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丝云龙鞋被她珍而重之地放入了特制的香楠木盒中,这是身份的象征,需得好生保管。
一些名贵的珠宝首饰,她挑了几件适合自己平日佩戴的,其余的,则分门别类地锁进了妆匣深处。
至于那些黄金,她留下了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剩下的,则打算送回城中的家里。
她将需要带回家的东西,细细打包。窗外,月华如水,洒在小院的竹林上,投下斑驳的疏影。
柳如烟的脸上,褪去了在外人面前那副八面玲珑的笑容,只剩下一种如水般的沉静。
琼琚仙子。
她轻轻咀嚼着这四个字,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
仙子么?
不过是这红尘棋局中,一枚更引人注目,也更身不由己的棋子罢了。
但,能成为一枚有价值的棋子,总好过,当初那个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泥泞里挣扎求生的,脏兮兮的小丫头。
柳如烟深知现在自己就是一枚棋子,争着抢着才在棋盘上占据位置的棋子,这个棋子她做的甘之如饴,只是不知何时能做下棋的人!
她站起身,推开窗。
盛京的夜风,带着一丝独有的燥热,迎面吹来。
她知道,从今夜起,这座繁华的帝都,因为她的存在,将会掀起一场,更加汹涌的暗流。
而她,就站在这风暴的中心。
西楚使团的车队,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中,缓缓驶离了大胤盛京的城门。
天色已经蒙蒙亮,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官道两旁的树林,带来一丝阴冷的寒意。
六王子那木其,端坐在华贵的马车内,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寿宴上的那一幕幕,如同烧红的烙铁,反复在他心头烙下耻辱的印记。
大胤皇帝那看似宽宏,实则轻蔑的态度。
太子王曌那稳操胜券,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从容。
还有那个粉衣舞姬,柳如烟,她那一剑,不仅划破了阿依莎的扇子,更撕碎了他,撕碎了整个西楚使团的骄傲。
“王曌……柳如烟……”
那木其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攥着酒杯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寸寸发白。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场立威与羞辱,竟会以这样一种惨败的方式收场。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殿下,我们……我们真的就这么走了?”身旁的亲信,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走,还能如何?”那木其冷哼一声,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留下来,继续看他们大胤君臣的得意嘴脸吗?”
就在这时,车队后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吁——!”
一队身着大胤禁军服饰的骑兵,约莫二十余人,卷起一路烟尘,拦住了车队的去路。
西楚的护卫们,瞬间紧张起来,纷纷拔出腰间的弯刀,如临大敌。
那木其的眉头,也紧紧皱起。
只见为首的一名大胤将官,驱马上前,脸上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冷漠。
他隔着数丈远,对着那木其的马车,朗声说道:“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为六王子殿下送行。”
送行?
那木其心中冷笑,掀开车帘,探出头来。
“有劳太子殿下挂心了。不知这份‘送行礼’,是何物啊?”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戒备与嘲讽。
那将官面无表情地一挥手。
两名骑兵,抬着一个半人高的,用黑布包裹的沉重箱子,走上前来,重重地,放在了官道中央。
“六王子殿下走得匆忙,想必是忘了带上这份‘礼物’。”将官的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太子殿下仁厚,特命我等,为您带过来了。”
说完,他竟没有丝毫多余的废话,拨转马头,厉喝一声:“我们走!”
二十余骑,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瞬间,便消失在了晨雾之中,只留下了那个孤零零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黑色箱子。
那木其死死地盯着那个箱子,一种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
“打开它!”他厉声命令道。
两名西楚武士,对视一眼,壮着胆子上前,缓缓掀开了那层黑色的罩布。
一口寻常的木箱,出现在眼前。
其中一名武士,深吸一口气,伸手,猛地掀开了箱盖!
“这!”
那木其心中一沉,不顾亲信的阻拦,亲自走下马车。
他一步步,走到那木箱前,低头望去。
只见那宽大的箱子里,铺着一层厚厚的冰块。
冰块之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六颗,尚在滴血的人头!
那六张面孔,圆睁着双眼,脸上还凝固着死前的惊恐与不信。
那木其一瞬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这六个人,他认得!
他们,正是安插在盛京城内的六名探子!
他原本指望,靠着这些人,在未来,输送给自己大胤的信息。
可如今……
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传递出任何一条有价值的情报,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变成了六颗冰冷的头颅。
王曌!
好一个心狠手辣的王曌!
这哪里是礼物?
这分明是最赤裸,最残忍的警告!
他在告诉自己,他在盛京城内的一举一动,都早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所谓的秘密据点,所谓的探子,在东宫的眼中,不过是一个笑话!
“噗——!”
那木其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洒在那几颗死不瞑目的人头上,显得格外妖艳。
“殿下!”亲信们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他摇摇欲坠的身体。
“我没事……”那木其推开众人,他抬起头,望向盛京的方向,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燃烧着滔天的恨意与疯狂。
“王曌……大胤……”
他一字一顿,声音沙哑而又狰狞,仿佛是从地狱深处发出的诅咒。
“今日之辱,他日,我那木其,必将百倍奉还!”
“我发誓,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
与此同时,盛京城内,关于柳如烟的故事,已经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每一条大街小巷。
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位新晋的“琼琚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