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布局(2)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神色诚挚说道:“明远,七月十二,秦记酒楼,略备薄酒,庆贺此番侥幸得中秀才。望拨冗光临,同沾喜气。”


    赵明远爽朗笑道:“哈哈哈!思齐!这话说的!什么叫侥幸?那是你实至名归!这宴席,我必到,不但要到,还要送你一份大大的贺礼!”


    秦思齐闻言,说道:“明远,你我之情谊,不必这些虚礼。”


    两人又闲聊片刻,赵明远起身道:“时辰不早,我让车夫先送你回去歇息。这几日你也着实辛苦。”


    秦思齐没有推辞,颔首致谢。马车已候在门外。车夫是个沉默干练的中年汉子,见二人出来,立刻放下脚踏。


    秦思齐向赵明远拱手道别,转身上了马车。驶向小院。他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已开始推演明日拜会通判和林佥事的种种可能。


    他知道,有些关系,需要在阳光下坦诚相见;而有些布局,则需在暗处悄然织就,方能进退有据。让车夫送他到秦记酒楼,跟茂才叔说借用一下驴车,明天要去拜访同窗,让丰田哥和明文哥,帮忙赶车。明文哥熟悉路线,方便寻找,以免浪费时间。


    翌日清晨,天朗气清。秦思齐换上了一身靛蓝生员襕衫,头戴方巾,更显得身姿挺拔,气度沉凝。


    “丰田哥,今日随我走一趟。”秦思齐将一叠十二份精心写好的大红请柬放入一个干净的布袋,交给秦丰田。这是他昨晚回来写的。


    秦丰田接过布袋,出小院,去酒楼和秦明文一赶来驴车。


    秦思齐的目标很明确:拜访与他交好,情谊深厚的十二位同窗。他深知,同窗之谊是未来道路上的财富之一。这份喜悦,需要分享。这份情谊,需要维系。


    他们穿街过巷,足迹遍布半个武昌府城。有的同窗住在清幽的巷弄小院,有的寄居在城中的亲戚家,有的则租住在书院附近。每到一处,秦思齐都亲自登门,态度谦和,毫无新晋秀才的骄矜。他送上请柬,言辞恳切:“七月十二,秦记酒楼,略备薄酒,庆贺此番侥幸同登(或慰勉落第之憾),望好友赏光,共叙同窗之谊。”


    收到请柬的同窗,无不被秦思齐的诚挚所感动。中榜者欣喜应约,落榜者亦感其不弃,心头暖意融融。秦思齐始终面带温和笑容,耐心地与每一位同窗寒暄几句,或祝贺,或勉励,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秦丰田和秦明文跟在后面,看着思齐待人接物的沉稳与周全,心中暗暗佩服。他负着叫门,更多时候是安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属于读书人的、带着墨香与情谊的喜悦传递。


    整整一个上午,十二份请柬悉数送达。烈日当空,秦思齐的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精神却愈发健旺。


    用过简单的午饭,稍事休息,秦思齐换上了一身更为正式但也相对朴素的深色直裰,带上秦丰田和秦明文,直奔李通判府邸。


    李通判,名讳李璟,乃武昌府从六品通判,掌粮运、水利、屯田等实务,位高权重,亦是李文焕的父亲。


    秦思齐能与之有交集,全赖李文焕引荐,才得了些许青眼。


    李府门楼高大,石狮威严。秦思齐上前,对门房拱手,递上自已新制的秀才名帖,说明来意:“学生秦思齐,新晋秀才,特来拜谢李大人昔日提点之恩,恳请通禀。”


    门房是个精干的中年人,显然得了吩咐,对秦思齐这个名字有印象。他接过名帖,上下打量了一下秦思齐,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只淡淡道:“秦秀才稍候。” 转身入内通报。


    秦思齐三人便站在府门前等候。时值午后,阳光炽烈,青石板地面蒸腾起热浪。秦丰田热得扯了扯衣领,低声问:“要等多久?”


    “安心候着便是。”秦思齐神色平静,目光注视着那扇朱漆大门,仿佛感受不到酷热。


    约莫一炷香时间,门房才出来道:“秦秀才,大人有请。请随我来。” 他只示意秦思齐一人入内。


    秦思齐对秦丰田和秦明文道:“你们在此等候,若渴了,可向门房讨碗水喝,莫要乱走。”


    秦思齐这才整理了一下衣冠,随门房踏入李府。门房引着秦思齐并未去正厅,而是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清幽的偏房。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只有几张椅子,显然是专门用来让访客等候的地方。


    “秦秀才在此稍坐,大人处理完公务便会召见。”门房说完,便退了出去。


    秦思齐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下,沉心静气。时间一点点流逝,偏房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蝉鸣。


    半个时辰后,终于有仆役前来:“秦秀才,大人请您书房叙话。”


    秦思齐起身,随仆役穿过庭院,来到一处更为雅致清静的书房。推门而入,只见李通判正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带着久居官场的威仪。书案上堆着卷宗,空气里弥漫着墨香。


    “学生秦思齐,拜见李大人!”秦思齐趋步上前,深施一礼,姿态恭谨。


    李通判的目光落在秦思齐身上,仔细打量了片刻。眼前的少年,身形虽依旧清瘦,但那份沉稳的气度却更加内敛凝实。


    一身深色直裰,衬得他眉宇间的书卷气更显清正。心中暗自点头,对秦思齐靠真才实学考中秀才,又听闻他默默推动恩施茶田之事,不居功,不冒进,这份远超年龄的成熟稳重,让他颇为欣赏。


    “坐吧。”李璟声音沉稳,指了指下首的椅子。


    “谢大人。”秦思齐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平放膝上。


    “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李通判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知道秦思齐不是,无事登门之人。


    秦思齐迎上李通判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更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道明来意:“回禀大人,学生今日冒昧前来,实为乡梓之事,斗胆向大人求两个恩施县户房吏员的名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