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6章 我美利坚自有国情所在

作者: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总理,您观摩完示范会回来了?”


    “嗯,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趣的场面了。有些事情也该和副总理好好谈谈了......说起来,实在是有太多了。”


    一回到柏林,阿登纳便再次用锐利的目光盯着汉斯说道。


    那表情,仿佛就认定他是导致德意志帝国军费开支激增的罪魁祸首一样。


    好吧,这事儿也确实没什么好反驳的,不过...毕竟都是为了德意志帝国才做的嘛。


    所以,能不能稍微放我一马?


    “我们不在柏林期间,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并没有什么需要您担心的大事。”


    汉斯朝阿登纳抛去一个“这都是我该做”的眼神,财政部长路德开口回应道。


    “不过,有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看样子丘吉尔好像打算做点什么。”


    “那不就是足够值得担心的事情了吗?”


    毕竟,是那位温斯顿·加里波利·丘吉尔要出手。


    总觉得事情不会朝着什么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次不是。他们只是宣布要重新实行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也就是说,恢复黄金兑换?”


    而在前年,德国就已经恢复了金本位制度。


    “没错,虽然他们动作是慢了点,但既然经济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想要维持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重新启动因世界大战而中止的黄金兑换,回归金本位制度也是顺理成章。如今英国的经济霸权因为美国的存在已经岌岌可危了。”


    “哼,倒是挺符合丘吉尔的风格。虽然这次他的判断......好像没错。”


    不,判断错了。


    因为金本位制度将会被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和大萧条彻底摧毁。


    结果就是大萧条爆发没多久,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英镑也随之失去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英国从此彻底退出世界霸主之位。


    “再说了,英国恢复金本位这事,好像也是丘吉尔诸多黑历史之一吧?”


    现在的汉斯,对前世的记忆也渐渐模糊,记不太清了。不过,似乎正是丘吉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坚持金本位,才导致英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下滑,利率升高,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而英国政府这场经济政策的失败,也正是现任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内阁面临的最大危机——1926年英国大罢工的导火索。最终鲍德温不得不把唐宁街的钥匙交给工党的詹姆斯·拉姆齐·麦克唐纳(James Ramsay MacDonald)。只能说,丘吉尔这回又成功地“当了一次首相”。


    不过现在而言,丘吉尔并不是重点。


    真正的问题,是大萧条,是那场已经迫在眉睫的风暴。


    ‘不过,大萧条真的会像原历史那样,在相同的时间点到来吗?’


    说实话,这点汉斯也没有把握。


    他既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清楚大萧条爆发的真正根源。


    他只知道,美国的经济泡沫在华尔街崩盘中一夕爆炸,而美国政府又未能及时应对,才使得灾难扩散一发不可收拾。


    ‘看样子......该找人商量一下了。’


    关于如何应对大萧条引发的经济衰退,他倒是有些初步设想。


    但若要减轻大萧条本身的冲击,以他这个连家中商业财政都交给路易丝打理的人来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问题是,到底该和谁谈这件事呢?


    没人会相信“美国的经济会崩盘,从而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浩劫”这种话。


    ‘阿登纳和路德部长......都不行。’


    一不小心,事情就会闹得太大。


    那只剩一个选择了。


    ‘得去见见亚尔马·沙赫特,帝国银行总裁。’


    是时候前往法兰克福了。


    ......


    “欢迎光临,副总理阁下。欢迎您莅临国家银行总部。”


    “好久不见了,沙赫特总裁。”


    几天后,汉斯造访了位于法兰克福的国家银行(Reichsbank)总部。


    迎接他的亚尔马·沙赫特,是汉斯所知的德国最顶尖的经济专家之一,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中央银行的总裁。


    “不过,今天您亲自到法兰克福来,是为了什么呢?啊,当然我听过您会来,但身兼外务部长与副总理之职的您,亲自走这一趟,总让我有些摸不着头绪。”


    “是因为我有件重要的事情,必须与总裁详谈。”


    沙赫特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询问,汉斯也直截了当地回答了。


    “需要与我商讨的事情......是与政府事务有关的吗?”


    “姑且可以这么说。”


    “......那我们还是换个安静些的地方继续谈吧。”


    汉斯点了点头。确实,以将要谈的内容而言,泄露出去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半点好处。


    “来,请讲吧。”


    不久后,沙赫特带着汉斯走进了国家银行深处的贵宾室,亲手倒上一杯酒后开口说道。


    汉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首先,请你看看这个。”


    “这......是关于美国经济的资料啊。”


    “嗯,我是在与美国大使共进晚宴时无意中听说的,最近美国的股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没错。从休斯政府时期开始的减税政策导致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迅速增加,股票市场也因此前所未有地活跃了起来。”


    “但在我看来,这种增长......已经显得过于炽热了。”


    “过热?您是说,目前的资本投入已经过剩,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可能正面临泡沫化吗?”


    沙赫特一边推下眼镜,一边试探地问道,汉斯则点头表示认同。


    “这纯属我的个人担忧,但我想......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很可能会重演1907年的金融恐慌——不,甚至可能爆发更严重的经济灾难。”


    1907年的银行恐慌已经证明了,一旦美国出事,连带着整个欧洲乃至全球都会受到牵连。


    而如今的美国经济早已不是当年的规模,甚至占据了全球经济的四成。若它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嗯......泡沫,泡沫啊......”


