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临渊撤饵

作者:一口十二个饺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姑娘,这家米行关门了。”


    小宁敛眉,抬眸看着陈旧的招牌“聚源米行”。


    南引枝出了杏林居,顺路去看看嘉禾坊。


    途中路过钱明家开的米行,小宁正掀开帘子看到,便给南引枝指了下位置。


    “青天白日突然关门,真是蹊跷。”小宁抿嘴。


    “走吧,待会儿问问老掌柜,他应该清楚。”南引枝收回目光。


    老秦眉头微动,似有话要说,南引枝唤了声姨父。


    老秦倾囊告之。


    ——


    回了归燕居,小宁小心替南引枝换药,动作轻柔,生怕弄疼她。


    侍女禀报江听雪来过一事。


    南引枝听完后,侍女行礼退出正房外。


    “小宁,之前咱们下的饵,有鱼咬钩吗?”南引枝右手握了本册子,上面记载着琼都的一些人物。


    小宁动作一顿:


    “鱼儿很狡猾,连头都不露。”


    南引枝叹了口气,目光幽幽:


    “把饵撤掉吧,咱们之前的方向只怕错了。”


    又道,“明天上午林大管事会来,请雪娘来一坐。”


    小宁应下吩咐,待换完药后,余南引枝一人在罗汉床上沉思。


    片刻后,才把目光聚焦于书页上,书名为《琼都人物志》。”


    另一厢,周端宜带着对李氏的满腔怨气,回了伯府。


    大嫂居然装作没听懂她的暗示,还耐心和她说,不应该和他们提及伯府的内务之事。


    否则,江郎会对自己不满。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江郎了,江郎对待自己的珍视,她相当清楚。


    只因着,她待江郎便是如此。


    他们之间不仅是夫妻,更是心有灵犀之人,他们同样喜诗词歌赋,爱焚香点茶。


    他们是这世间,绝无仅有的一对有情之人。


    周端宜沐浴完毕,一身中衣,袅袅婷婷坐在妆台前,淡抹香膏。


    “什么?伯爷今晚歇在书房,这是为何?”妙言听了前院小厮的传话,一脸茫然。


    小厮额角冒汗,躬着身道:


    “大概因着伯爷今日醉酒的缘故吧。”


    周端宜也听到这话,本蹙着的眉头渐渐舒缓,脸也羞赧起来,似染了层胭脂:


    “想来,定是江郎怕熏着我,才不好意思回芙蕖院。


    妙香,你去端一碗醒酒汤送去墨玉斋。若这样醉酒睡去,只怕夫君明日要头疼了。”


    正好,她身子也酸软得很。


    闻言,妙香依着吩咐去做。


    妙言却觉不是这回事,要知道墨玉斋还有一位美娇娥。


    她惴惴不安,和刘嬷嬷对视一眼。  刘嬷嬷没和她想到一起,她的心思还在府里中馈上,她问周端宜要个章程:


    “夫人,您接了中馈,自明日起,府里就要重新立规矩了。而且——账面上目前没银子了。”


    “嬷嬷,我不想听这些。”周端宜看了十几个小时的账,对管家一事有些祛魅。


    刘嬷嬷耐心哄道:


    “如今您是伯府的女主人,和伯爷举案齐眉的是您,和伯爷鹣鲽情深的也是您。


    若伯爷瞧见您管家,比那南氏要好。伯爷对您的爱,只会更加长久,还会对您再多几分敬重。”


    这话说到周端宜的心坎上,但一想到要向江子义开口要钱,她不免犹豫:


    “可——账面没钱,我又不想和江郎谈这些……”


    “我的好夫人呀,您俩关起门来,这事儿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刘嬷嬷挤眉弄眼暗示。


    周端宜脸熟了,忙别开脸道:


    “嬷嬷您别说了。”


    顿了顿,又红着脸朝外头吩咐:


    “醒酒汤我亲自去送!”


