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8章 安排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正是李璟李通判。”秦思齐清晰地回答,同时不慌不忙地从怀中取出一封封口完好,呈递上去。


    县尊从秦思齐手中夺过那封信。他的动作失去了方才的从容,看信封上的落款和火漆封印,当确认无误后,迅速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笺,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


    秦思齐垂手肃立,眼角的余光看着县尊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他放下信纸,抬起头。再看向秦思齐时,那眼神已彻底变了!疏离荡然无存,只剩下无比滚烫的热情和亲切,仿佛眼前站着的不是刚刚被他视为打秋风的穷酸少年,而是失散多年、突然寻回的亲侄子!


    “哎呀呀!思齐贤侄!”充满了惊喜和亲昵,快速从书案后快步绕了出来,几步就走到秦思齐面前,亲热地伸出双手,抱了抱秦思齐,用力摇晃着,“你看看,你看看!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贤侄啊,你怎不早说是林通判的门生?林大人信中都说了,你是他公子的同窗挚友!这…这真是怠慢了!怠慢了啊!”


    他满脸堆笑,语速快得像连珠炮,“快请坐!快请坐!来人!看茶!”他朝门外高声吩咐着,不由分说地将秦思齐按在了书案旁一张铺着锦垫的楠木圈椅上。


    张子谦亲自接过小厮端来的茶道:“哎呀,贤侄年纪轻轻,竟能得李通判青睐,前途不可限量!不可限量啊!李大人信中特意嘱托,要本官多多照拂于你。贤侄放心,在本县地界上,断不会让你受了委屈!”他拍着胸脯,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秦思齐脸上。


    秦思齐端起茶盏,借着氤氲的热气遮掩了一下自已复杂的神色,低声道:“多谢大人垂爱。学生愧不敢当。”


    张子谦回道:“诶,什么大人,生分了!贤侄若不见外,唤我一声世叔便是!对了,贤侄方才提及族中两位入户吏之事…”他故意拖长了语调。


    秦思齐心领神会,立刻接道:“正是。族中两位堂兄, 秦书恒、秦文阁,俱是忠厚本分、手脚勤快之人。恳请世叔成全,予以县衙吏职,也好为世叔您效力。”


    张子谦大手一挥,干脆利落得如同掸去灰尘道:“好说!好说!既是贤侄族亲,又是林大人信中所托,本官自当关照!明日,不!今日,便让他们来衙前寻户房陈文书办点卯!先熟悉熟悉差事!贤侄放心!”他一口应承下来,仿佛安排两个吏职如同在菜市场买两根葱那般简单随意。


    秦思齐心头那块巨石并未落下,反而沉得更深。他再次起身,深深一揖:“学生代族亲,叩谢世叔大恩!”


    “诶,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张子谦连连摆手,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猛地一拍额头,“哎呀,你看我这记性!贤侄新进秀才,朝廷拨下的四两廪膳银,那是给寻常生员的!贤侄乃林通判看重之人,岂能等同视之?”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旁一个锁着的红木柜子前,掏出钥匙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青色官锭,快步走回秦思齐面前。


    “拿着!”张子谦不由分说地将那锭官塞进秦思齐手中,分量十足,“这二十两,是本官个人恭贺贤侄进学之喜!莫要推辞!”


    他紧紧按住秦思齐的手,力道大得让秦思齐无法挣脱,近乎强塞的热情道:“贤侄日后在诺是在县学用心攻读,闲暇时多来衙中走动!本官于学问之道,也颇有些心得,可与贤侄切磋一二!”


    二十两!足足是朝廷定例的五倍!秦思齐把钱收起来,道:“思齐,谢世叔厚赐!我这便把两位族兄来,办理户吏入职,等日后,在武昌府,宴请世叔您!”


    张子谦让陈文书办,带着秦思齐出去,给两位族兄办理入职。


    陈文书办,给两位族兄办理好后,两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相互扭着手臂,传来疼痛才敢相信道“咱两是吃官家饭的人了!”


    秦思齐吩咐两位族兄,好好跟着陈文兄弟办事。


    秦茂山对着两位吩咐道:““秦书恒,秦文阁你们两个,就在县里待着,一切听陈文书办。”又从口袋里拿出二贯钱塞给陈文书办手里。陈文看了看秦思齐,看着他点了点头,才收下。又给两兄弟留了一贯钱做日常使用。


    村长和秦思齐离开时,并没有带他们两个回村,参加秀才宴。让他们早日熟悉流程。


    等候采购大伯秦大安他们回来时候,秦思齐去钱庄把钱兑换开来。


    钱庄掌柜道:“成色尚可,足纹二十两整。兑铜钱十五贯,余下的,小店给您五两上好的雪花纹碎银,如何?”


    “有劳掌柜。”秦思齐点头。


    十五贯铜钱倾泻而出,堆积在柜台上,几乎成了一座黄澄澄的小山,秦思齐试着用带来的小麻袋去装,铜钱哗啦啦作响,麻袋瞬间鼓胀欲裂,分量更是惊人。试了一下,有点吃力。(永乐通宝一贯铜钱大约为 7.48 斤 )


    就让村长帮忙,秦茂山背着出了门,一会肩头被粗糙的麻袋勒得生疼,放到了牛车上,亲茂山才轻松起来。


    正当秦思齐望着这袋钱袋发愁时,远处土路上终于出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明文、明惠在前面赶着牛车。秦大安挑着担子走在后面,扁担深深压进肩头。前后挂着几个大酒坛,劣质黄酒的酸涩气息在热风里隐隐飘散。


    两头头被捆了四蹄的肥猪徒劳地挣扎哼叫,另两头是同样捆着的山羊。秦大安远远看见他,脸上绽开笑容,汗珠滚落,喊道:“等急了吧?东西可算置办齐了!”


    秦大安放下担子,瞥了一眼麻袋,把酒放到村长的牛车上。


    秦思齐说道:“得,先垫垫肚子再想法子。” 他招呼着大家,就在路边一个简陋的茶棚里坐下,要了几碗素面和一屉肉包子。几人埋头对付着。


    秦茂山一边嚼着包子,一边盘算:“猪头、羊头得留着,祭祖时敬献祖宗的头牲,马虎不得。明文,你手艺好,祭祖的‘十大碗’可就指望你了,量要足,得让老少爷们儿都吃饱!还差的鸡和鱼,回村再想法子补上。”


    秦大安插嘴道 :“鱼好说,村后水坝现成,到时候找几个人去捞就行。鸡嘛,村里,这几年好起来了,都养好些,尤其是七叔公家的,又精神又漂亮,我去说说,祭祖用,他老人家肯定肯。”


    饭吃完,力气稍复。一行人踏着午后滚烫的土路,顶着的日头,汗流浃背地回白湖村。


    白湖村的祠堂前,此刻已成了喧腾的海洋。秦思齐那袋小山般的铜钱被秦茂山卸在家里思齐家里。才去到祠堂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