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97章:喋血腊八日

作者:笑波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能不说,马玄明是个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将领,他对独孤问俗和李史鱼的精准把控,深入到了骨髓中,马凌虚深感敬佩。


    如果马凌虚嫁给李史鱼,独孤问俗绝对不会参与刺杀安禄山的行动,一来唐廷对独孤问俗比较猜忌,始终没有让独孤问俗感受到大唐朝廷的温暖;二来独孤问俗好不容易在大燕朝爬升到礼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虽然不是安禄山的心腹重臣,但是对于一个曾经在洛阳街头茫然无措无所事事的少年郎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生预期。


    相反,如果马凌虚选择嫁给独孤问俗,李史鱼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跟随马凌虚刺杀安禄山。为何?正如李史鱼自己所言,独孤问俗对他有过资助,同样,马玄明和马凌虚对李史鱼有过救命之恩,也有过鼎力资助,李史鱼能够设身处地为独孤问俗着想,不愿夺其所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他岂能不去帮助马凌虚?


    更何况,大唐朝廷对李史鱼祖上三代恩重如山,太父李藻进士及第得授楚州涟水县丞,父亲李万总同样被朝廷怀恩进士及第得授青州司法参军,李史鱼本人也感受到朝廷恩德,多才科及第,先是秘书省正字郎,接着是长安尉,监察御史,河南府司法参军,要不是遇到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打压,他也不会被贬为莱阳丞和朝邑尉。


    总之,不是大唐朝廷的错,而是奸臣当道,他才被迫走进了安禄山的幕府。这么多年来,他也曾悔恨过,内疚过,总觉得如此选择毁了赵郡李氏的数代英明。如果真的刺杀了安禄山,岂不是将功补过,无愧于大唐?


    就连马玄明都说了,李史鱼在大燕朝,也许是个好机会。


    李隆基逃亡蜀郡后,李亨很快便于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称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社稷飘摇人心离散的大唐,他不得不一边吸收自愿投奔过来的唐廷将士和朝臣,一边招降瓦解安禄山的幕府集团。


    颜真卿、郭子仪、张镐和马承光都是他派出去的说客,就连马驭番也充当了招降说客。河东司户参军韩旻的回归,曾帮助郭子仪击败了崔乾佑,收复了河东郡。


    还有留守陕郡的叛将杨务钦之所以带领将士归顺唐廷,也是郭子仪让郭旰和马驭番去进攻潼关时,善于做劝解工作的马驭番发现杨务钦的归唐动向,与他保持紧密联系,反复做他的工作,最终促成了杨务钦的回归。虽然杨务钦和接应他的马承光都为国捐躯了,但是,马驭番的劝说还是挺有效果的。


    其实,马驭番在陕郡时,也曾通过杨务钦向李史鱼和独孤问俗传达了李亨招降的政策。只不过,独孤问俗不为所动,李史鱼虽然有些动心,但是杨务钦和马承光的阵亡,郭子仪和马驭番被李亨调到扶风郡参与进攻长安城后,马驭番和李史鱼也失去了联络,降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大唐河南节度使张镐私下向他传话,只要降唐,灵武朝廷会委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摄御史中丞,充河南节度府参谋和河北诏谕使,不能不说,唐廷对他还是充满了期待的。


    李史鱼在大燕朝,虽然身居刑部侍郎,四品大员,但是不在安禄山的核心政治圈,与其背负一个叛徒骂名郁郁不得志,倒不如重新回到大唐,清清白白地生活。


    所以,李史鱼的态度最为坚决。


    不过,自从马凌虚主动嫁给独孤问俗后,独孤问俗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因为张镐通过李史鱼也给独孤问俗递了话,如果降唐,他可以被授予侍御史兼扬州司马。这官职比李史鱼也差不了多少,要知道,在独孤问俗进入安禄山幕府前,他可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平头老百姓,这个职位已经不低了。


    当李史鱼私下对独孤问俗述说后,独孤问俗也有所动心。毕竟后面的路,谁也看不清,张镐说了,不需要他俩当即做出逃离大燕朝的举动,只需要及时把大燕朝的军事动向和机密情报传递出来就可以。


    这就相当于唐廷认可他俩的行径,允许他俩脚踏两只船。这对于独孤问俗来说,自然是好事,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独孤问俗也主动参与谋划了马凌虚行刺安禄山的计划。


    进入十月,暑气散尽,寒秋来临,安禄山的脓疮没有治愈,眼疾翳症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视物模糊的地步。


    安禄山几乎每日都待在深宫大院,不敢离开宫门半步。身边时常坐着太监李猪儿和皇后段氏,充当耳目,安庆绪则时常护卫在跟前。


    生命尽头总是畏惧,疾病缠身总让人反思自己的罪恶。安禄山在半失明的状态下,总是能想起洛阳城内流传深广的一句偈语: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毡上有千钱。仿佛这句话时时聒噪着他的耳膜,让他心情烦躁。


    这则偈语六年前就曾流传在东京城,当时他在会节坊祆神祠昭告祆神,自称光明神,号召粟特人跟着他起兵反唐时,就曾经听到这个童谣。最近一年来,洛阳城内更是四处传唱。都在传言,这是袁天罡和李淳风留下的预言。


    燕燕飞上天,毫无疑问就是暗示安禄山可能会造反篡位,推翻大唐帝国。


    天上女儿铺白毡,点名了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年末,大雪纷飞之时带领大军南下攻占洛阳城。


    毡上有千钱,表面上是说,瑞雪兆丰年,天上飞雪花如同撒下万千铜钱,实际上预示着安禄山在洛阳宫待不了一千天,也就是不足三年。


    安禄山听了这些说辞,怎能不心急如焚?


