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45来报案的也太多了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雨季过后,余杭府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得益于官府有效的灾后应对和朝廷的赋税减免政策,百姓们迅速清理田地,补种晚稻或杂粮。


    不过两个月工夫,市井街巷就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秩序。


    然而,府衙之内,却比抗灾时更加忙碌。


    正如陈知礼所预料,朱劲松母亲一案的成功翻案,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那些多年来含冤莫白、投诉无门的百姓,心中早已熄灭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


    府衙的鸣冤鼓几乎每日都会被敲响,状纸如雪片般飞来,皆是陈年旧案。


    陈知礼与穆云、方严知商议后,定下了规矩:集中清理近十年内的积存案件。


    超过此年限的,因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取证极其困难,除非有极其确凿的新证据,否则暂不受理,以免浪费司法资源,也避免有人利用陈年旧事浑水摸鱼、诬告陷害。


    即便如此,筛选下来的案件仍有上百件之多,盗窃、斗殴、田产纠纷、商业欺诈,甚至还有几起可疑的死亡事件。


    府衙三班六房的所有胥吏、衙役几乎全员出动,调查取证、传唤问话、整理卷宗,忙得脚不沾地。


    穆云更是亲自坐镇,审理这些案件,其雷厉风行、明察秋毫的风格,使得许多悬案得以真相大白,但也让府衙的工作量达到了顶峰。


    在这众多的案件中,一桩两年前的失踪案引起了陈知礼的特别注意。


    案情摘要如下:


    城东地主胡员外,家资颇丰,为人乐善好施,在本地名声不错。


    他有一子两女,长子打理家业,长女胡大小姐,三年前嫁与城西粮商赵老爷之子赵明德为妻。


    赵家富裕,公婆与长兄常居京城经营,赵明德则留守余杭掌管本地粮铺。


    胡大小姐出嫁后,夫妻关系和睦,唯一一件不称心的就是成亲两年却始终未孕,心中郁郁寡欢。


    胡家悲剧发生在前年秋天。


    胡家次女,时年十五岁的胡二小姐,生得秀丽可人,性情活泼。


    一日,因思念姐姐,乘坐家中马车,带着一个贴身丫鬟和一名老诚车夫,前往城西赵家探望。


    然而,这一去便再无音讯,人、车、马,仿佛凭空蒸发一般。


    胡家当日即报案,县衙、府衙都曾派人搜寻,赵明德也发动了所有伙计家丁帮忙,几乎将城西翻了个底朝天,却一无所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胡夫人因幼女失踪,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如今仍缠绵病榻,骨瘦如柴。


    胡大小姐自责不已,认为若非自己思妹心切,妹妹也不会前来探望以致遭遇不测,从此更是深居简出,几乎不见外人,终日以泪洗面,境况堪怜。


    此案当时也曾轰动一时,但久查无果,渐渐便成了积压的卷宗之一。


    如今胡员外见陈青天连十年前的案子都能翻过来,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递上了状纸。


    陈知礼仔细翻阅了当年的卷宗记录,眉头微蹙。


    一个大活人,带着丫鬟车夫,乘坐马车,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城区范围内失踪,竟无半点痕迹,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要么是遇到了极其专业的歹人(如拐子团伙),要么……就是有熟悉内情的人精心策划。


    “方兄,你看此案。”陈知礼将卷宗递给方严知。


    方严知快速浏览后,沉吟道:“大人,此案确有蹊跷。城西虽非极度繁华,但也是人来人往。


    一辆马车、三个人,凭空消失,若非有特殊通道或密室藏匿,便是有人提前清场或制造了障眼法。


    当年搜寻的重点在城外荒野、山林、河道,或许方向有误?”


    陈知礼点头:“穆云正忙于审理其他积案,此案……我亲自过问。朱劲松!”


    “属下在!”朱劲松应声而入,经过数月调教和历练,他已愈发沉稳干练。


    “你带几个机灵可靠的弟兄,重新秘密调查胡二小姐失踪案。重点有几:


    其一,重新询问胡家、赵家所有相关下人,特别是当日门房、仆役,任何细微异常都不要放过。


    其二,仔细勘查当年从胡家到赵家的路线,以及赵家宅院周围环境,看看有无可能藏匿车辆或人员的隐秘地点,比如废弃的宅院、仓库、地窖等。


    其三,暗中查访赵明德此人的平日为人、交际圈子、以及胡二小姐失踪前后他的行踪动向。


    其四,当年负责搜查的衙役、地保,也悄悄问问,看有无被忽略的线索。”


    陈知礼顿了顿,补充道,“切记,暗中进行,勿要打草惊蛇,尤其是对赵家。”


    “是!大人放心,属下明白!”朱劲松领命,转身离开。


    陈知礼看着朱劲松离去的背影,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卷宗上。


    他有一种直觉,这起看似离奇的失踪案,突破口或许就在那看似和睦的姐夫家。


    而揭开这个谜团,或许不仅能找到失踪的胡二小姐,也能挽救她那濒临撑不下去的母亲。


    朱劲松领命后,立刻挑选了四名身手敏捷、心思缜密的好手。


    五人换上便服,悄然开始了对胡二小姐失踪案的秘密调查。


    调查并非一帆风顺。时隔两年,许多当时的细节早已模糊,加之赵明德在本地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家丁仆役口风甚紧,暗中接触,几乎一无所获。


    朱劲松并不气馁,他深知查案需如水滴石穿,讲究方法和耐心。


    他改变了策略,迂回接触,寻找突破口,他不再暗中接触赵家核心仆役,而是从那些可能知晓内情但地位不高、或已离开赵家的人入手。


    比如,他找到了当年给赵家送菜的一个老农,闲聊中得知,赵家后门对着的一条僻静巷子,那个巷子有一条近道直通西街。


    又比如,他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个因手脚不干净半年前被赵家辞退的粗使婆子。许以一些银钱后,那婆子含糊地提到,赵家奶奶(胡大小姐)婚后似乎并不如外人看来那般光鲜,偶尔能听到她房中隐隐的哭泣声,二公子脾气并不算好,跟在外人面前并不真正一样。


    他还带着人,实地复勘,不放过任何细节,一遍又一遍地重走从胡家到赵家的每一条可能路径。


    他们不仅看大路,更留意那些可供马车通行的岔路、小巷、甚至穿过某片小树林的捷径。


    在一处距离赵家后巷不远、几乎荒废的小土地庙旁,一个眼尖的护卫发现了半截被泥土和落叶掩埋的、已经腐朽的马车装饰穗子,颜色与胡家马车描述的相似。


    这个发现让众人精神一振。


    朱劲松还亲自带人,轮流在赵家粮铺和宅院附近暗中监视赵明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