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县令与演义

作者:秋予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去往岳父家是轻车熟路,坐着牛车,很快就到了。


    下车后,和傅芸提着书稿和厚礼,跟着刘玉华进府。


    傅岳端坐在主位,伸长着脖子,翘首以盼。


    当看到他们时,赶紧坐直,立马恢复严父的状态。


    “爹,娘。”


    “哎。”夏新芳瞥了一眼自己丈夫,努力憋笑。


    “回来了。”傅岳口头冷漠回应,眼睛却瞥见张子舟手里的书稿,眼睛瞬间发亮。


    想到场合不对,他的眼睛又暗下来。


    “哥。”张子舟早看出来了,既然岳父不提,自己没必要揭穿,又朝傅藻躬身施了一礼。


    “一家人别这么客气。”傅藻笑着问道,“你手里提的是什么?”


    “书稿,封神演义第四卷。”张子舟故意回答的很详细。


    “已经写出来了?”傅藻眼睛也亮了。


    傅岳竖着耳朵听。


    “写出来了,这份是傅芸亲手抄的,送过来。”张子舟把书稿递过去。


    傅藻没有伸手接,而是看向傲娇的父亲。


    傅岳点了一下头。


    这样,傅藻大大方方的收了,还朝着张子舟使了一个眼色。


    意思是,这事干得漂亮。


    张子舟回了个眼神,还是大舅哥暗示的好。


    傅岳则是瞅着桌上的书稿,满怀期待。


    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另一边,县衙。


    知县娄渊,将一帮属下提前放了,自己在书房里,美滋滋的看传奇。


    看的正是余昌烈送来的《残夏演义·群雄逐鹿》。


    娄渊一边看,一边惊叹:“好,写的好啊!夏末这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故事,本来纷杂繁复,却被写的条理清晰,好!”


    再翻到封面,本应写书名的地方,是一片空白。


    他想起来,余昌烈说过,残夏演义只是临时的书名,张子舟想不出更好的书名。


    娄渊噗嗤一笑,内容写的这么精彩,书名却想不出来,蒙谁呢!


    但对余昌烈和张子舟的“懂事”,娄渊十分领情。


    想个什么书名好呢?


    娄渊摸着下巴,忽然灵光一闪,赶紧提笔在空白处填上书名——


    三国演义。


    “我初来乍到,下面的士绅都对我阳奉阴违,若是能用这个机会,好好暗示一下他们……妙哉妙哉!”


    娄渊捋着胡须,得意地想道。


    说起娄渊,就得先提他的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在一帮读书人之中,算是翘楚。


    但在进士堆里,就是鸡尾巴。


    不得不说,踏入进士这一行列,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一甲三进士,直接进翰林院。


    二甲里挑选十五名,作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未来的大学士。


    二甲剩余的,到六部观政,后续在六部任职。


    三甲惨了,全都放到地方上,当县令。


    为了防止走关系,全都是抽签决定,娄渊抽到这个县。


    县里经济文化都不错,水运陆运发达,又位于腹地,连山贼都没有。


    可他心里苦啊!


    在外人眼里,他这个县令一定是威风八面,政绩蒸蒸日上。


    实际上,他掣肘很多。


    士绅大多有来头,府里、布政司里,乃至朝廷里有关系。


    而三班六房的小吏,和这些人盘根错节。


    娄渊每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都被他们用各种理由阻拦。


    人家还摆出一副为你好的样子——本县富庶,县太爷只需遵循事理,很快就能升迁。


    遵循事理,呵呵,说直白点,就是听他们的话。


    至于“很快升迁”这话,听听就好。


    本朝规矩,九年一转,除非有特别政绩,否则得熬个九年。


    “不做事吧,熬九年才能有升迁的可能;做事吧,这帮家伙又想着法子阻止我。”


    娄渊心中悲鸣。


    然而现在,娄渊看到了机会——利用士绅热爱历史演义的契机,好好表现一下。


    让他们都知道,他这个县令对下面不是真的两眼一抹黑,以后收敛点。


    于是,第二天上午,娄渊在本县最大的酒楼,醉翁阁。


    宴请本县最有名望的士绅,最富有的商贾,以及最大的家族族长。


    二楼的桌子被坐满了。


    娄渊按照惯例,说了一通大道理,当做开场词。


    就在大家听得昏昏欲睡时,娄渊说出结尾:“本官准备了说书人,为今天的宴席助兴。”


    说着,巴掌一拍。


    啪!


    一个说书先生走到中间位置,向周围施了一礼,便开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众人的瞌睡,醒了不少。


    当听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都睁大了眼睛。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众越听越入迷,都不知不觉的坐直了身子。


    娄渊看着,心里高兴:“呵呵,一切都在本县计划中。”


    很快,说书先生已经把第一回说完。


    退场好一会,众人才反应过来,嚷嚷着要听第二回。


    这时,娄渊从容的拿出书稿:“第一卷的书稿,就在我这里。”


    “县令真是大才啊,不仅会治理地方,还会写文章,诗词也不差。”士绅们为了一饱眼福,什么话都能夸出口。


    夸的娄渊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不想夺人之美:“这不是我写的,而是与本县交好的一位天才少年。”


    “谁呀?”


    “张子舟!”


    下一刻,整个二楼“啊”声一片。


    那可是全县出了名的穷酸,县试屡战屡败,有名的废材。


    也就是傅岳,因为听信了媒婆的鬼话,把自家国色天香的女儿许给那个穷酸,等发现事实不符,想反悔已经晚了。


    好,效果很好。


    娄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继续语出惊人:“他的笔名,叫张耐安。”


    “张耐安,封神演义的张耐安!”


    “他居然是张子舟!”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看县令的脸色,不似作假。


    他们自诩对地方了如指掌,怎么连火的一塌糊涂的封神演义作者是张子舟都不知道。


    县令不仅知道,还拿到了独家的传奇。


    厉害啊厉害!


    众人再往深处一想,额头上的汗,不知不觉的流下来。


    “周靖!”


    听到县令叫自己名字,周靖赶忙起身,受宠若惊的看向县令。


    娄渊把书给他:“这本我亲自命名的三国演义第一卷,交给你雕版刊印发售,在座的,每人送一本。”


    送?谁敢白拿啊,士绅们纷纷掏钱,直接买。


    周靖望着面前一桌的银子,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发愁。


    我店里还有几本短篇传奇集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