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迷弟们

作者:放羊小星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燕京。


    陪着孩子玩了一会,等他睡下,李杰走出了卧室。


    听到脚步声,正在整理行李的毛毛,转头一看。


    “宝宝睡了?”


    “嗯。”


    李杰微微一笑,然后俯身道。


    “我帮你一块收拾。”


    从日本回来,李杰买了一大堆东西,其中,很多一部分都是小孩子用的东西。


    从衣服到日常用品都买了。


    在小日子买东西,不是李杰不支持国货,而是这时候国内各行各业都在野蛮生长。


    很多产品都不是特别规范。


    他也懒得花功夫去分辨,正好去了日本,顺手就买了一些回来。


    东西是买回来了,不过,却引来了老娘和毛毛的‘吐槽’。


    小孩子的东西买那么贵干什么。


    小日子那边的产品都是按照日本人的收入水平定价,依照当下国内的收入水平,有一样算一样,那都是贵的出奇。


    《丑奴儿》宝岛地区结算的版税,基本都花光了。


    不过。


    这个月月初,又结算了一笔版税。


    扣除各项税费,李杰入账30万。


    这次版税收入比上次更高,不是因为收入更多,而是今年1月28号,gwy发布第142号令。


    新的《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最新的税法,专辑版税属于‘著作权使用权所得’,归类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新税法规定,特权使用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免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缴所得额。


    《丑奴儿》1994年上半年宝岛版税收入+香江、东南亚、日本地区93年版税,一共是35.71万。


    根据新税法,35.71万的版税只要缴纳5万多的税,跟去年结算的版税比,少了不知道多少。


    有了这笔钱入账,李杰的财政状况大为缓解。


    滴!


    滴!


    这时,李杰的bp机忽然响了,拿起桌上的bp机一看,是李戒的电话。


    【回电】


    后面是一串电话。


    “我回个电话。”


    跟毛毛说了一声,李杰来到沙发旁,他们家自然是装了固定电话。


    这年头装一台固定电话,装机费用贼鸡儿贵。


    花了他小四千。


    嘟!


    嘟!


    电话响了没几声,李戒的声音传了过来。


    “卡子,你在家?”


    “啊,在家,咋了?”


    “是这样。”


    李戒语气兴奋道:“申海那边有一家酒吧开业,当地的穴头找到我,那个老板想请你去参加开业典礼。”


    “穴头报价是五万块。”


    “申海哪里?”


    “hp区,是一家livehouse式的酒吧,专门做老外生意的,那个老板很喜欢你。”


    “喜欢我?”


    “不是,是喜欢你的音乐,我估摸着,那个吉尔穴头至少抽走了一半。”


    “啥时候去?”


    “下个月8号,8月8号开业。”


    “靠谱吗?”


    “那肯定靠谱,那个穴头是我上次去申海认识的一哥们,人家说了,能先打款。”


    “那就结了吧,到时候把哥几个喊上,一块挣点生活费。”


    “局气!”


    李戒呵呵一笑:“晚上一块搓一顿,我来安排。”


    三言两语,两人就敲定申海的商演。


    挂断电话,看见毛毛好奇的眼神,李杰主动解释道。


    “杰哥,他接了一个商演,下个月7号去申海。”


    听到是申海,毛毛没再多问了。


    申海,大城市,靠谱。


    不像有些地方,乱的一批。


    “我最近好像听说港台歌手来的少了?”


    紧接着,收拾东西时,两人随口闲聊着。


    “是的。”


    李杰点了点头:“这两年太乱,上面有意整顿一下。”


    92-93年,港台歌星在内地的商演市场,那是风光无限,各种商演、演唱会,遍地开花。


    一张门票动辄几百块。


    是的。


    90年代初,一张门票就要几百块,去年刘得桦在山城的一场演出,门票一共有三档。


    750元、650元、500元。


    这个价格已经比红磡卖的还要贵。


    虽然这只是特例,但大部分港台歌手在内地开演唱会,一张门票都是一两百。


    物价直接对标香江。


    这么贵的门票价格,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大部分都是工款消费。


    刘得桦那场山场演出,宣传部门规定每张不得高于200块,但主办方将四分之三的门票以赞助的形式,依照500元一张卖给了赞助单位。


    林子翔在湘南‘义演’时,相关企业的赞助费高达千万。


    鹏城当地,全市企业赞助港台歌手演出的费用一年超过3000万。


    类似的赞助都有理由,什么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招商引资,文化交流,什么借光发热,借助明星提高当地知名度等等。


