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音吸了吸鼻子,人却依然看着窗外没吭声,不知过了多久,两人依旧在安静的空气里僵持着,贺肆觉得每一分钟都焦灼漫长。
住院的第三天,她终于不再反反复复的发烧了,贺肆下了班便来守着她,白天在病房里开推不掉的跨国线上会议。
两人相敬如宾,贺肆无微不至的照顾她,阮清音就平静淡淡的道谢。
客气疏离的不像是亲密的夫妻,阮清音依旧对他保持着距离,但总归是愿意和他共处一个空间了。
这几天,她想孩子的时候,就会给家里阿姨开视频电话,两个小家伙晚上认人,撕心裂肺的哭好久,直到耗尽全身力气昏昏地睡去。
这天,阮清音被安排去拍胸部CT,贺肆拿着她的披肩和手机在检查室外面等,接通了家里月嫂阿姨打来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听得出月嫂阿姨极其慌张,声音都在发抖,像是出了什么事。
“怎么了?”贺肆竭力忍住不悦,抬手按了按额角,起身走到走廊尽头问道。
显然对方愣了一瞬,似乎是没想到打给夫人的电话被先生接了。
“她在做检查,有什么事你就说。”
“舟哥儿发烧了,清早起来小家伙精神头不大旺盛,摸着身上烫,量了体温有些烧,老太太家附近的小宋医生碰巧休班在家,抱去给他看了看,喂了点常备退烧药,哄睡了。这不才过了两个小时,身上又滚烫起来,烧到了39.7℃,体温还在涨。”
“言言呢,他有发烧吗?”
“目前没有,小宋医生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怕互相传染,第一时间便把两个小家伙隔开了,没有让继续接触。”
贺肆心瞬间悬起,又暗暗庆幸接通电话被自己接听,“我马上回家,这件事情不要让阮清音知道了,瞒着她,让她安心养好身体。”
贺肆挂断了电话,将通话记录删掉,听见影像科的重金属门响声,回头正好望见阮清音走出来。
贺肆平复心情,朝她的方向迈了几步,动手为她披上披肩,“公司突然有些急事,需要赶回去处理。我先把你送回病房。”
阮清音不动声色的向后退了一步,接过他手里的手机,清瘦的面庞残留着几分大病初愈的憔悴,“我自己认得回病房的路,你先走吧,不用管我。”
贺肆在心里叹了口气,可眼下也不是和她计较这些的时候,不敢露出端倪,缓缓点头,“那你慢些回病房,我先走了。”
贺肆一刻也不敢耽搁,大步流星的消失在走廊尽头,他驱车赶回家,路上甚至闯了两个红灯。
家里的长辈急得团团转,贺肆赶回去的时候,碰巧遇上一伙人收拾了东西,抱着舟舟往外走。
司机的车还停在外面,他们准备一伙人留在家里照顾言言,一伙人先把舟舟送到医院,
小家伙脸红扑扑的,白白的皮肤,两团红霞浮在脸上,穿着一身英格伦风的薄棉纱灰色连体服,肉滚滚的小腿小脚穿着长筒的白色袜,额头贴着退烧贴,水灵灵的大眼无辜的眨着,眼底依稀有水雾泪花闪动。
贺肆风风火火的赶回来,第一时间从月嫂手里接过自己宝贝儿子,心疼的不得了。
小家伙浑身发烫,隔着婴儿护膝长筒袜,都能摸到他胖胖的小腿小脚热热的。
老太太在旁边直抹眼泪,心疼得难受,“不会说话的年纪,生病了难受啊,无精打采的,哪里不舒服都说不出来,泪眼汪汪的。”
贺肆心里焦灼,一颗心高高悬颤着,内心无比自责,但却又安慰着老太太别上火,自己带着月嫂阿姨赶往医院。
临走前还不忘嘱咐家里的保姆,要密切关注言言的体温,经常给他量着点儿,多喂一些清水。
双胞胎最怕一起生病,眼下清音还在住院,要是让她知道了,准要担惊受怕。
去医院时,司机师傅开车。
贺肆将儿子抱在怀里,用脸颊轻轻抵着小家伙的额头,烫得他心慌。
两个儿子的性格天差地别,言言属于活泼外放那一类,舟舟则有着他这个年纪不匹配的成熟和稳重,高冷傲娇,无论旁人怎么都逗弄,小脸蛋基本见不到笑容。
舟舟不哭也不闹,安安静静的躺在爸爸怀里,眼睛盯着车顶上的无数繁星,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一眨,长翘的睫毛轻轻颤抖,小家伙鼻子似乎堵住了,微微张着嘴,呼吸的有些沉重费力。
“舟舟,看看爸爸…别睡觉。”
月嫂阿姨打开保温奶瓶,里面注满了温水,试图喂到小家伙嘴边让他喝一些水清醒清醒。
舟舟哼唧了几声,肉肉的小手推开了杯子,一个劲的往贺肆怀里钻,小手还不安分的摩挲着,试探两下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终于开始哼哼唧唧的闹起来。
“他这是怎么了?”贺肆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
“舟哥儿认人,想妈妈了这是。”月嫂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一眼看出了小孩子的意图,开口宽慰贺肆。
贺肆心一颤,嘱咐司机再快些。
他提前联系了宋望知,儿科急诊的医生和护士已经守在了楼下,严阵以待。
一行人赶到时,医院门诊大楼下守着宋望知提前联系好的儿科急救团队,他们将孩子抱过去,迅速乘着紧急电梯向科室赶去。
小家伙到医院的时候体温已经飙升到了40℃,出门前换的退烧贴竟然都干了。
医生迅速准备了一盆温水,将他扒光了放进去,进行物理降温,又在小家伙肉滚滚的手臂上扎针输液。
手臂太胖了,贺肆眼睁睁的看着护士长把针扎进去,又失败了。
小家伙即便是打针,也不哭不闹,只是扯着嗓子干嚎了两声。
护士长换了另一只手,小婴儿的血管太细了,这一遍仍没能扎成功。
贺肆额角的青筋凸起,脸色依然有些不大好看,命令主治医生马上换个人打针。
儿科护士长的扎针技术已经是全科室拔尖的了,她连着两针都没扎成功,旁人更不敢轻易尝试,尤其是神经内科的宋博士专程打过招呼,孩子的父亲一看气势不凡,大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