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雨露为凭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送走赵父,秦思齐与赵明远隔着一方巨大的紫檀书案对坐,案上那幅墨迹未干的“六年进学策”如同铺展的宏图。而后讨论起时政。


    “思齐,你看这经义策与时务策并重之议如何?如今朝中,空谈性理者渐不受用,能给朝廷搞钱才能重用!”赵明远说道。


    秦思齐回复着,:“这与实时有关,是现在朝廷收税实在太难,日后只会更难。”两人讨论时了一个时辰。


    仆人在门外恭敬道:“少爷,秦相公,老爷请二位移步花厅用晚膳。”


    赵明远将进学规划,小心卷好:“走,思齐,先用饭!待会儿再细论!”


    厅内温暖如春。巨大的黄铜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房间里的寒意。一张紫檀木八仙桌居中而设,铺着暗红团花锦缎桌围。赵明远引秦思齐坐了左首客位,自已陪坐下首。


    片刻,沉稳的脚步声传来。赵万才踱步而入。


    秦思齐连忙起身,深深一揖。“赵伯父!”赵明远也起身侍立。


    “坐,坐,思齐贤侄不必多礼。”赵万才声音温和,带着长辈的慈蔼,在主位落座。他目光在秦思齐身上略一停留,如同在掂量一块璞玉的价值:“一路辛苦。在府城安顿可好?”


    “劳伯父挂心,家母安好,有茂才族叔照拂备至,学生感激不尽。”秦思齐恭敬回答。


    管家示意上菜。丫鬟们鱼贯而入,步履轻盈,悄无声息。菜品精致却不显过分奢靡。酒是温好的绍兴花雕,盛在素雅的青瓷酒壶中,赵父独自一人品尝。


    席间,赵万才话语不多,只偶尔询问一两句秦思齐家乡风物,未来打算,气氛融洽。


    酒过三巡,菜肴渐凉。秦思齐放下箸,双手置于膝上,坐姿端正,望向主位上的赵万才,语气带着晚辈的恳切:“伯父,学生有一事,思虑良久,斗胆想请您襄助。”


    “哦?贤侄但说无妨。”赵万才目光在秦思齐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仿佛早已预料。


    “是关于白湖村义学之事。”秦思齐声音清晰,“学生年前在村中重启私塾启蒙,虽得乡亲支持,然终非长久之计。村中孩童众多,资质可造者亦不乏其人。学生恳请伯父,能否将这义学之事提前操办起来?延请一位饱学秀才坐馆,束脩、馆舍等一应开销……”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学生愿以分润之利,全数相抵!”


    此言一出,侍立布菜的丫鬟动作微不可察地一滞。赵明远更是猛地抬头,满脸惊愕,手中的筷子险些掉落:“思齐兄!你……” 他完全没料到秦思齐会突然提出此事,更没想到他会用那笔可观的分润来交换!


    赵万才却仿佛没看见儿子的失态,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笑意,眼神却更加深邃,带着洞悉世情的了然。他拿起箸,夹了一块鲜嫩的鱼腹肉,却并未放入口中,只是用箸尖轻轻拨弄着,那银箸在青花碟沿上发出细微的轻响。


    “贤侄啊,”赵万才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商贾特有的、衡量利弊的从容,“义学之事,造福乡梓,功德无量,老夫心中亦是赞许的。只是……”他话锋一转,抬眼看向秦思齐,笑意更深,“你不是已然安排下了么?”


    秦思齐心中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伯父是指…?”


    “秦书恒,秦文阁。”赵万才轻轻吐出两个名字,如同落子,“贤侄好手段。县衙户房,虽只是胥吏末流,却是钱粮赋税、鱼鳞黄册经手的第一关。”


    消息灵通,关节可通。有他二人在彼处扎根,犹如在县衙这棵大树上,悄无声息地为你宗族,埋下了两根探入地底的根须。


    赵父夹起那块鱼肉,终于送入口中,细嚼慢咽,仿佛在品味着这步棋的滋味:“此二人,便是贤侄为那义学,乃至为整个白湖村,提前布下的‘引子’吧?这步棋,走得稳当,走得长远。有此根基,你们白湖村扩张吞没土地,不过轻而易举之事,那义学之事不过时间问题罢了,等到那时水到渠成岂非更易?”


    赵明远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筷子悬在半空,肉都忘了咽下。没想到思齐已经在为整个宗族铺设一条通往士绅阶层的隐秘阶梯!


    秦思齐迎着赵万才洞察的目光,坦然道:“伯父明鉴。书恒、文阁二位族兄入县衙,确实为族中将来设计。然此乃长远之图,缓不济急。村中孩童启蒙认字,却是刻不容缓。多耽搁一年,便可能误了数人终身。学生恳请伯父,促成此事!那分润,学生心意已决!”


    赵万才看着眼前人,听着他话语中那份对乡土孩童的责任感,沉吟片刻,脸上重新浮起那商人特有的、带着衡量与承诺的笑容。


    “贤侄心系桑梓,拳拳之意,老夫岂能不成全?”缓缓道,话锋却是一转,“不过,这分润嘛!贤侄还是先收着。读书进学,处处需用钱,府城居,大不易。”


    他顿了顿,目光富有深意,“这样吧,我们立个君子之约—就以今年清明为限。若今春清明前后,这批玉露茶叶,未减分毫送来…”


    带着一丝商贾式的狡黠与笃定:“那便是天意眷顾,也是贤侄福泽所钟。老夫即刻出资,在白湖村择良地修建义学馆舍,请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廪生秀才坐馆开蒙!束脩、膏火、笔墨纸砚,一应由我赵家承担!且贤侄那份二分润,照旧奉上,一文不少!”


    他眼中精光一闪,补充道:“当然,贤侄可不能提前给村里通风报信,顺其自然,方见天意人心!”


    秦思齐离席,对着赵万才深深一揖,情真意切:“伯父高义!思齐代白湖村稚子,叩谢伯父再造之恩!此约,思齐谨记于心,绝无相欺!静待清明佳音!”赵万才对秦思齐这份赤子之心与白湖村未来气运的一次观察与投资!


    赵万才哈哈一笑,虚扶一把:“好!贤侄快坐!吃饭,吃饭!菜都凉了!”


    这顿饭的后半段,气氛微妙。赵明远满腹疑问,看着父亲与挚友之间那番充满机锋与默契的对话,心中如同猫抓,却碍于礼数不便在席间深问。


    他只能频频看向秦思齐,眼中充满了探究与不解。秦思齐则恢复了平静,认真吃着碗里的饭菜,偶尔与赵万才应答几句。


    膳毕,丫鬟撤去残席,奉上清茶。赵万才略坐片刻,便称有些乏了,起身离席,只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贤侄,府城水深,安心读书。”


    夜色已深,府城华灯初上。


    “思齐!”赵明远终于按捺不住,一把拉住秦思齐的衣袖,压低了声音,急切地问道:“那义学,还有书恒、文阁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秦思齐看着挚友急切的模样,只好一一解答!


    赵明远张了张嘴,看着秦思齐清亮而沉静的眼眸,叹息着:“若有用得着我之处,勿见外!”而后,让小厮送秦思齐回去,明天学院见!只是苦了赵明远,有些问题他还是没有相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