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奋进

作者:姜是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虽然上次又被希斯特洛夫斯基拒绝了,但是王成伟当然不会就这么放弃。从那天以后,他每天都拿一瓶酒去找希斯特洛夫斯基。


    希斯特洛夫斯基每次都拒绝他,而他也不纠缠,放下酒转头就走。


    但是希斯特洛夫斯基每次都拒绝也让王成伟心中起了怀疑。


    他心中很纳闷:奇怪,按理说老毛子不可能抵挡得了酒的诱惑,为什么每次都拒绝我呢?况且只是吃个饭而已,没必要这么警惕吧。


    突然,他恍然大悟似地得出结论:哦!我明白了!他想要独占整瓶酒!难怪呀,我就知道他们抵挡不了酒的诱惑。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王成伟也就不在乎希斯特洛夫斯基继续拒绝他,他只管第二天继续送。


    王成伟一送就送了半个多月。


    他有些肉疼,这些酒都是用他自己的工资买的,而且也不可能找厂里报销的。他每个月就一百多块钱工资,每天一瓶酒压力还是不小的。


    但是已经送了这么久了,中途放弃太可惜了。他又咬了咬牙,照旧每天送过去一瓶酒。


    终于有一天,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希斯特洛夫斯基叫住了他。


    “王,等一下。”


    王成伟停下来,转身看向希斯特洛夫斯基。


    希斯特洛夫斯基起身,走到王成伟身后,看了看外面,然后把门关上了。


    接着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旁,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交给了王成伟。


    王成伟接过那本书,那是一本中文的苏联文学小说,看起来平平无奇。王成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随意翻动了两页那本书,很快夹在里面的几张图纸就露了出来。


    王成伟吃惊地瞪大眼看向希斯特洛夫斯基。


    希斯特洛夫斯基比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王成伟不要声张。


    “我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王成伟感激地看向希斯特洛夫斯基:“谢谢,希斯特洛夫斯基先生。”


    希斯特洛夫斯基说道:“不用谢我。要谢你们自己。你们中国人真是一群好学生,勤奋、刻苦、面对困难毫不抱怨,无论付出多少代价、无论失败多少次都不放弃。但是……”


    希斯特洛夫斯基顿了顿说道:“你这个学生实在太粗心了。”


    王成伟不明白他这个先褒后贬的评价是什么意思,他眨眨眼看着希斯特洛夫斯基。


    “王,你的坚持让我看到了你的决心,你的精神我也很感动。但是你确实太粗心了。作为技术人员,怎么可以这么粗心?”


    王成伟依旧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你甚至都不知道我从不喝酒。”


    “啊?!”


    王成伟瞠目结舌地愣在原地,他才醒悟过来,为什么希斯特洛夫斯基一直拒绝他,原来他根本不喝酒。


    “苏联很大,不是每一个苏联人都喜欢喝酒。”


    王成伟愣在那里不知道要说什么。


    “拿去吧,对你们的研发会有些帮助。”


    王成伟一脸愧疚地说道:“再次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将会永远记得。”


    “我希望你能永远记得,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身份对调,请一定帮我们一把。”


    “一定,希斯特洛夫斯基先生。”王成伟重重地点了点头。


    很遗憾,当我们真的有能力帮他们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在了。


    希斯特洛夫斯基提供的正是几种半导体生产设备的设计图纸,其中就包括区域提纯机。拿到图纸以后,王成伟内心十分高兴,他马上开始了研究制造。


    就在半导体实验室抓紧开发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时候,技术科的镍合金研发也在抓紧进行。镍合金也是电子管的关键材料,但是研发一直没有进展。


    负责镍合金研发的许焕文有些发愁,镍合金在熔冶碾压过程中需要进行酸洗。也就是用30%的硝酸腐蚀后,再用水冲洗。这个过程需要用到酸洗槽,而且酸洗过程中会起酸雾,对于房屋的通风要求也非常高。


    但是当时厂里既没有酸洗槽,厂房的通风也达不到进行酸洗的要求。


    许焕文很早就联系了供应科希望他们可以尽快解决酸洗槽和通风设备的问题。


    但是一直没有进展。


    吃完饭后,许焕文就一直坐在食堂里,不停地再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


    他皱着眉发愣似地看着食堂的门口,绞尽脑汁地想找到别的办法,但是一直想不出来。


    他不禁有些恼火地挠了挠头。


    这个时候,两位食堂的师傅挑着一口大缸走了进来。


    那缸里明显是装了东西,两位师傅走得十分小心。


    “我说什么来着,这酸菜还是得在露天的环境腌才行,往阴凉地儿一放,拿块石头一压,肯定没问题,你放屋子里都得烂完了。”


    一位师傅一边走一边说道。


    只是两位师傅之间随意的一句闲聊,许焕文听到之后却仿佛茅塞顿开了一样。


    他看着两位师傅,眼神缓慢地跟着移动。


    突然,他冲了出去,一下子拦住两位师傅。


    “师傅,你刚说这水缸里是什么?”


