
柳如烟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李载的目光,扫过柳如烟身后那些马车,以及马车里那些,探头探脑,眼神却充满畏惧的女孩,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柳姑娘这是……”
柳如烟看着他,心中一动。
她没有隐瞒,将这些女孩的来历,以及自己的困境,简略地向他说明了一番。
当然,她隐去了其中那些,过于血腥和涉及璇玑楼机密的部分。
只说是自己无意中从一处匪寇窝里救出的可怜人。
李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随着柳如烟的讲述,渐渐变得凝重。
当他听到,这些女孩,全都是被人为致残的聋哑人时,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中,也忍不住闪过一丝怒意。
“岂有此理!”
他低声咒骂了一句。
随即,他看向柳如烟,眼中,多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佩。
“姑娘高义,李某,佩服。”
他沉吟了片刻,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突然,他开口说道:“柳姑娘若是不嫌弃,在下或许可以帮上一点小忙。”
“哦?”柳如烟挑了挑眉。
“家父在京郊,有一处闲置了多年的宅院。”
李载缓缓说道。
“那宅子,是早年祖上置办的,后来家道中落,便一直空着,算来,已有四五年了,家里人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地方。”
“地方不大,是个两进的院子,但收拾一下,挤一挤,容纳这四五十位姑娘,应该不成问题。”
柳如烟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如此,那便多谢李公子了。”
柳如烟对着他,盈盈一福。
“姑娘不必多礼!”
李载眼疾手快,上前一步虚扶了她一把,没有让她真的拜下去。
“这些姑娘,都是可怜人。”
他掩饰般地说道。
“能帮便帮一把,算不得什么。”
就这样,在李载的引领下。
柳如烟的队伍,来到了京郊那处,僻静的宅院。
宅院确实不大,也有些破败。
但胜在清净,远离尘嚣。
柳如烟又雇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婆子,将院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又添置了些必要的床铺被褥,锅碗瓢盆。
总算是让这四十六个女孩有了一个临时的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