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版税和红磡演唱会

作者:放羊小星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1994年1月,寒冬下的燕京被一层薄雪覆盖着,空气中带着一股冷冽的寒意。


    不过。


    协和医院的产房里却是温暖如春。


    “这个小猴崽子跟你一样,闹腾的很。”


    看着旁边手脚乱登的小毛孩,毛毛眉眼弯弯道。


    “我觉得他更像你。”


    李杰把去皮切好的苹果端到病床前,然后用牙签叉了一块苹果。


    “张嘴。”


    “甜。”


    毛毛咀嚼几下,露出笑容。


    “卡子,毛毛,恭喜!”


    这时,门口哗啦啦来了一群人,张裴仁、贾敏树,以及他们从宝岛请来的录音师、混音师都来了。


    最近这段时间,魔岩唱片内部很忙。


    窦威、张憷、何永的新专辑都进入录制阶段,这张专辑的幕后人员很多都是宝岛班底。


    “谢谢。”


    最近这两天,来探望的人很多。


    毛毛爸妈、继父、继母、弟弟都来了,李杰老家那边也来了一些人,不过都是关系比较亲近的才会来。


    毕竟,90年代的交通没那么便利。


    从长安到燕京,来回一趟,不容易啊。


    张裴仁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只在医院呆了十来分钟就走了,临走之前,他把李杰叫到了医院外面。


    走出医院大楼,他照例散了一根烟。


    “过几天你来一趟公司,版税给你结一下。”


    “好。”


    李杰笑着把烟推了回去。


    “最近照顾孩子,不抽了。”


    “你也不问问有多少钱?”


    张裴仁见状也不以为意,自顾自的点上烟。


    “滚石是正规公司,我想,应该不会坑我一个小小的音乐人吧?”


    “你可不小。”


    张裴仁呵呵一笑:“《丑奴儿》里的那些歌,现在已经是宝岛各大livehouse最常唱的歌。”


    “你现在要是再去一趟宝岛,那些粉丝估计会把你淹没。”


    发行半年后,《丑奴儿》里的那些歌,彻底酦酵,但凡找一家livehouse,必然能看到乐队翻唱。


    与此同时,《丑奴儿》在宝岛的销量也突破30万大关,并且cd和盒带的比例达到惊人的1比2。


    之所以比例这么高,自然是因为专辑的品质。


    另外。


    小众音乐的歌迷,粘性往往更高,他们愿意为一张优秀的专辑付费,很多歌迷还会自发推荐、传播。


    仅凭宝岛地区的销量,《丑奴儿》这张专辑已经收回成本。


    “短时间内,我离不开。”


    李杰知道张裴仁想说什么,无非是想让他再去一趟宝岛。


    在某个地区发行专辑,歌手本人去不去宣传,当地的曝光度是多是少,专辑销量是两样的。


    即便是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世界流行天王,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是特别高。


    毕竟,人都没来,谁踏马没事大规模报道?


    当然。


    业内知名度和大众知名度是两回事。


    “记得来公司。”


    张裴仁笑着道:“版税收入不会让你失望的。”


    三天后。


    李杰抽空回了一趟公司,看到他来了,张裴仁笑眯眯的把一沓文件从保险柜里取了出来。


    “呶,你看看。”


    “好。”


