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3章 爆团的游学团

作者:楼顶望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奈何铎青贤这人太浮躁,礼部来人准备了一半的婚礼流程因为他被送去挖土,只好让宗正寺的人临时接手。


    宗正寺的人让王府玉册搞得晕头转向,猛的接手婚礼流程,都有些麻爪。


    李洵关键时刻也病了,闻乐毛都不懂,李醒、于清等一群粗胚,谁都帮不上忙,只好李宽自己上。


    他拿着礼典,让礼部的几个吏员配合宗正寺的人,强行把婚礼流程推进下去。


    三礼六聘,一项都不能少。


    这是席君乃来到岳州之后唯一提出的要求。


    李宽也得给大舅哥这个面子,毕竟他是娶王妃,不是纳妾。


    他整天忙得团团转,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干,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爽。


    最后还是李孝恭看不下去了,接替他来主持剩下的环节,让他有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


    李宽忙里偷闲,率先处理最重要的事——税收。


    皇帝虽然一直在给岳州都督府免税,但是三州的免税期还不一样。


    岳州的免税已经过了,潭州的商税和徭役没免,袁州倒是都免了,可袁州欠了一屁股账,得赶紧处理。


    岳州的赋税收缴最轻松,盛鹤带着几个税吏一个下午就搞定了,只等往洛阳国库转运就成。


    潭州的商税比较麻烦,因为潭州的税赋本身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收税的主体其实是潭州冶监。


    李宽一直没怎么重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个问题,一拖就拖了半年多。


    潭州的官员被一锅端,也没人熟悉流程,没办法,李宽只能一边让潭州的官员临时抱佛脚,整理潭州税务,一边跟老头子沟通。


    好在老头子体谅他,让三州税务全部走岳州都督府的账,这才让三州的税务工作能继续开展下去。


    袁州虽然还在免税期,但是因为欠了大笔的亏空,那些债主在夏收后来催债,袁州州府不还还不行,只能找楚王府借钱。


    李宽问过马周,袁州的官营农扬经营还算顺利,夏收后基本解决了全州人的吃饭问题,但真没有余钱去还账。


    袁州上下能吃上饭,不再需要岳州和潭州支援就不错了,李宽还能奢望什么?


    借就借呗,马周向他保证,最多再有两年,袁州就能还清欠款。


    大唐三百余州,像是袁州这种情况的,真不多。


    不过李宽和马周等人对袁州的未来还是很看好的。


    无他,袁州这块地方太适合种田了。


    官营农扬只是初建,全州收获面积只有不到总田亩面积的十分之一,便解决了本地人口的吃饭问题,剩下的田地那是收多少赚多少。


    袁州能快速恢复,土豆、红薯的大片种植功不可没。


    这两种高产作物谁看谁眼热,要不是李宽压着,估计早有人拿土豆和红薯当祥瑞报上去了。


    皇帝虽然同意了三州的赋税都走岳州都督府的账,但却没有同意李宽取消三州徭役的要求。


    这倒不是皇帝小气,而是徭役这种事情涉及到大唐的所有人和地区,要是单独给三州取消徭役,其他地方怎么办?


    徭役可是朝廷眼下干大活最重要的手段。


    以大唐朝廷的家底,想要不依靠征发徭役来维持运转,根本不现实。


    皇帝还特意警告李宽,别在三州搞什么废除徭役的操作,该出的徭役必须出。


    李宽是那种从来不让人白干活的人,自然不会去考虑往其他州府派发徭役的操作。


    朝廷今年派发给岳州和潭州的徭役征发是两千四百八十人,到永州去清理河道、整修官道。


    李宽直接让杜楚客给永州送去了二十船粮食,让永州自己招募民夫。


    当然,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岳州都督府对外的宣传是洞庭湖的水利工程耗费人力太多,抽不出丁口去别州服徭役,只能以粮抵偿。


    李宽给的理由也并非胡扯,岳州那么多工程,人确实不太够用。


    所以在处理了税收和徭役的事情之后,李宽便与相里氏姐妹商量,把相里氏的工程队逐步撤到岳州来。


    相里氏姐妹是把她们勉力维持的工程队当做是嫁妆的,既然婚期将近,她们也没理由继续给工部当乙方。


    李宽这时候才明白相里氏不是单独一家是什么意思。


    相里氏之墨真的就是个专门承包各种工程的施工队,里面什么人都有,只不过各个施工队的匠头都是相里氏的传人而已。


    相里氏的包工头们什么活都接,修堤坝清河道、建桥建房、筑城修渠、造船造车、打造兵器农具、维护官道,甚至还接皇陵修缮和园林绿化的工程。


    据相里红说,巅峰时期,相里氏同时承接了半个大兴城、整个洞庭水军、登州水军以及关中七成的道路桥梁工程。


    可惜如今的相里氏辉煌不再,只能靠着承接工部和地方巡检衙门不愿意接手的脏活累活来维持生存。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里氏工程队依旧是这个时代最为庞大、最为高效的工程建设团队。


    这样的工程建设团队是李宽所急需的。


    双方一拍即合,李宽开出了优厚条件,把这些团队全部吃下。


    虽然这些工程队是相里红和相里青的嫁妆,但他要不给人家更好的待遇,人家凭什么跟他干呢?


