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528章 救国奇人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民国的救国奇人—杨度}


    虽然不知道有多奇,但能被称为奇人,给老祖宗们的感觉就是很厉害。


    这一想,众多目光都放在了视频上。


    民国


    知不知道此人的人们,也都看了过来。


    一处简单的院落里,一个快五十多岁的儒雅男子,眼睛都不眨的看着光幕。


    连儿子叫他都没回神,正聚精会神的关注着视频内容。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实践、都在成长。


    1893年,19岁的他考中了举人。


    1898年,戊戌变法,他作为维新人士,参与了公车上书。


    1906年,倡导君主立宪制,做了清朝正四品官;


    1915年,筹安六君子之一,帮袁某人复辟,以为这是他要找的人,结果不是;


    1922年,加入果派,追子小先生;


    1927年,救过李先生;


    1929年,成为地下组织一员;


    他不知道哪条路才是能救国的路,所以每一条都在尝试}


    光幕下


    人们久久没有言语。


    别看视频简短,但对祖宗们的触动很深。


    孔子叹了口气,“不是谁都能做到如此,一般人,大多在一两次尝试过后就放弃了,可他不是,他依旧在寻找救国的出路。”


    诸葛亮心里佩服,“他的理想一直都很远大,世人的看法他大概也不在意,即便被人误解、背上骂名,也要实现救国。”


    岳飞肃然起敬,“这种为了救国不断寻找出路的人,才是世人该记住的人。”


    ......


    像杜甫这种爱国诗人,还写起了歌颂的诗来。


    唐宋元明清的文人墨客,此时此刻赞叹连连,不是谁都能抛开世俗、及时转变思想和身份,尤其是对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读书人,太难太难了。


    民国


    父老乡亲们的脑海里,也多了一个名字,对这些一心为国寻找出路的仁人志士,那是打心底敬佩。


    院子里


    坐在树荫下的男子惭愧的笑了笑,“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为了救国而努力,不光只有杨某一人而已。”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心里由衷的为父亲感到的开心,后世人都没忘记他。


    刘晓希点开评论区,她觉得,这些先辈应该会比较喜欢看到后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是真正的爱国者,为了救国无所不用其极】


    这条评论,老祖宗们都赞同极了,要是能点赞,他们绝对点个赞试试。


    想到民国那个混乱的时代,只怕孩子们心里也迷茫过,可依旧从未退缩过。


    中年男子默默站起身来作了一礼,他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后人就够了。


    【什么都去试了,就是没有试过投降】


    各时空的人们边夸边点头,特别是历朝历代姓杨的人家,都挺直了腰杆。


    文人感慨道:“他没有投降、更没有放弃,这才是高尚精神的可贵之处。”


    商人很佩服的表示,“比那些卖国求荣的人可强多了。”


    县太爷欣赏的说,“有人为国甘愿奉献自己,也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甘愿卖了祖宗,这就是人的差距。”


    ……


    作为视频主人公,中年男子的表情在看到这条评论后,表情瞬间严肃起来,“投降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宁愿为国而死,也不能出卖祖宗。”


    说话的瞬间,他还回头看了两个儿子一眼,看儿子们都点头后,脸色才逐渐好看。


    【看他的一生,从封建保守派到维新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到最后的共产…,这就是一部近代革命发展史】


    老祖宗们点了点头,之前没细看,被后世人这么一提,的确算得上是一部近代史了。


    此人从考科举的封建时代读书人,再到地下组织成员,这个思想和身份变化太震撼了。


    尤其是在古代书生们看来,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感觉很可惜,他在1931年去世,如果能再活二十年,就能亲眼看到他想要的答案了】


    这个评论让各时空微微一愣,同时还让世人的心里泛起了惋惜。


    民国


    杨度的好友亲人们也纷纷发来担忧问候。


    安抚了两个儿子,他的脸上除了比较惊讶外,倒是没别的了,依旧好心情。


    “其实,答案我如今已经看到了,说不定这一次还真有可能见到东大建好。”男子看着光幕认真的回答。


    随着一路的评论看下来,他脸上的笑容也如沐春风,接下来,他也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革命建设。


    —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项羽称霸王?}


    此时在咸阳一家面馆吃面的项羽,正吃得津津有味,这有了光幕后,民间的吃食也格外丰富,以前哪知道有面条这种东西。


    只是嗦着面的功夫,当他抬起头瞬间僵硬住。


    这是要说他吗?


    有了此前经验的项羽,一时半会儿不知道会不会骂他,姑且两口干掉碗里剩余的面条,伸手抹了把嘴,先看看。


    远在江东种地的项梁手一顿,看到关于侄儿的内容,他还是忍不住不看。


    刘季家中


    陈平看了眼光幕,好奇的问旁边的刘季,“三哥,你知道原因吗?”


    刘季啃着一个煮玉米,头也不抬,“还能是为什么,他想当老大呗,不过这次项羽肯定是当不了霸王咯。”


    陈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话说项羽到底在哪儿啊,我还挺好奇的。”


    “谁知道呢...”