    “酸菜啊。”


    许焕文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对啊,水缸就可以啊,足能承受住腐蚀了。”


    他赶忙抓住那位师傅说道:“师傅,这水缸借我用下,我有大用。”


    那位师傅一时也是摸不着头脑:“这水缸是拿来腌酸菜的,你们拿去能有什么用?”


    许焕文叽里咕噜地跟那位师傅解释了一通。


    那位师傅一个字也没听懂,但是看到许焕文焦急的神色,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确实很需要这个水缸。


    “那……行吧。我把酸菜给你腾出来,给你刷刷,你在拿回去。”


    两位师傅把酸菜捞出来放到其他容器里,又把水缸搬到外面刷干净。


    “你怎么拿回去啊?”


    食堂的师傅一问,许焕文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根本就没有考虑怎么把水缸拿回去的问题。


    从食堂到他工作的车间有几百米,他一个人肯定是搬不回去的。


    见到许焕文犯难,那位师傅说道:“你等着,我给你想想办法。”


    一会的工夫,那位师傅就拉着一辆板车从后面走了回来。


    “这是食堂拿来拉东西的,借给你用。”


    “好好好,谢谢,谢谢。”许焕文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谢什么,你们是为了国家做贡献。来,我给你绑好。”


    那位师傅跟许焕文把水缸抬到车上,然后又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捆了几道。


    确定水缸不会滑落之后,那位师傅看着许焕文:“行啦,没问题,肯定掉不了。”


    许焕文拉着板车走了两步,水缸没有晃动的迹象。


    他告别了食堂师傅,一脸兴高采烈地往车间走去。


    王成伟此时正带着半导体实验室的人在外面搭建研发半导体生产设备用的草棚子,他一回头正好看到许焕文路过。


    他看着许焕文一脸的呆笑,后面拉着一辆板车,板车上还放着一口水缸,心中怎么也想不出许焕文要干什么。


    许焕文距离王成伟大概有三四十米的距离,王成伟朝他喊道:“焕文。”


    许焕文停了下来,看向王成伟,喊道:“王大哥。”


    两人隔空对喊起来。


    “你拉着口水缸干什么啊?”


    “我研发材料用。”


    “哦。”


    “你们搭草棚干什么啊?”


    “我们研发设备用。”


    “哦。”


    两人隔空相望,相互一笑,各自埋头继续。


    许焕文一边走一边继续在心里盘算,他好像茅塞顿开了一样。


    思路一打开,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厂房的通风设备达不到进行酸洗的要求,那干脆就不要厂房。他打算把所有的设备直接都搬到外面来,就在外面进行露天操作。


    他回到了车间,赶忙叫人来帮忙把水缸卸下来。


    众人看着许焕文拉回来一口水缸,同样疑惑不解。


    “不是,焕文,你拉口水缸回来干什么?”


    许焕文一笑:“嘿嘿,你们看它像什么?”


    众人更加疑惑了。


    “像什么……像水缸啊。”


    “你们看它像不像酸洗槽。”


    一位女同志突然恍然大悟:“哦!你要用它当酸洗槽。”


    “对喽。”


    “这个……能行吗?”有同志表示怀疑。


    “怎么不行,我们不是用它长期储存硝酸,就是用来当酸洗槽,足能用了。”许焕文一边说着一边就赶紧把车间的东西往外搬。


    “快,帮我搬东西。”


    “搬东西?”


    “对,我们把设备都搬到外面来,既然车间的通风设备达不到要求,我们干脆就露天进行,就在外面研发,现在就开始!”


    看着许焕文行动的身影,众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纷纷开始动手往外搬东西,研发工作随即展开。


    研发过程仍然很艰难。


    即便是在露天的条件下,酸雾也会刺激到皮肤,暴露在酸雾中的皮肤又疼又痒,众人只好穿着雨衣来遮住皮肤。可是当时是七月份,酷暑之下,穿着雨衣,一会的工夫就汗流浃背了。为了防止中暑,只好脱去。


    冬天的时候稍微好一点,穿着棉衣可以有效地防护,但是长时间露天操作,每个人的手上都被冻出一道道裂口。


    电子管厂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


    然而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一句。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股劲头,一股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劲头。


    一个人身上有这种劲头未必能成什么气候,但是如果是一群人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而我们又不禁要问,假如是一整个国家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