    花点钱而已,洒洒水了。


    但有些事情花钱就能搞定,有些事情你有多少钱都不好使。


    就比如从荆州过来的大唐第一批游学团。


    由于皇帝的急迫和李宽的撺掇,荆州游学团的规模远超规定的五十人。


    万太妃提出男女分团后,好些个在高门大宅里快要憋疯了的千金小姐们私下串联,五个游学团的女团规模都远超五十人。


    尽管荆州游学团的目的与其他四路不同,成员需要谨慎挑选,但荆州游学团女团的总人数还是达到了四十六人。


    加上同样爆团的男团,来到岳州的游学团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百零八人!


    李宽得知这个人数的时候,一度怀疑老头子脑袋抽筋了。


    这么多纨绔小姐、公主王爷凑在一起,根本就是搞了一个巨型的集束炸弹,搞不好谁脑子一抽,就给你弄出几件爆炸性事件出来。


    李宽是想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力和生源,可他不想要这么多喜欢无事生非的混蛋啊!


    直到他看到“押送”这些小混蛋的人,心里才没那么浮躁了。


    大概是老头子也知道一般人搞不定这么多的纨绔和大小姐,他派出的两位“押送员”都是重量级的——


    柴绍和窦诞


    协助他们的是襄阳长公主、赵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齐王李祐、长乐公主。


    看看这个“押解员”的阵容,襄阳长公主都被皇帝抓了壮丁,便知道这个荆州游学团是有多难搞了!


    没这么多人镇着,李宽都怀疑这个游学团能不能顺利抵达岳州。


    窦诞和襄阳长公主告诉李宽,他们会暂留岳州,帮着管教这一百零八个调皮鬼。


    柴绍则是参加过婚礼后便要回长安,届时他将会出任西海都护府都督。


    李宽光是认人就认了一整天,害的他都没能好好休息。


    游学团里的成员他大部分都只是听过名字没见过。


    没办法,谁让他在长安时是个不爱出门的宅男呢?


    不合群,认识的人就少,他甚至连自己的那个便宜叔叔李元景都没什么印象。


    长乐、豫章、巴陵、清河四个妹妹也是几年不见,样子都模糊了。


    李祐、李元昌、张大象、房俊等人他只能认出老五和小叔,张大象变得跟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房俊和长孙焕他干脆就没见过。


    女大十八变,男大至少也是十六变,才三四年时间,再见这些人,李宽竟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他看这些人觉得生分,这些人看他也是一样。


    李宽最近两年的变化更是彻底。


    他现在已经是根超过一米八五的长麻杆了,而且熊猫眼越来越严重,还剪了短发,穿着跟个二流子似的。


    几个妹妹见到他时,还惊恐的叫喊抓青皮呢……


    好在他那种说话的方式无人能仿冒,解释了几句,才跟兄弟姐妹、姑姑小姨们热络起来。


    亲戚故旧之间的相处就是如此神奇。


    明明双方根本不熟,但聊会天吃个饭,相互介绍一下,莫名其妙便亲近起来。


    李宽在王府摆了接风宴欢迎游学团的到来。


    但很可惜,游学团不能留在城里住。


    没办法,他们是来上学当苦力的,别院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


    为了避免闲话,李宽一视同仁,吃过接风宴,连带着李祐、长乐等人全送去了别院安顿。


    能留在王府的只有几个长辈。


    柴绍有些担忧道,“金官,这一路上有我等压着,他们才没闹出事来,你如今把他们送去别院,某有些不放心啊!”


    襄阳长公主附和道,“的确,那些小丫头事情很多,我还是跟过去比较好。”


    李宽笑笑,摆手道,“您二位不用担心这个,有人在别院等着收拾他们的。”


    窦诞好奇道,“谁这么大本事,能镇住他们?”


    李宽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朗声道,“自然是我大唐著名滚刀肉,宿国公程知节啊!”


    几人闻言,均是露出莫名的微笑。


    程咬金在,那就没问题了。


    这些个小混蛋再怎么混,在程咬金手里也是翻不起浪花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