    民间


    各朝人士也在议论项羽的‘霸王’称号,褒贬都有。


    {古代有那么多称王称帝的,但却只有项羽称霸王。


    ‘霸’通‘伯’,原意是指排第一、老大、兄长。


    比如西伯侯姬昌,是西方诸侯老大的意思。


    霸王就是诸侯首领。


    ‘霸王’这个词是项羽的自创,来于周王和春秋五霸。


    其实和秦始皇创造的‘皇帝’一词有点类似。


    灭秦后,项羽实际上就成了天下共主,分封十八路诸侯皆臣服于他。


    他创‘霸王’称号也是彰显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朝代的小孩子们,听着视频里的内容,超认真,平时也不会有人告诉他们这些。


    其实也不怪长辈们,像很多百姓自己都不清楚呢。


    很多孩子眼里还冒星星眼,感觉这个项羽好厉害。


    秦朝


    项羽抓了抓头发,显得有些惆怅,“最后还是败了。”


    旁边一个吃面的小伙闻言点了点头,“兄台,你说得对,瞧着项羽是挺厉害的,但他太自负了。”


    项羽:??


    不敢置信的转头看了小伙一眼,当着本人这样说,真的好吗?


    哪知道小伙见他看过来,忙咧开大牙笑了,“嘿嘿。”


    项羽:...


    要不是知道这小子不认识他,都怀疑是不是故意的。


    {...项羽的战绩也是不容小觑的,他有这个自信称霸王。


    比如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九战九捷,以5万楚军击败了王离率领的40万秦军;


    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兵马和刘邦56万兵马交手,斩杀十万余人;


    垓下突围,他率28骑突破30万汉军包围,单人斩杀汉军数百人。


    这几个战绩都算得上是冷兵器时代,个人武力和军事能力的巅峰表现}


    历朝历代,看着视频的同时,人们嘴里的话题也在围绕着项羽。


    夸他武力强的人不少,但同样为他可惜的也多。


    而这种武力值相当高的人,自然也是众多孩子的崇拜对象。


    手持一把小弹弓的孩子笑眯了眼,“项羽好厉害,我以后也要跟他一样厉害。”


    小姑娘伸手比划着,“他一定长得特别高大强壮,不然可打不败那么多人...”


    秦朝


    当看到王离带四十万大军都没有打过项羽,大臣们议论纷纷。


    嬴政的脸上也很凝重,他没想到项羽的战力这么出众。


    王离尴尬又是愧疚,心里更是生出了要找到项羽的冲动,他一定要看看此人是不是真这么厉害。


    在家闲来无事煮茶喝的王翦,同样没想到孙儿带着四十万兵马,都没打赢。


    “看来还得加强训练啊。”


    热闹的街市上


    项羽看到自己的战绩,心情倒是好受了不少。


    只是同桌吃面那个小伙显然是个话痨,别看和项羽只是陌生人,但架不住话多啊。


    “…说真的,项羽真牛,就单看这战绩,简直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项羽闻言心情还怪好的,被对方说舒坦了。


    还高兴的拍了拍小伙的肩膀,也不计较这小子之前说他自负了,“你还挺有眼光。”


    小伙吃完面,打了个饱嗝,“这不是明摆着嘛,等过段时间不是要举行武科嘛,要是项羽上场,那绝对是他拿到头名。”


    项羽忽然心里一动,没办法,他实在是对这些感兴趣。


    ......


    刘季家中


    陈平一边逗孩子(刘盈),边感叹项羽的厉害,“要是我们这辈子不当敌人,其实也挺好的。”


    刘季啃完玉米后,正扇着扇子很悠闲,“只怕他不知道跑哪儿躲起来了。”


    吕雉拿来一碗蛋羹,陈平自觉的接过去,“嫂子,我来。”


    说完就拿起勺子小口小口的喂刘盈,历史上导致这娃绝嗣,他还挺愧疚的,现在简直是比刘季夫妻更上心。


    “嗯。”吕雉也在陈平老老实实的表现下,对他有了好脸色,逐渐放下心里的芥蒂。


    —


    等这个视频结束后,刘晓希退出视频发了会儿呆。


    到下一站鄂省天门市还早。


    百无聊赖的她又点开了贴吧。


    {现在的联合国,地位真的很低吗?}


    各时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祖辈们对后世的国际了解不是一无所知的,至于联合国的地位如何,也要结合不同国家来看。


    比如在五常眼里,联合国可能名存实亡,但在小国眼中,联合国依旧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这点不光是各朝的政治家看得出来,哪怕是普通百姓,不少人也看得出来。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祂的成立是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当时二战结束,世界人民对法西斯的憎恶、和平的愿望;


    五大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精神意志;


    世界丛林法则对利益的分割...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联合国的存在。}


    对于联合国,各朝人士没什么想法。


    反正后世变强大了,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联合国对东大的作用不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