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县只中了两位举人,那就是孟涛。
出奇的是这两位举人还是大舅哥跟妹夫的关系。
这让一县城的人都津津乐道。
这福气也是没谁了,说不定是解元公的福气大,妹夫跟在一边沾了光。
孟自远听到此话不仅仅不生气,还高兴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说的对极,对极,哈哈哈。”
孟娘子看相公笑出了泪:“你呀你,幸亏这是傍晚,客人都走了,不然人家会说你乐疯了。”
“嘿嘿嘿,嘿嘿嘿。”孟自远乐不可支,“娘子啊,为夫可不是乐疯了?
想我家孟涛,读书算不上多好,这两年一直跟着知礼,江南那次回来,那小子就说,他大舅哥日日给他们几个补课,穆举人也隔三差五辅导他们,简直比书院的先生不差。”
孟娘子唇角高扬:“相公,还是你眼光毒辣,早早地给涛儿定下春燕。
如果是现在,咱家怕是攀不上陈家喽。”
孟自远有些洋洋得意:“为夫自然盯准了陈知礼来日必是人中龙凤,却没料到他娘子竟然是江南顾家的嫡女。
江南之行如果不是这层关系,怕是根本去不了,就是去了,也没有这样的顺顺利利。
而且这三年,儿子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却几乎是没花什么钱,我家这个举人都是陈家、顾家帮我们托起来的。”
“可惜咱们江儿读书不发奋,今年都十五岁了,还只是一个童生,他哥只大他三岁,却是个举人老爷了。”孟娘子叹息。
如果稍微争气点,也可以跟在涛儿后面跑。
孟自远摇摇头:“。不必去比,孟江有孟江的好,他听话、孝顺,只是读书天赋不够,无所谓,他大哥读书好就行了,哪里能两个儿子都能中举中进士?
再说他还小,说不定哪一日就忽然开窍了。
这些不说,明日我们俩先去陈家村贺喜,如果不是县太爷去了陈家村,亲家肯定已经来咱家了。”
县太爷今日也来了他家。
一个县出了两名举人,其中一个还是解元公,县太爷这次升职有望了。
只是可惜了山长家的大公子,可惜了。
王山长家。
山长老两口跟三个儿子坐在堂屋,一个个阴沉着脸。
王夫人抹抹泪:“老爷,这次不管你怎么说,这个陆妍我休定了。
明明知道楷之即将乡试,她却偏在考试前几日给他去了这样的信,这是在害我的儿子啊,再多的埋怨,不能等乡试后吗?这事我不是没跟她说过。
你看看,仅仅是只差一名,只差一名我儿就是举人老爷了,太可惜了,呜呜呜。”
王山长皱着眉头,语气有些无奈:“夫人,此事也不能全怪陆妍,楷之自己定力不够,怎能将过错都推到一个妇人身上。”
王夫人一听更气了,哭声更大起来:“老爷你就是太老好人了,要不是她那信,楷之怎么会心神不宁,这次乡试失利,她脱不了干系。”
王楷之坐在一旁,脸色阴沉,沉默许久后开口:“母亲,此事确实不能全怪她,是我自己没发挥好,就算是中了举,不过是垫底孙山,会试哪里有机会过?”
王夫人瞪大了眼睛:“你还帮着她说话,她就是个扫把星。”
王山长叹了口气:“夫人,眼下还是想想接下来楷之该如何打算,是继续去府学还是去江南书院,下次乡试就是三年后了。”
这时,下人来报:“老爷,孟家派人来送喜帖,邀请咱们去五日后参加喜宴。
他们还带来了陈家的喜帖,陈家喜帖是三日后。”
王山长接过两张喜帖,眼神复杂,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二位都是他县学的学生。
孟涛还差一点成了陆家的女婿,可惜陆妍看中了他儿,之后孟自远定了陈知礼的妹妹做儿媳妇,从此孟涛一直跟着陈知礼。
真正来说,孟涛的学问曾经差了儿子许多。
这就是命啊。
一个好媳妇旺三代,一个孬媳妇则真的是要人的命的。
王夫人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去什么去,咱家楷之没考上,去了不是找不痛快吗?”
王楷之思索片刻后,说道:“母亲,还是去吧。一来,孟家与我们也算有些交情;二来,我说过,那次考场外陈知礼帮了我跟余逸飞,不然后果还真不好说。”
王山长点点头,“楷之说得有理,到时候就咱们父子去。”
王楷之顿了顿,还是开口了:“爹,娘,明日我还是想去陆家商量和离的事。”
他二十六号回家,回家的第三日,陆妍就回了娘家,岳母送她回来,前儿考试结果刚出来,昨日人又走了。
这样的婚姻他真的不要了。
“你想好了?”王山长语气温和,“如果想好了,明日爹娘就陪你一起去,你如今才二十六岁,这次乡试还是副榜第一人,下次中举基本是稳的。”
王楷之苦笑:“此生除了走科举,我也不会做生意,爹,岳父人很好,我真的不想伤他的心。”
“是啊,希周人的确不错,他娘子为人也有一般化,他家两个儿子虽然读书不算好,为人处世也还行,怎么就这个陆妍…有些让人一言难尽。”王山长直叹气。
他的长子,温文尔雅的一个君子,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原因,早已经成了举人。
这么好的儿子,婚姻却如此不顺,原配跟他情投意合,奈命短,这一个看着年轻漂亮,内里却是……
王娘子眼睛都亮了起来:“儿子,你这样想就对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回头娘帮你找个十全十美的好媳妇。”
王楷之哭笑不得:“娘,这次和离了,短时间内我不会再找,过了年初八,我就准备去府学,府学先生也是不错的,三年后我怎么也得一击即中,只是娇娇就得麻烦娘帮我看着了。”
王山长鼻子有些酸,勉强笑道:“娇娇乖巧,她两个婶婶也很喜欢,放在家里你只管放心。”
王老二、王老三连连点头。
他们兄弟读书不好,二十多岁的人了,至今还是个童生,如今都已找了事做,总不能一辈子要爹娘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