    沙赫特低声沉吟着,脸色变得凝重。他这会儿才像是坐在国家银行总裁的位置上,而不是刚才那位和气的接待者。


    “单凭现在这点资料,还不足以断定美国股市是否真的形成了泡沫,若要得出结论,仍需更深入的调查。”


    “我明白。”


    “不过,从趋势来看,确实存在这个可能。虽然美国经济正值繁荣,但他们的增长率却在逐渐放缓。”


    “也就是说,经济的内在动力正在减弱。”


    “正是如此。虽然也不能排除是暂时现象的可能性。但即使真有泡沫,我仍不认为这会发展到您所说的经济恐慌那种地步。再说,美国政府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泡沫爆裂而无动于衷吧?”


    ——是啊,那是按常理来说。


    问题就在于,现在的美国,跟所谓“常理”已经是两回事了。


    单就那部让黑手党最开心的《禁酒法》,哪怕副作用已经明摆着,却还在硬撑下去,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总裁,你小时候在美国生活过,应该比我更清楚,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常常表现出一种近乎极端的自由放任态度。”


    那正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所谓“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理论。


    说白了,就是政府哪怕不插手,市场也能靠人类的私欲与竞争自然运行。


    但问题是,当年的美国政府正是过度迷信这只“看不见的手”,哪怕明知道局势不妙,也迟迟不愿出手干预。


    说实话,这也有些冤枉亚当·斯密了。美国政府对他的理解是错的。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并不是说国家应完全退出市场,而是反对国家与企业联手形成垄断。


    “我认为,即便美国政府察觉到了泡沫的存在,甚至开始出现恐慌征兆,他们依然会选择袖手旁观,坚信市场自有其解法。”


    “嗯......”


    沙赫特眉头紧锁,显然陷入了纠结。


    “美国政府真有这么放任?”的理性思维,与“美国一向就这德行”的直觉判断,在他脑海中剧烈交锋着。


    “总裁,其实也不用太纠结。我现在说的这些,仅仅是基于某些迹象和资料所做出的推测而已。”


    “那倒是。”


    “所以,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如美国的股市确实存在泡沫,假如这个泡沫最终破裂,引发金融市场崩溃,乃至经济大恐慌......那么,你认为这种冲击将有多大?”


    “足以堪比末日。”


    沙赫特毫不犹豫地回答。


    “不只是美国,整个世界都将迎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萧条。虽然,我仍旧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高。”


    “但我作为副总理的职责,就是为了哪怕再小的可能性,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原来如此,这就是您专程前来找我的原因啊。”


    “是啊。即便这调查最终被证明是多此一举,我也认为值得一试——尤其是要由您这样的专家来亲自进行。”


    “好吧,我明白了。虽然我希望您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但像我们这种人,确实必须时刻设想最坏的情况。我会着手调查这件事。”


    “谢谢你愿意接受我冒昧的请求。”


    汉斯与沙赫特握手答谢。


    尽管沙赫特对大萧条的发生仍持怀疑态度,让人略感遗憾,但在当下,这已是最好的结果。至少,他已经意识到了那微弱但致命的可能性。


    ‘说实话,我真想一拍桌子大喊“百分百会发生大萧条!全球经济在五年内全线崩溃!”......’


    但那样的话,不只是“狼来了”,简直是“疯子来了”。


    虽然阿登纳可能会对他半信半疑,但——


    真相,是无法掩盖也无法否认的。


    大萧条,就要来了。


    它,已经悄然接近。


    ......


    与此同时,就在我们的主角为即将来临的不安忧心忡忡之时,问题的根源——美国,却在浑然不觉中享受着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正如胡佛所承诺的“每家车库一辆车”那样,美国平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足。中产阶级几乎家家都拥有一辆汽车、一台收音机;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们,则在不断膨胀的财富面前笑逐颜开。


    但是,就算美国的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泛滥成灾,这个国家也并非一派祥和。


    不如说,正因为财富泛滥,才更显得喧嚣动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禁酒法。


    这部被称为“美国史上最虚伪、最伪善”的法律,随着时间推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人总是这样,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想做。禁酒令一出,民众反倒比以往更渴望酒精,而只要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供给,私酒生意也因此兴盛起来。


    而如今在美国主导这条私酒产业链的,正是黑手党,由意大利裔移民组成的意大利黑手党。


    踏——踏——踏——


    而在这群意大利黑手党之中,近来崭露头角的有这么一个人——


    “老大,我可以进来吗?”


    “进来吧,阿方斯。”


    他的名字叫阿方斯·加布里埃尔·卡彭(Alphonse Gabriel Capone)。


    即使年纪尚轻,却已被视为掌控芝加哥的黑手党家族“芝加哥犯罪集团(Chicago Outfit)”的下一任首领。他,正是日后声名狼藉的“疤面煞星”阿尔·卡彭(Al Capone)。


    “听说你有话要跟我说?”


    面对“芝加哥集团”的现任首领,同时也是他恩师、外号“狐狸”的老奸巨猾之人,强尼·托里奥(Johnny Torrio)的提问,阿尔·卡彭扬起嘴角,脸上的刀疤随之微微扭动,露出特有的“疤面笑容”。


    “嗯,正如您所知,最近北边那帮家伙一直觊觎我们的地盘。”


    “北边”这两个字一出,托里奥的眉头立刻微微抽搐。


    如今,“芝加哥犯罪集团”正与“北区帮(North Side Gang)”展开一场血腥的地盘之争。那是由爱尔兰裔为主的黑帮组成(其中也包括一些德国人、波兰犹太人等)。


    “哼,那群傲慢的爱尔兰小子,总有一天得彻底铲除他们才行。”


    “正是如此。而若我们要彻底压制北区那群人,终归还需要更多的资金。”


    “资金?难不成你是说,除了私酒之外,还找到了新的金主?”


    “不如说,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全新的生意。”


    “哦?”


    听到这里,托里奥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而阿尔·卡彭再次露出那道招牌刀疤微笑,缓缓说道:


    “没错,正是——牛奶生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