    妙言松了口气,感激看一眼刘嬷嬷。若是这事瞒姑娘久了,只怕姑娘要迁怒她们。


    如今这时机刚好,恰是伯爷要求姑娘的时候。


    ——


    周端宜提着食盒,畅通无阻到了墨玉斋正房门前。


    雕花槅扇虚掩着,漏出暖黄的烛光和砚台里的松烟墨香。


    周端宜心中一暖,江郎白日醉得脸红,却还在读书,本就天赋卓绝,又如此勤奋。


    想到出嫁前夕,刘嬷嬷开玩笑说的敕头一话,周端宜心头浮上点点蜜意。


    正欲抬手叩门,忽听得里头传来素绢擦砚的窸窣声,接着是低柔娇媚的女声:


    “爷,依奴看来,您这句诗极好……”


    周端宜陡然心生怒火,猛然推开了门,怒气冲冲,一副捉奸的模样。


    没听到敲门的声音,门便被人推开,江子义头未抬,下意识呵斥道:


    “出去!”


    府里下人越发没有规矩了。


    一听这话,周端宜胸腔的火忽然就熄了,随之而来的,是几乎要溢出胸腔的委屈。


    她不可置信看向江子义,眼神仿佛在控诉江子义是负心人一般。


    江子义没听到动静,这时才留意到进来的人是他的新夫人。


    他笔一顿,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墨团。


    “宜娘,我……”


    “给新夫人请安。”


    屏儿眼里闪过一丝明晃晃的挑衅,随后垂眸侧首,露出一截白嫩的脖颈,依稀可见上面的红痕。


    周端宜轻咬贝齿,哽咽道:“我就不在这儿,打扰你们罢。”


    说完,她将手中食盒往地上一掷,盒盖掀开,醒酒汤撒了满地。


    江子义今天被大舅子和岳丈接连敲打,心里本就不悦,宜娘又一副控诉的神情,心中更为憋屈。


    但他还指望能借着岳丈的人脉,叩开礼部和权贵的大门。  这会儿也多了几分耐心。


    何况,他确实和宜娘心心相惜。


    他急忙追了出去。


    大洛朝这时的科举制还未采用糊名之制。


    考前投献诗文的“行卷”,和权贵推荐的“通榜”,均是青云直上的捷径。


    自先帝去后,留下两位顾命大臣。


    为首的便是有国舅之称,出身于关陇势力的叶文远,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其次的便是,同样出身于关陇势力的中书令魏秉诚。


    两人代表关陇势力的利益,朝廷六七成官员出于此处。


    还有一位虽非顾命大臣,却是先帝留给如今皇帝公冶砚礼的宝贵“遗产”——出身青齐士族的公冶瑾,在军中威望颇高。


    先帝将其外放为地方都督,由公冶砚礼亲自提拔,授司空、尚书左仆射。


    但公冶瑾不喜参与朝廷争斗,上表免除仆射一职。


    不过公冶砚礼,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名义,依旧执掌政事。


    此时的朝廷设政事堂,凌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上。


    政事堂几乎被叶太尉为首的关陇势力,及其姻亲集团垄断。


    江子义叔祖父虽为祭酒,却不依附于关陇势力,影响力极其有限。


    而江子义外祖昭宁侯府,属青齐豪族。


    但与关陇势力没有姻亲关系。


    反而江子义岳丈正是通过姻亲关系,从农户之家一跃成为关陇势力的依附。


    至于文安伯府,祖辈军功起家,本属青齐豪族一派,但这几年落魄的厉害。


    而朝廷关陇势力逐渐强势,江子义想拿到高位的入场券。


    此时便需早做打算。


    周端宜掩面奔走,特意放慢脚步,就是为了等江子义去哄她。


    谁料江子义却突然停下脚步。


    周端宜气恼更甚,心里酸水直往外冒,憋着胃里的酸水,往日的礼法规矩也不顾及了。


    回了芙蕖院,就在新房内一通摔打。


    把妙香和妙言吓得跟个鹌鹑一样,刘嬷嬷一下也傻眼了。


    姑娘往日最重礼法规矩,何曾这样不顾体面?


    而那头的江子义实则命人去厨房,先端来一碗醒酒汤,再去找周端宜。


    等到了芙蕖院,江子义刚好见到这一幕,瞠目结舌。


    只觉宜娘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和过往的温婉贤淑相去甚远。


    这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还是妙香眼尖,大着胆子,唤了声伯爷,才唤回周端宜的些许理智。


    此时的周端宜,一见心上人捧着碗醒酒汤,见着自己的这一行迹,当即因大怒大喜大悲晕厥了。


    江子义忙把汤碗交给妙香,立马冲上前抱住周端宜。


    妙言急忙去请大夫。


    大夫把完脉,却带来一个消息:


    “恭喜伯爷,夫人这是有喜了,如今已有一个月身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