    如今,前面两句话基本上已经变成现实。安禄山的确带领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燕军,攻占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而且占领洛阳的时间恰好在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这不是安禄山刻意迎合预言,而是方便枯水期大军横渡黄河。


    现在,他在洛阳已经做了大半年的皇帝,不仅占领了河北道和河南道,而且还占领了东西两京,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安禄山最清楚,河北道从来就没有太平过,先是颜杲卿和颜真卿在抵抗,接着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在竭力平叛,就连燕军占领的河东和陕郡也不太平,南下进攻南阳、颍川和雍丘,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安禄山能不忧心吗?


    相较于这些军事上的困境,安禄山更担心自己的身体。


    先是遍布全身的脓疮,后是日益严重的眼疾翳症,他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触犯了天威,正在遭到神灵的惩罚,挺不过三年。


    这些话,他对谁也没有说过,但是在内心却越来越笃信预言会成真。


    六年前他为了掩盖自己想要造反的野心,曾经委派严庄四处搜查谣言的制造者,意图将其秘密处死。找来找去,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因为童谣仅在孩童中口口相传,问谁也都说是另一个儿童,总不能将全洛阳的孩童全都抓去严刑拷问吧!


    既然找不出谣言的制造者,安禄山只能相信这是天意,如此一想,那最后的毡上有千钱,岂不是更加让安禄山寝食难安吗?难道我的气数真的撑不过三年?安禄山越想越害怕,于是,有了占领洛阳后旋即委派安庆绪到圣武观昭告神灵的行动,也有了安禄山亲自前往祆神祠昭告祆神阿胡拉·玛兹达的行动。


    但是,两项活动都举行了,他也祈求祆神保佑自己身体安康万寿无疆了,为何还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脓疮和翳症?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对朝臣的猜忌也越来越严重,甚至怀疑除了皇后段氏以外的所有人,上朝听政的时间越来越短,参加庆典活动次数也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喜欢的《霓裳羽衣》舞曲,也不敢到神都苑上阳宫去观赏,而是邀请到九洲池瑶光殿来观看。


    他哪里是观看,眼前舞蹈模糊一片,根本就看不清楚,只能依靠耳朵聆听,内心反复揣摩回味那些曾经看到的优美动作。


    安禄山虽然看不见,却依旧要求用最好的乐工和最好的舞姬,马凌虚自然名列其中。


    进入腊月,九洲池畔难以站人,即便是安禄山皮厚脂肪多也抵御不住狼哭鬼嚎的朔风,霓裳羽衣舞曲只好转移到瑶光殿内二楼大堂表演。


    殿内怎能与室外比拟?场地局促,容纳不了太多人,安禄山随之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数十人的群舞改为九人的小群舞,乐工没有任何裁减。反正看不清,总要听得见嘛!


    即便如此,作为舞队的领舞,马凌虚依旧名列其中。场地的局促,让舞者与安禄山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尤其是作为领舞,很多动作都需要高高地跃起,缓缓地落下,动作夸张,地点不定,这让马凌虚有了刺杀安禄山的机会。


    腊月初八好日子,岂能少了霓裳羽衣舞助兴?


    天地褪尽铅华,露出嶙峋的本色。朔风如刀,霰子如锉,削得老榆树枝丫蜷曲,指节痉挛,在铅灰色的天幕上划出灰黑色的大写意。昨夜新雪压断了陶光园外垂柳的枝条,碎琼乱玉散在坚硬如铁的地面上,时不时地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冻死的猫狗。


    瑶光殿汉白玉台阶上结着半尺厚的冰壳,金色琉璃瓦的屋檐垂下冰溜子森然如剑,九洲池水浮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厚冰,不时有啄食的麻雀在上面跳来跳去,似乎在寻找着坠落的松子和女贞子。


    天气苦寒,乐工们穿得厚厚的棉衣,舞姬们却因为动作和视觉需要,不得不身着薄如蝉翼的羽衣。


    瑶光殿虽然烧着熊熊炭火,但是,身着羽衣的舞姬依旧冻得瑟瑟发抖。马凌虚身外裹着厚厚的棉衣,从皇城东城的尚书省礼部府苑穿越宫城,来到西侧的九洲池。她把淬毒的匕首深藏在袖筒中,经过了重重安检后进入了瑶光殿内。


    马凌虚款步走到安禄山的不远处,缓缓地脱下棉衣,先褪去左手臂,然后是右手臂,当右手触及刀柄时,猛地握紧,眼漏凶光,快速从袖筒抽出匕首,猛地将棉衣抛向一旁站着的安庆绪,将他的视线结结实实地挡住,一个俯冲,高高地跃起,对准安禄山的胸部猛刺过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