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胡两家那桩令人唏嘘的案件了结后,陈知礼、穆云、方严知三人又带领府衙上下,投入了长达两个月的紧张忙碌,终于将积压的数年的陈年旧案一一审理清楚、判决落实。
余杭府的刑狱为之一清,百姓交口称赞,府衙也终于得以从连轴转的状态中稍稍喘息。
这日公务稍暇,陈知礼将穆云和方严知请到后堂书房。
三人围坐,桌上不再是堆积如山的卷宗,而是清茶一壶。
陈知礼亲自给两人斟上茶,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轻松的笑意:“这一年,辛苦二位兄长了,可谓是马不停蹄,案牍劳形。”
穆云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豪爽道:“知礼,跟着你后面做事,痛快!虽累,但看到沉冤得雪,宵小伏法,百姓称颂,值!”
方严知细细品了口茶,微笑道:“穆兄说的是。不过,知礼兄弟今日叫我们来,恐怕不止是喝茶叙旧吧?”
陈知礼点头:“知我者,方兄也。旧案虽清,但吾辈职责,并非止于刑名。
整顿治安、昭雪冤屈是根基,然让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方为治本之策。
余杭本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潜力远不止于此。
我想,我们三人需得轮流歇息一阵,陪陪家人孩子,总不能一直让家人都不怎么能见着咱们的面吧?”
他说着,自己也不禁笑了笑,想起家中娇妻幼子,目光柔和了许多。
他继续道:“待休整过后,咱们得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民生经济上来。
如何鼓励农桑、繁荣工商、疏通漕运、兴修利于长远的水利,这些都得细细谋划,循序渐进地推行。我心中已有一些初步想法,回头我们再详细商议。”
穆云和方严知闻言,皆深以为然。
他们深知,这位年轻的府尊大人不仅断案如神,于经济民生一道,似乎也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
跟着他,仿佛总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而此时的顾家,也确实如陈知礼所愿,洋溢着许久未有的轻松与温馨。
顾盼儿生下女儿已满两个月,出了双月子,气色愈发好。
但她的心思,除了相夫教子,更多投入到了医书和药方之中。
有了陈知礼送的医书,顾老爷子顾四彦仿佛找到了晚年最大的乐趣,见孙女现在有空了,整日里不是拉着孙女讨论古籍药方,就是钻在顾府后院那个专设的、设备齐全的制药坊里捣鼓。
顾苏合九月份从京城归来,不仅带回了顺利外放至余杭府辖下富庶小县任县令的侄子顾宇辉及其新婚妻子,更是带回了京城最新的一些医药典籍和消息。
他一到家,连行李都没完全收拾妥当,就被老爷子迫不及待地拉去了制药坊,一同研究起新药来。
如今盼儿已经能腾出手来了,顾苏合更是不舍得放她走。
盼儿亲手制到药,药效好的没话说。
她亲手制的护肤品,更是那些夫人们抢破头的好东西。
吴氏见儿媳妇盼儿既要操心孩子,又忙着制药,每日往返于自家和娘家之间,中午还得匆匆赶回给孩子喂奶,实在辛苦。
其实家里也有奶娘,但盼儿还是坚持两个孩子都自己喂,儿子喂到一整岁后断奶,小女儿自然也准备喂到一岁,一岁后,可吃的食物就太多了。
吴氏想想,跟当家的一商量:“罢了罢了,我也带着两个孩子去顾府小住些时日看看!那边院子大,人手也足,盼儿既能安心研习医术,我也能含饴弄孙,亲家母也有个伴儿,隔几日回来一次就是。”
陈富强虽然不舍得,但也只能答应,儿媳妇这样忙也是为了挣钱,光靠儿子那些俸禄,就是人情往来也不够呀。
刚好庄子秋季也忙,娘子孩子住顾府的那些日,他也就住在庄上得了。
顾二爷回来后,详细跟他说了老二还有知文他们的事,他也放心了。
知文跟再有他们的媳妇和孩子,也都接到了京城的庄子上,有吃有喝的,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吴氏带着孙子孙女,还有半枝几个,浩浩荡荡地住进了顾府。
钟氏、王氏见到两个粉雕玉琢的外孙、外孙女,自然是喜不自胜,整日里笑得合不拢嘴。
顾府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孩子的嬉笑声、老人的谈笑声、以及制药坊里偶尔传来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息和天伦之乐。
顾宇辉带着新妇十月初正式去县城接手了县令一职。
县衙里哪个不知道他是府城顾家的人?何况知府大人还是他嫡亲的妹夫,所到之处都是笑脸相迎,处理事情也是事半功倍。
夫妻俩安顿下来后,也时常回来给祖父、父母、叔父婶婶请安,见到府中这般景象,宇辉不禁感叹:“还是家乡好,这般热闹温馨,才是过日子。”
宇辉的娘子从小生长在京城,原以为会不习惯这里,想不到这里的生活是这样好,甚至远远比在京城还舒服。
一日上午,门房匆匆找到钟氏
“大夫人,大门外有个丫头找您,说是舅老爷家的大小姐钟清芳让她来找您,我说您没空,她哭着不走,就跪在大门口,已经有人注意了。”
钟氏叹口气,“你带她去前院偏厅等,我去看看又有在在作什么妖?”
她一边让一旁的丫头立马去找钟广德,他女儿的事自然还是他去解决。
这样的侄女,上次她就当面说过一刀两断了。
王氏轻声道:“大嫂,你既然不愿意管,还不如一直晾着她,那个小丫头难道还能一直跪着?”
吴氏抱着小孙女不吱声,这些事她一个外人不好掺和。
孙子被他外祖父抱去了医馆,说是去认药。
“弟妹,我是不想管,这个侄女实在不像话,跟她那个娘一模一样。
但小心思还多的很,跪着不走肯定是她教的。
咱们家开医堂的确不怕,可现在宇辉和女婿都在当官,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自己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外人只知道我是她姑,哪里知道其中原委?”
王氏点点头,的确是这么回事。
她家的宇清明年也要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