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0章 侯赛因逃了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禀大帅,撒马尔罕到了!”裴厚飞驰而来,远远便高声禀报,满面红光、喜不自胜,仿佛迎来此生最大的喜事。


    “到了?”李乾眉头一挑,举目远眺,只见地平线尽头矗立一座巍峨大城,虽在远处轮廓朦胧,却仍可辨其雄伟气象。


    虽远不及长安壮阔,却也远胜寻常重镇。


    “好一座雄城!”李泌忍不住出声赞叹,“久闻撒马尔罕城坚墙厚,果然名不虚传。”


    “能在此地见到如此雄城,实属难得。”李乾心生感慨。此处位于中亚,在往后世代被视为偏远之地,竟能有这般雄伟城池,着实不易。


    “大帅,粟特人来了,他们是来迎接我们的!”裴厚趁李乾感慨之际,再度禀报。


    “粟特人来了?看来侯赛因·优福已经逃了。”李乾眉头微蹙,略带遗憾,“他终究没有胆量在此与我们决一死战。”


    “侯赛因·优福逃了?这懦夫!”众将顿时一片哗然,纷纷讥嘲,“不是自诩胆略过人,誓要与我军决一死战吗?就这点胆量,也配与我大唐为敌?”


    “倒是个明智的决断。”李乾与李泌相视一笑,反倒出言赞许。


    侯赛因·优福的逃走虽令人遗憾,但从大局来看,这一决策实则正确。


    撒马尔罕守军不过数万老弱残兵,绝无可能抵挡数十万唐军的猛攻。若他执意死守,注定全军覆没,甚至自身沦为唐军战利品。


    不如果断放弃撒马尔罕,退回呼罗珊总督府,集结波斯旧地的驻军再与唐军周旋,胜算反而更大。


    呼罗珊作为东方总督的根基之地,驻军不仅数量远胜撒马尔罕,且更为精锐。只要他能拖住唐军,等待哈里发援军抵达,便可真正与唐军一决高下。


    “他这算盘打得虽妙,可惜注定落空。”李泌微微一笑,道,“郭将军与李将军已在呼罗珊边境严阵以待,侯赛因·优福若要绕道返回总督府,必耗时日。待他赶到时,只怕我军也已兵临城下了。”


    李乾派郭子仪与李光弼封锁边境,本意并非擒获侯赛因·优福,虽能生擒自是最好,但此事太难,除非奇迹发生。


    真正目的,正是逼其绕道而行,拖延时间。有了这段宝贵时日,唐军足以攻入呼罗珊腹地。


    “其实,放侯赛因·优福回到呼罗珊总督府,让他调集军队再来与我军决一死战,反而对我们更为有利。如此可一举将大食在呼罗珊的势力连根拔起,永绝后患。”李乾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


    “只可惜,此地乃波斯旧土。让波斯复国所带来的影响,远胜于歼灭侯赛因·优福一军,其意义重大得多。”李泌摇头轻叹,一语言破了李乾如此布局的深意。


    若要彻底肃清大食在呼罗珊的势力,最佳策略莫过于诱使侯赛因·优福集结全部兵力、再予以全歼。


    这样做,不仅能彻底清除他在呼罗珊的根基,更能使当地再无反抗之力,对唐朝而言,实为长远之利。


    然而呼罗珊毕竟是波斯故地。在此地助波斯复国,其政治意义远超一场战术胜利。


    波斯帝国曾主宰中东千年之久,影响力深远惊人。一旦复国,必将如地震般撼动整个中东格局,引发难以估量的连锁反应。


    试想,一个灭亡百年的帝国竟奇迹般重生,将会带来何等冲击?各地必将纷纷响应,驱逐大食驻军,光复旧疆。


    大食虽征服广土,却未能真正消化统合,内部本就四分五裂,远非铁板一块。


    加之其以铁腕推行宗教政策,更激起了诸多矛盾。若波斯突然复国,对大食而言不啻为一场政治灾难,必将使其陷入长期内乱。


    届时,唐军再从东方大举进攻,势必势如破竹,甚至一举灭亡大食亦非难事。


    因此,越早促成波斯复国,对唐朝越有利,既可大幅减少将士伤亡,又能以更小代价赢得大局。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李乾才作出如此部署。


    就在李乾与李泌交谈感慨之际,忽见成群粟特人飞奔而来,人还未到,激动的呼喊已远远传来:“唐军!你们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他们越说越激动,泪水如泉涌出,呜咽声响成一片,哭声震天动地。


    粟特人先是站着哭,继而跪地痛哭,最后更是叩首不止,一边磕头,一边抹泪,一边高声哭喊:“唐军啊,你们为何来得这样迟?若早到一些,我的家人又何至于……”话未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聚集在此的粟特人,几乎个个如此作想。


    在被大食蹂躏的日子里,他们日夜期盼有人能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而当时唯一能与大食抗衡的唐朝,自然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可千盼万盼,望眼欲穿,唐军却迟迟未至,希望几近成绝望。


    然而命运终究难测,就在他们即将放弃之时,唐军竟真的到来。他们既激动于终于得见天日、摆脱黑暗,又悲叹唐军来得太迟,许多亲人早已惨死于大食之手。


    “父老乡亲们,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李乾于马上高声劝慰,示意跪地的粟特人起身。


    “唐军大人,求您救我们脱离苦海啊!”粟特人仍伏地不起,纷纷抬头望向李乾,眼中尽是殷切的期盼。


    “诸位放心,既然我们来了,就绝不会再让你们受难。”李乾声音铿锵,“大唐之制,远较大食宽仁。大食以奴役待人,而我大唐愿以子民相待,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可安居乐业、受我庇护的大唐子民!”


    “唐军是好人!真是天大的好人啊!”粟特人感激涕零,叩首愈发郑重,额头触地咚咚作响,犹如擂动大地。


    礼毕,他们才欣喜起身,个个面露红光,望向唐军的眼神仿佛瞻仰再造之恩的祖先。


    一位约莫五十多岁的老者小心翼翼上前,谨慎问道:“唐军大人,不知……日后将如何安置我们?”


    得救虽喜,可往后生计如何、将受何制,才是粟特人最关切的未来。一时之间,众人无不屏息凝神,静静等待李乾的回应。


    李乾视众人,见一张张脸上写满期待,便趁势高声宣布:“诸位宽心,大唐绝不会如大食那般待你们。我只提出几项要求:其一,不可对抗大唐,须忠心归顺。”


    “大人放心!我们愿誓死效忠大唐!性命既是唐军所救,宁死也绝不背叛!”粟特人纷纷激动回应,声浪如潮。


    “其二,你们皆享人身之权。大唐将在此废除奴隶旧制,任何人不得蓄奴。”


    “大唐万岁——!”话音未落,欢呼已震天响起。众人雀跃沸腾,往日阴霾一扫而空。


    他们大多曾被大食贬为奴籍,此谕一出,如暗夜见日,怎能不喜极而泣?


    “其三,你们可照常营生、务农经商,只需适度缴纳赋税。大唐税赋素来轻薄,正因如此,百姓才得安康富足。”


    “我们早闻大唐轻徭薄赋、善待百姓!能成为大唐子民,是我们之幸、之荣!”欢呼声再度如雷响起。“


    李乾遂一条一条宣示政令,每说一条,人群中便掀起一阵撼动天地的欢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