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只能说那是一个“过快”的年代。
电子管厂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快速扩张,半年内招工超过六千多人,一跃成为“万人大厂”。
早晨,周龙啸在厂里开完会后就跟秘书急匆匆地往外走,准备去市里开会。
周龙啸一边快步地往外走,一边听着秘书在一旁汇报。
“之前您提议的给厂里盖的哺乳室还有要扩建的托儿所,基建科那边已经做好了方案。哺乳室计划按照同时容纳三百人的规模,设计成两层楼的样子。还有扩建的托儿所,准备按照可承担入托幼儿六百名的规模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扩建。”
“哺乳室这个我觉得可以,你让他们尽快施工。托儿所这个你让基建科在仔细调查一下,咱厂目前女工偏多,以后入托的数量一定会大量增加,看看是否有必要在扩大一些,另外让供应科安排一下,采购两辆车,专门用来接送孩子。钱就从厂长基金里面扣”
“好的。”秘书一边走一边记,记完了又接着说:“第一,第四,第十四街坊的职工住房本月底就可以竣工,关于怎么分配给职工,福利科想让您拿个意见。”
“你让福利科和房产科去找人事科一起做个调研,对咱厂的职工情况,男女数量,是否已婚都摸个底。然后让福利科和房产科一起研究个方案出来给我看看,咱厂目前单身汉比较多,成家的比较少。房子的分配我看可以先紧着成家的职工,尽量分的面积大一点,单身的可以先等等,毕竟房子还会盖。”
“好的,我让福利科和房产科尽快研究个方案出来。然后还有就是关于咱厂目前员工的业余生活上,目前咱厂已经有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游泳馆,健身房还有图书馆。您看,还需要在增加其他项目吗?”
周龙啸想了想:“在盖个电影院吧。咱厂比较偏僻,员工们平时也没什么消遣。盖个电影院,让他们也好多个娱乐方式。”
“好的。然后还有一件事……”
秘书突然戛然而止。
周龙啸停下步子,回过头看向秘书。
“还有什么?”
秘书似乎有些为难,说道:“还有就是……炼钢的事情。”
周龙啸低头沉思了一下,说道:“炼!你通知各个车间,让没有满负荷生产的车间尽量都腾出人手来,组织一支炼钢队,我亲自指挥。”
“明白,我马上传达。”
周龙啸急匆匆地朝汽车走去,刚走到跟前,还没打开车门,突然一个人拦住了他。
“厂长,出事了!”说话的正是供应科科长魏璐仁。
“怎么了?”
“丹巴的云母矿源出问题了,运送矿石的路段出现了塌方,矿石没有办法运出来。他们现在已经在组织抢险了,但是他们刚才跟我们说,至少也得一个多月才能通车。”
周龙啸眉头微微一皱,随即恢复了冷静。
他想了想,看向魏璐仁:“我们的库存能撑到什么时候?”
“最多到本月底。”
周龙啸来不及多想,看向秘书:“纸,笔。”
秘书赶忙掏出钢笔和信纸递给周龙啸。
周龙啸接过之后,趴在车上就开始写。
他把写好的信交给魏璐仁,说道:“你马上拿着我这封信,去国家计委,找梅主任。请他务必帮忙协调。”
“好。”
周龙啸随即坐上汽车离开了。而这样匆忙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周龙啸的车缓缓停在了北华市政府大楼前,他下了车沿着台阶拾阶而上。
“老周啊。”突然有人在背后喊周龙啸。
周龙啸回过头去,发现原来是另外几个厂的厂长。
“老马?老徐?”
两人走上前去:“你也来市里开会啊?”
“是啊,你们也是来开会的吗?”
“是啊。”
见到两人周龙啸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
“把我们都叫来开会,是因为部里那件事吧。”
“肯定的呗,不然把我们这帮厂长都叫来还能有什么事情。”
周龙啸点点头,若有所思。
这次和周龙啸一起来开会的都是各个厂的厂长,大多都是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的负责人。
会议只有一件事,下放企业。
其实早些时候已经有风声传出来,说中央正在考虑把各个部属企业从中央下放到地方,但是具体名单一直没有确认。
而今天凡是到场的厂长,说明就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厂在下放名单上。
下放企业意味着这个厂不在属于中央直接管理,而是由各个地方政府直接管理。
周龙啸对此其实并没有什么意见,即便是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对于电子管厂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当时不会有。
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明白,部里居然舍得把774厂下放。
陆部长看着下面坐着的各个厂的厂长说道:“今天叫大家来,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中央决定把部分企业下放到地方,今天叫各位来呢,一是通知你们,二是也研究一下具体怎么执行。”
陆部长顿了顿继续说道:“各位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为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后各位就归属北华市政府管辖,希望各位可以再接再厉,为北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呢……”
会议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商讨了一下具体的移交流程就结束了。
周龙啸回到了电子管厂。
魏璐仁拿着周龙啸的信马不停蹄地赶忙国家计委。
他到了国家计委见到梅主任之后,刚刚自报家门,梅主任就打断了他。
“我已经接到你们厂长的电话了,事情我已经安排下去了,你拿着你们厂长的信直接去计委办公厅,他们会帮你处理。”
魏璐仁拿着信又着急忙慌地来到办公厅,办公厅的同志一看到信就都明白了。
“梅主任已经有过批示,你跟我来吧。”
那位女同志带着魏璐仁来到另一间办公室。
“梅主任让我们从国库储备中先划拨两吨云母片给你们,你在这等一下,我们去给你开条子。”
“好的好的。”魏璐仁总算松了口气。
他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等候。
他刚等候了没多久,一位同志就走了进来,嚷着问道:“有一位叫魏璐仁的在这吗?”