    都是理由。


    但。


    那些都是遮人耳目。


    回扣才是真。


    这些活动的回扣是50%起步,高一点60%-70%也正常。


    92、93年,以及94上半年,各种繁花似锦的演唱会、义演、商演活动,因为几篇报导。


    戛然而止。


    不过。


    李杰要接的商演跟那些活动不沾边,他要去的是私人开的酒吧。


    说实话,对方能报价五万,都有点出乎他的预料。


    穴头报五万,对方付出的价格保底是7-8万,乃至10万块。


    以他现在在圈外的‘名气’,一场商演别说十万八万,就是五万块,那都是虚高。


    合理的情况下,两三万差不多。


    穴头抽一抽,到他这里的报价应该只有一两万。


    ……


    8月7号。


    李杰来到申海,看到酒吧的老板和老板他弟,这才知道原因。


    “军哥,欢迎来到申海,我敬你一杯!”


    酒桌上,王质端起酒杯道。


    “你上个月在东京的那场音乐节,太踏马提气了!”


    “我干了,你随意。”


    言罢,王质一口闷了杯中的红酒,李杰见状,自然也喝了。


    一般而言,歌手最好少喝酒,毕竟,声带是一种很娇贵的器官,抽烟、喝酒都容易刺激声带。


    但。


    那是一般而言。


    李杰不是一般人,该喝的时候,喝一点没问题。


    何况。


    他和小王还挺有缘分的。


    这次商演是小王找他哥拉来的,说实话,这件事有点出乎李杰的意料。


    参加一场日本的音乐节还捞来一个商演。


    这踏马谁能料到?


    喝完酒,一群人又去了第二场,不过,李杰没去,他对那种玩耍的场子没什么兴趣。


    李戒他们倒是去了。


    人生短短三万天,不玩白不玩。


    及时行乐就完了。


    没去玩的李杰在黄浦江附近逛了逛,1994年的外滩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后世大名鼎鼎的陆家嘴三件套,一个也没有。


    东方明珠倒是建好了,但只是建好了外观,内部装修还没有完成,真正对外开放要到明年。


    南浦大桥也竣工并通车。


    但。


    总体而言,对面的陆家嘴还很‘寒酸’,此时的申海还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谚语。


    浦东?


    乡毋宁(乡下人)。


    咚!


    咚!


    江对岸的陆家嘴时不时传来一阵机械动工的声音,哪怕是晚上,工地依旧在施工。


    吹了一会风,李杰步行往和平饭店赶去。


    小王的大哥很有实力。


    吃住都被安排在和平饭店。


    回到酒店,跟毛毛打了一个电话,李杰便睡了。


    翌日。


    上午十点多,李杰带着杨波几人来到酒吧排练,看到那一溜烟的设备、装修。


    李戒不住感慨。


    这踏马不是很有实力,而是非常有实力。


    难怪,难怪花了大几百万。


    虽然知道小王家里很有钱,但李杰他们都没问对方家里是做什么的。


    混江湖,别乱鸡儿问。


    当晚。


    李杰登台表演又收获了一批‘粉丝’,其中,还有不少生活在申海的老外。


    不止是欧美老外,还有日韩的老外。


    看到开业当天的嘉宾,李杰大概明白了小王家的路数。


    专门做外贸生意的。


    更准确一点,应该是中介。


    从国外招商引资,或者帮助一些外资企业竞标,然后收取提成。


    这家酒吧也不对外做什么生意。


    更像是一个相对私密的会所。


    类似的场合在国内也很常见,北上广深,哪里都有,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


    别说是90年代,便是更往前,也有很多类似的场所。


    再往后20年,那就更多了。


    但。


    那些地方跟大多数人没什么关系。


    跟李杰也没关系,演出完第二天,他就挥手告别小王。


    回到燕京。


    稍微休息两天,他便开始制作第二张专辑,而张裴仁,他最近在忙红磡演唱会的事。


    不知道是惯性,还是其他。


    张裴仁选了原时空相似的道路。


    先炒作。


    再爆典,四大天王小丑论,已经被他酝酿出来。


    “无始?”


