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84千层浪起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新帝与太上皇的圣旨如同两块巨石接连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余杭城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久久难以平息。


    消息几乎是在接旨的当日傍晚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大街小巷。


    茶馆酒肆、坊间邻里,无人不在议论这桩突如其来的大事。


    “听说了吗?陈大人要离开咱们余杭了!要回京城去做大官了!”


    “听说了,穆大人也要调走了!”


    “唉,方大人怕是也留不住喽……”


    “这……这可怎么好?咱们余杭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光景,河道清了,赋税轻了,连街上的乞儿都看不见了,慈幼院办得那样好……这都是三位大人苦心经营来的啊!”


    “是啊,舍不得啊!真是好官呐!换别的大人来就不知道什么样喽!”


    ……


    百姓们的议论声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激。


    他们或许不懂朝堂风云变幻,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三位年轻官员带来的实惠与安宁。


    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弥漫在全城上空。


    就连慈幼院里那些曾被陈知礼、盼儿夫妇时常探望关怀的孤儿们,也感知到了离别的气氛。


    几个年纪稍大、懂事些的孩子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引得更多孩子跟着掉眼泪,院内一时哭声一片,嬷嬷们怎么哄也哄不住,心里也跟着发酸。


    他们记得那位总是温柔带笑的知府夫人,每个月都会带着医女姐姐给他们看诊,记得那位会考校他们功课、给他们带糖吃的知府大人。


    这消息也如一阵风般吹进了府衙各司曹。


    户房内,钟广德正埋头整理着旧年卷宗,听到同僚们压低的议论声,手中的笔猛地一顿,一滴墨汁污了纸页。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眼神有些发直。陈知礼……和大姐他们,都要走了?


    一股极其复杂难言的滋味瞬间涌上他的心口。


    有震惊,有不舍,有怅惘,更有一种深切的、无法言说的感激。


    他想起了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若非顾家求情,上任知府大人将其流放北境磨练,否则就是按律问斩。


    后来陈知礼托人帮他找了人,儿子在那边没人再欺负他。


    如今,管家定期传信回来,道儿子在北境条件虽苦,却真的懂事了许多,不再是那个只会斗鸡走狗、惹是生非的纨绔子。


    信中言道,陈知礼托人给儿子在军屯找了文书职位,没有危险,活轻,还能读书练字。


    儿子现在除了认真完成军屯事务,便是埋头读书,待人接物也变得和气沉稳,仿佛脱胎换骨。


    三年过去,儿子如今已经年满十六,如果表现好,还可以提前两年回来,五年后也就二十有一,一切都还来得及。


    更现实的是,正因为陈知礼对他客客气气,没有因他儿子之事厌弃他,仍让他在府衙任职,甚至偶尔还会询问一二,他身边那些原本因儿子流放而疏远、鄙夷他的同僚和所谓朋友,近年来又渐渐对他热情客气起来。


    他深知,这一切微妙的转变,皆因陈知礼的态度。


    他如今仍是个从六品的小官,不温不火,无功无过,就这样一日日地做着。


    他早已接受了这份平淡,也深知这已是陈知礼能给予的最大限度的保全和照拂。


    如今,这尊护佑着他的“佛”,要走了。


    钟广德心里空落落的,仿佛突然失去了主心情骨。他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是这席散得如此突然,让他措手不及。


    但还是很安心,陈知礼这是调入京城,是升职,只要一日顾家还认他这个亲戚,陈知礼还是他的外甥女婿,其他人就不会把他怎么样,前提是他不能惹事。


    下衙归家的路上,他鬼使神差地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宅子,而是绕道去了大姐的府上。


    他手里提着一盒刚刚买的、大姐往日爱吃的桂花糕,站在顾府门前,却有些踌躇不前。


    因着已故弟媳生前所做的种种,还有钟清芳的胡搅蛮缠,钟氏与娘家几乎断了往来,在父母去世后,更是鲜少回去。


    姐弟间的关系也因此疏远冷淡了许多。


    门房认得他,通报了进去。


    钟氏正在房中帮着清点准备进京的行李,听闻弟弟来了,也是愣了片刻。


    她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叹了口气,对丫鬟道:“请他去前厅稍坐吧。”


    钟广德提着那盒糕点,有些局促地站在前厅里,想着小时候亲密无间的姐弟情,他的鼻头突然有些酸。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响起。钟氏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些许忙碌的痕迹。


    她看着这个多年疏远的弟弟,神色复杂,语气还算平和:“广德,你怎么来了?”


    钟广德有些尴尬地举了举手中的糕点:“下衙路过……记得大姐爱吃这个,就买了些……”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听说……陈大人和你们,都要进京了?”


    钟氏点了点头:“是,知礼升任京官,太上皇也下了旨意宣召我们老爷子进京。我们举家都要跟着去,就在六月二十日,还有五日。”


    她看着弟弟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失落与彷徨,心中也是一软。


    终究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纵有再多隔阂,血脉亲情难以彻底割舍。


    她走上前几步,语气缓和了些:“进来坐吧,别站着了。”


    钟广德受宠若惊般地跟着坐下,将糕点放在桌上,双手似乎不知该往哪里放:“走得……这么急?”


    “圣命难违,旨意催得急。”钟氏看着他,终是问了一句,“你……近来还好吗?衙里没什么为难之处吧?”


    钟广德连忙摇头:“没有没有,一切都好,同僚们都……都很和气。”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低声道,“大姐,代我……代我谢谢陈大人。他的恩情,我……我没齿难忘。”


    钟氏看着他微红的眼眶和真诚的神色,心中最后那点芥蒂也消散了。


    她知道弟弟这话指的是什么。


    她轻轻叹了口气:“你的心意,我会带到的。知礼他……到底是你的外甥女婿,帮你一些也是应该的。


    往后你在余杭,自己要多保重。宇宸、宇翰他们会留在江南,若真有难处,也可寻他们商量。”


    钟广德连连点头,喉头哽咽,一时说不出话来。


    姐弟二人相对而坐,一时无言。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进厅堂,拉长了光影,也照见了岁月与世事在彼此间划下的沟壑,以及那沟壑之下,未曾彻底冷却的血脉温情。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但宴席散后,生活仍要继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