    李杰大致翻了一眼文件。


    艺人版税收入总表、词曲版税收入总表、制作人版税收入总表、支出单、借款单、合同附件都在。


    最后还有一张总表。


    是艺人+词曲+制作人版税的合计表单。


    当初签的合同里,词曲版税是各1.5%,如果词曲一手包办的话就是3%,制作人版税也是3%。


    举个例子,一张cd的批发价格是45块,单张cd的词曲版税收入是45*3%=1.35元。


    如果一张专辑的所有词曲都是不同的人,单一创作人的版税便是1.35/20=0.0675元。


    一张cd6分钱,看着很少,但专辑大卖的话,十万张、一百万张,收入也很可观。


    不过,内地这边没有词曲版税、制作人版税的概念。


    都是走买断。


    一首词能卖到2-3000,那都是高价,后续专辑卖的再多,跟作词人、作曲人都没关系。


    从头到尾扫了一眼,李杰翻到了总表。


    词曲版税:13.5万(cd)+4.8万(盒带)=18.3万。


    制作人版税:18.3万。


    艺人版税:25万+30万=55万。


    扣掉50万的专辑制作费用,李杰理论到手的版税收入是41.6万。


    但理论是理论。


    这笔钱还要再扣除一部分。


    5%的赠品、4%的破损率,这是雷打不动的开支,扣掉这部分,理论版税收入是37.85万。


    接着,还要扣除30%的保留版税,这部分钱是唱片公司保留的‘退货’费用。


    《丑奴儿》在宝岛一共卖了30万张,但出货数量却是60万张,后面这30万张,如果唱片店退货,唱片公司需要退款。


    所以。


    李杰最终到手的版税收入是26.5万。


    再扣掉他之前向公司的结款,这一次,他能结算19.2万的版税。


    这是税前的版税收入。


    依照86年颁布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以及1990年税务部门办法的209号文件。


    录音、音像、戏剧、音乐等项目收入,全部按照劳动报酬收入项目征收。


    具体条例,800元以上的部分收入,依照60%缴税。


    滚石是一家正规公司,当然会主动报税。


    (19.2万-800)*60%=11.47万。


    所以,李杰最终到手的版税收入是77280块。


    版税一路从91.6万扣到7.72万,李杰的表情一直很平静。


    毕竟,人家是按照合同办事。


    平心而论,滚石的合同还算比较良心,没把什么包装费、促销成本、巡演成本摊派到歌手身上。


    这些开支是滚石全额承担。


    如果要把这部分算上去,李杰连7万块都拿不到,至于那高达60%的个人调节税。


    那也是白纸黑字的文件,虽然《个调税暂行条例》的条款很滞后,但总不能偷税漏税吧?


    尽管眼下内地歌手偷税成风,包括港台歌手来内地商演也是应逃尽逃,但该交还得交。


    其实。


    港台歌手来内地不交税,也有一部分‘客观原因’。


    最近这两年,港台歌手频频来内地捞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义演’。


    这些义演都有赞助商,赞助商通常都是一些大型企业,一场演唱会赞助几百万、上千万都正常。


    然后请几个港台歌手。


    报价几百万。


    这些赞助商的很大一部分钱都进了个人腰包。


    这也是那些‘大型’企业热衷办各种义演、演唱会的原因。


    毕竟公司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


    不过。


    这些事跟李杰没什么关系,他一个摇滚歌手,还是内地歌手,谁找他商演、‘义演’?


    请他一百趟,不敌请一个大牌的港台歌手。


    “没问题。”


    半晌,李杰在那份确认书上签下了名字。


    “卡子,你对香江怎么看?”


    确认好版税的归属,张裴仁忽然提出一问题。


    “什么意思?”


    李杰被他这个问题搞迷糊了。


    “你有没有兴趣去香江发展?”


    张裴仁笑着解释道:“拿一张香江永居证,以后你不论是去香江,还是去宝岛,或者前往其他国家,都比较方便。”


    “话是这么说,但七年时间太久了。”


    眼下内地的护照出行确实不太方便,但香江永居证也没那么好拿,至少需要连续居住七年才能拿到永居证。


    这一点是硬性规定,在香江待了七年的王霏,近期才拿到‘三颗星’的永居证。


    “回头再看吧。”


    “真的不考虑考虑?”


    张裴仁继续道:“如果你能拿到那张证,以后你儿子上学也方便。”


    “还早。”


    李杰哑然道:“他才刚出生,现在考虑,有点为时过早。”


    “好吧,那就以后再说。”


    一看李杰很坚持,张裴仁也不再强求。


    他建议李杰去香江发展,其实是总部的意思,原因也是往来比较便利。


    王霏为什么最近才发国语专辑?


    就是因为那张证。


    没有那张证,入台手续太繁琐,还要专门审批。


    曝光度可以说是流行歌手的命脉,如果没法频繁往返,专辑怎么大卖?