    看着手上的乐谱,贾敏树轻轻地念出了名字。


    风声、水滴、太空感的合成器、极简的古筝泛音、清音电吉他、贯穿始终的贝斯。


    贾敏树轻轻哼了起来。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很有意思,有一种空寂的感觉,和《无始》这个名字非常契合。


    继续看。


    飞升?


    妙啊!


    前面intro部分的古筝无缝切换到了第一首歌,然后接上华夏鼓。


    再以电吉他、贝斯做铺垫,上升感通过合成器,再配上洞箫做点缀。


    虽然贾敏树暂时想象不出成品,但这些组合搭配起来,本来就非常非常有趣。


    有趣,那就对了!


    最初他做音乐是为了什么?


    泡妞!


    觉得很帅,但,泡妞只是一时的驱动力,后来真正让他坚持下来的还是热爱,是有趣。


    想着,贾敏树心中一叹。


    内地,来对了啊!


    这种音乐,几乎不可能出线在宝岛。


    不是宝岛音乐人不行,也不是那边没有音乐的土壤,而是地域、环境的限制。


    那边要更加西化。


    此外。


    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正处于禁严状态,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不安全感。


    环境是能够影响人的。


    那种环境下,不可能创作出这种恢弘大气的音乐。


    继续往下看。


    第二首歌:山魈,氛围偏阴暗、神秘,却有充满张力,琵琶、尺八、爵士鼓、大鼓、失真的吉他、环境音的组合,又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编曲。


    特别是中后段琵琶和吉他的呼应。


    做出来之后会是什么样?


    很期待。


    第三首歌:傩舞。


    这个他知道,是一种古老的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这首歌里,华夏大鼓是绝对的主角,第二主角是百器之王唢呐。


    远古的呐喊。


    第四首:云笈。


    经过上一首最猛烈、最具冲击力的一曲,第四首歌归于平静。


    古琴+钢琴+弦乐+轻微电子音+雨声/风声的采样,塑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


    这一曲的末尾是风雨声的采样,恰如其份的切换到下一首歌。


    惊蛰!


    万物勃发的生机!


    第六首:水月。


    后面几首歌依次是枯荣、无明、无问、空色、归墟。


    虽然后面的乐器编配还没有完成,但仅凭前面那几首歌,足以让贾敏树拍手叫绝。


    好!


    好啊!


    极其先锋,极其大胆的尝试!


    完全的摒弃人声和流行乐架构,专注于器乐本身的表达,以及东西方音乐的深度交融。


    这是一首东西方交融的器乐史诗。


    如果,如果能维持较好的完成度,这张专辑绝对会载入史册。


    提及华夏摇滚乐,必然会提到这张专辑。


    人会死。


    音乐不会。


    或许几十年后,甚至百年之后,那些音乐专业的学生,还会从音乐,从音乐史穿越时空,见证这张专辑。


    念及至此。


    老贾不由心潮澎湃。


    这张专辑一定要做好!


    必须要做好!


    至于,专辑里那么多元素,卡子是怎么学来的,贾敏树不是特别关心。


    人家从小在文工团长大,还能少听音乐?


    长安文工团里的什么乐器没有?


    再者说。


    编配乐器,不是要求编曲人精通每一种乐器,全天下就找不到那么牛逼的人。


    编曲更像是搭积木,有一定的专业功底,然后对那些乐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怎么搭配组合,最终再慢慢调整。


    “卡子,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录?”


    半晌,贾敏树放下乐谱。


    “需要哪些人,尽管说,我来调整,经费要是不够,我去总部帮你要。”


    “还有,这张专辑一定一定要把我带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