魏璐仁闻言抬头看去,说道:“我就是。”
“有电话找你。”
“找我?”
“对。”
魏璐仁有点奇怪,电话打到国家计委来找他,他心想是不是弄错了。
他过去拿起电话:“你好,我是魏璐仁。”
“哦,小刘啊。”
“什么?钨精矿也出问题了?哎呀,五矿他们在干什么?”
“嗯,嗯,你不用管了。我就在国家计委,我马上就去五金矿冶公司跟他们沟通。”
“你慌什么?你告诉钨钼丝车间,我们一定保证供应。嗯,就这样。”
魏璐仁挂断了电话,皱着眉叹了口气,心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拿到计委办公厅开给他的条子之后,他马上赶往五金矿冶公司。
从去年开始,电子管厂用的钨砂和钨精矿就由五金矿冶公司供应。虽然说供货还算稳定,但是几乎没有一次准时到货过,每次供应科都得派人去催。
五金矿冶公司就在国家计委附近,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
魏璐仁把批条放到包里,夹着包一路小跑来到五金矿冶公司。
到了五金矿冶公司之后,他直奔销售科科长林耀河的办公室。
“嘭”的一声,林耀河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林耀河手中的茶杯刚举到嘴边,就被突如其来的开门声吓了一跳。
他瞠目结舌看向门口:“老魏?你怎么来了?”
魏璐仁来不及说话,赶紧坐到一旁的椅子上,大口喘息着。
两公里多的距离,一路跑过来,对他来说着实是不小的运动量。
魏璐仁喘匀了气息后,开口就说:“老林,钨精矿的供应你想想办法。”
林耀河一看到魏璐仁其实心里就猜到了,毕竟电子管厂供应科的人无论是打电话来还是直接上门都只有一件事——催货。
林耀河放下了茶杯,说道:“老魏,不是我不帮你,是真没有货了,你们不行先等等,下个月就有了。”
“等!?”魏璐仁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等到下个月我们就得断货,断货钨钼丝车间就得停产!”
“关键现在是真没有,要是有我能不给你们吗?”
“不可能,你们肯定有。”魏璐仁斩钉截铁地说道。
林耀河无奈地说道:“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带你去仓库看看,你看看有没有。”
“我不跟你去!你肯定有,你想想办法。”魏璐仁搬着凳子坐到林耀河跟前,一副“你不供货我就不走”的架势。
林耀河目瞪口呆地看着魏璐仁这副架势,满脸无奈地看了一眼别处,又看向魏璐仁。
“老魏,你在这耗也没有用,该没有还是没有。西华山矿区上个月产量少,我们本来就没有多少。那些库存早就发走了,就剩下一批出口的,已经送到码头准备装船了。”
林耀河怕魏璐仁不信,还把订单拿给他看。
魏璐仁接过订单,看了两眼:“你这不是下下个月交货吗?”
“对啊。”
“那你这么着急发?先匀给我们啊。”
林耀河一脸的无语:“这批出口的矿走的是海运,至少要走二十天的,中途你能保证不碰上风浪吗?”
“不会的,碰不上风浪的,就这批了,先匀给我们。”
“你说碰不上就碰不上,你龙王爷吗?”
“什么龙王爷,我是774供应科长魏璐仁。货先给我们。”
“都已经到码头了!马上装船发走了!你怎么听不懂呢?”
“我不管,你现在打电话,让他们停止装船。”
“那能行吗?!”
“怎么不行?不行我给你鞠一个,再不行我给你磕一个。”
林耀河“噌”的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老魏,你说什么呢!你这不是胡闹吗?”
“胡闹就胡闹了,先匀给我们。”
林耀河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你们供应科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今天算是见识了,你这不是明抢吗?”
“嗨,你算是说对了,我们供应科就一个原则。头可断,货不能断。”
说完,魏璐仁拿起电话递给林耀河。
林耀河满脸怨气地看向魏璐仁,不情愿地接过电话,打给码头。
“喂,我是林耀河,那批钨精矿让他们马上停止装船。对!停止装船!发往别处。嗯。就这样。”
林耀河挂断了电话,一副“你满意了吧”的表情。
“嘿嘿,谢啦,老林,感谢感谢。”
“唉,我现在见了你们供应科我就头疼。”
“嘿嘿,不让你白帮忙。”魏璐仁看向摆在林耀河桌子上的茶叶罐。
“回头我给你带两盒好茶叶,你喝的什么茶啊?”魏璐仁顺手就拿起了茶叶罐:“呦,比我喝的好,你这个还有吗?”
林耀河一脸的无语,连忙摆手说道:“拿走拿走拿走,给你了。”
“那怪不好意思的。”
“没事没事没事,你少来两趟就行了。”
“嘿嘿,那我就收下了,回头我请你吃饭啊。”
说完,魏璐仁就一脸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林耀河看着魏璐仁的背影,摇了摇头。
电子管厂今年的研发生产多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的,但是总体影响并不大。
由于人数的急速增长,电子管厂的年产量又翻了一番,每年已经可生产2000多万只电子管。
同时在研发方面也有不小的进展,许焕文领导的小组攻克了镍合金的制造技术。这一项关键材料我们再也不需要依赖进口了。
半导体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半导体实验室根据苏联专家提供的图纸,自己制造了区域提纯机,已经可以做到把纯度99.9%的锗锭提纯到了99.9999%以上,拉出锗单晶已近在眼前。
而各个车间都有新品推出,虽然大多是从苏联产品仿制而来,但是不少管型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制造。
整个电子管厂都处在蒸蒸日上的气氛中。
另外,电子管厂在那一年还炼出了121吨钢铁,不过全是炒钢,并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