    “那我们说说这个吧。”


    说话间,张裴仁把一份文件推到李杰面前。


    李杰低头一看,封面赫然写着一行字。


    【1994年摇滚华夏新势力红磡演唱会】


    “这是公司最近策划的一场营销活动。”


    都是自己人,张裴仁也没有瞒着,看到李杰翻起文件,他跟着解释道。


    “今年,窦威、张憷、何永都会发行新专辑,加上你的那一张,一共四张专辑。”


    “国外的摇滚歌手发专辑,通常都会举办巡演进行宣传。”


    “红磡演唱会便是公司给你们准备的巡演。”


    “红磡你应该知道,是香江最具地标性的演唱场所,如今,还没有内地歌手在那边开过演唱会。”


    “有了第一次登上香江的名头,对于你们都有好处。”


    “你让他们去吧。”


    少顷,李杰合上文件,摇头道。


    “我对拼盘演唱会没什么兴趣。”


    “是因为何永的事吗?”


    听到这话,张裴仁很明显误会了,以为是因为个人矛盾。


    “不是。”


    李杰微微摇头。


    “我只是单纯不喜欢拼盘演唱会。”


    闻言,张裴仁有点头疼。


    公司办这个企划案,其实有借‘卡子’人气的缘由,《丑奴儿》这张专辑在香江一共卖了3万张。


    那部分版税虽然还没结算,但比例跟宝岛如出一辙,3万张里有一万张cd。


    能8-90港币买一个新人专辑的歌迷,已经算得上半个资深粉丝。


    如果‘卡子’在香江办演唱会,不说这一万个人都会买票,有个20%,那也是2000人。


    有了这个数字,再加上一些宣传,至少能把上座率搞到50%,剩下的那些票,大不了赠票。


    白送也要把场子填满。


    紧接着,张裴仁又是好说歹说,但李杰不为所动。


    他不愿意参加红磡演唱会,什么拼盘演唱会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不喜欢张裴仁隐瞒的炒作。


    94红磡演唱会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内地摇滚乐的巅峰,事后都是什么‘摇滚灵魂,震爆香江’、‘华夏摇滚,席卷香江’等等报道。


    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根据亲历者的回忆,这场演唱会其实没那么‘火爆’,没那么盛况空前。


    那句‘四大天王里就张学有算个唱歌的,其他几个人都是小丑’,也是精心安排的炒作。


    如果没有这句炒作,香江的大部分歌迷估计都不知道何永、张憷、窦威要来开演唱会。


    彼时,四大天王如日中天。


    因为这句话,很多愤怒的歌迷去了现场,但即便如此,94红磡演唱会的门票大部分还是赠票。


    事后。


    也没有那么的‘轰动’。


    那些报道大多都是出自于魔岩唱片的营销。


    这起演唱会也是窦威日后跟魔岩唱片分道扬镳的导火索,后来,有人要办【红磡十周年纪念演出】,窦威直言,红磡无需纪念。


    确实没什么好纪念的。


    毕竟,这本质上是一次营销企业,中间还夹杂着很多营销、炒作。


    张裴仁事后回忆的‘全程陷入不可思议’、‘上万人高举双手舞动、嘶吼’、‘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也都是夸大其词。


    真正的现场没那么火热。


    中间一度还冷场了。


    当时收到掌声最多的不是窦威,也不是何永,而是张憷,掌声多是因为他之前忘了调音。


    鼓励居多。


    但,在后世的媒体、歌迷群体中,这场演唱会被‘神化’了。


    那些远古的‘营销通稿’被当成了佐证,四大天王同时出现,也进一步印证了94红磡演唱会的影响力。


    “老张,你这是?”


    片刻后,贾敏树来到公司,看到张裴仁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意外。


    “唉。”


    张裴仁叹了口气。


    “卡子不愿意参加红磡演唱会。”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贾敏树乐了。


    “你当初跟我提时,我就跟你说了,卡子多半不会去。”


    “唉,有他,没他,那是两样啊。”


    张裴仁猛嘬了一口烟。


    “老贾,你跟他关系好,多劝劝他。”


    “你可拉倒吧。”


    贾敏树呵呵一笑。


    “你别把炒作、营销那一套套在他身上,卡子这个人呢,不喜欢那些东西。”


    “再有,总部对他还有别的安排呢。”


    “什么安排?”


    “编曲啊。”


    贾敏树意外道:“老段没跟你说?总部想把他吸纳到制作人团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