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2章 曹丕病逝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公元226年正月。


    大魏黄初七年,司马懿收复陇西的捷报传至洛阳,曹丕大喜过望。


    随着陇西战争结束,三国迎来短暂的和平。曹丕虽一心想统一天下,可在位六年时间,多次南征,皆无功而返。


    不但如此,接连失利下,致使丢城失地。备受打击的曹丕几次大病,心中那点理想也在多次失利下丧失殆尽。


    同月,曹丕不知是何缘由,突然对骠骑将军曹洪翻起旧账来。


    曹洪家境殷实,但其性格吝啬。曹丕年轻时,向曹洪借钱遭到其拒绝,由此怀恨在心。


    恰在此时,曹洪的门客触犯律法。曹丕以此为由,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将曹洪打入死牢。


    消息传出,大魏朝堂震惊!


    要知道曹洪是两朝重臣,自曹操起兵时就追随在侧,在讨伐董卓之时,曹洪还将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逃命,才保住曹操一命。


    这么多年来,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屡立大功!现在只因门客触犯律法,就被下了死牢,怎不叫人心寒。


    群臣闻之此事,纷纷前去向曹丕求情,可曹丕决心处死曹洪,对群臣的求情,丝毫不为所动!


    曹丕的坚决,让群臣无不心寒!大家都知道,曹丕这分明就是借机发挥,公报私仇。


    曹丕要处决曹洪的事,一时间闹的沸沸扬扬。深居内宫的卞太后得知此事,非常愤怒,当日就去见曹丕,对其怒斥:“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汝若杀之,天下之人如何看待你?”


    曹丕不敢违背母命,这才赦免了曹洪死罪!但曹丕并未打算轻饶曹洪,不但将其贬为庶人,削夺官位,还将其家产全部给没收。


    卞太后得知曹丕做的如此绝,又来斥责曹丕。曹丕无能只得归还其家产,此事也就到此作罢!


    曹洪作为大魏开国功臣,遭受曹丕如此对待,让群臣对此多有抱怨。


    可曹丕丝毫不在意,且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时间如梭,同年五月丙辰日,曹丕终是逃不过命运,重病不起。


    心知大限已至的曹丕,不得不考虑继承人选。


    当日,曹丕叫来曹叡,以及文武大臣于床榻前听诏。


    病榻前,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王朗,华歆等一众大臣跪拜于地。


    群臣见曹丕大限将至,无不落泪!


    曹丕一脸变态的卧于床榻,缓缓睁眼望着跪在面前的曹叡及一众大臣,良久开口:“朕承天命,继魏室之基,夙夜勤勉,以安社稷、抚万民。今大限将至,恐不久于人世,念及国祚延续,特立此诏,布告天下及朝堂诸臣。”


    “父皇保重龙体……。”


    “陛下保重龙体啊……。”


    话音刚落,群臣无不放声悲哭!


    曹丕继续言道:“曹叡,天资聪慧,性行仁厚,深谙治国之道,已具承继大统之德才。兹正式册立曹叡为皇太子,朕崩后,即承皇位,君临天下,主理国家一应政务。国之安危,系于辅臣。兹命中军大将军曹真、大司马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共受遗诏,为顾命辅政大臣,辅佐新帝曹叡。”


    “曹真、曹休,身为宗室重臣,骁勇善战,久掌兵权,当以守护魏室疆土为己任,抵御外侮,平定内患,确保军旅整肃,边境无虞,勿负宗室之责。”


    “陈群通晓典章法理,善理内政,当尽心辅佐新帝厘定朝纲,整肃吏治,安抚民心,使政令畅通,百姓安乐,维系朝堂清明稳定。”


    “司马懿智略深远,能担重任,当与诸辅臣同心同德,协理军政要务,为新帝出谋划策,应对内外困局,共护魏室基业,不得有丝毫私念二心。”


    “新帝曹叡继位后,当敬重大臣,虚心纳谏,亲贤远佞,坚守祖宗法度,勤勉治国,勿骄勿怠,以保魏室江山永固,万民安康。诸卿及天下臣民,须遵此诏命,拥戴新帝,辅佐辅臣,共守社稷,若有敢违诏乱政、觊觎皇位者,天下共诛之!”


    “臣等谨遵陛下诏令,尽心辅佐新君!”


    群臣皆叩首而拜!


    曹丕安排好后事,于同月十七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


    三日后,曹叡于曹丕灵前即皇帝位。


    曹叡即位,尊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尊郭皇后为太后,追封生母甄夫人文昭皇后。


    曹叡拜曹真为大将军,总览大魏一切军务,凌驾于三位辅政大臣之上。


    同时曹叡将被贬为庶人的曹洪重新启用,官拜后将军。


    魏国由此正式进入曹叡时代,以大将军曹真为首,司马懿,曹休,陈群为辅的政治核心。


    曹丕去世是自然是三国最大的事件,同年七月,消息传至各地。


    孙权得知消息大喜过望,本想趁着曹丕病逝。当即命陆逊整军,再战寿春。


    陆逊领命,于合肥整军数万大举进犯淮南。


    曹叡早有防备,即位之后就命大司马曹休前往寿春加强防御。


    同时命司马懿前往长安坐镇,以防糜武北伐。


    陆逊见寿春已有防备,心知难以破城,只在寿春外围攻城掠地。


    孙权同时派遣使臣,前往成都面见刘禅,相约糜武一同伐魏。


    然而孙权想多了,诸葛亮和糜武并未打算伐魏。不是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


    主要是长安兵败,蜀中已经没有北伐条件。加上糜武深知曹叡,就更不可能北伐。


    要知道,三国二代君,就属曹叡最厉害。这个时候北伐不但不可能成功,反而还会受挫。


    孙权见刘禅不同意伐魏计划,心知单凭他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攻下寿春。


    孙权无奈只得叫停陆逊攻打寿春的计划,随着孙权叫停陆逊,曹丕之死并未引起大规模的冲突,反而显得异常平静。


    要知道按照历史,曹丕一死,蜀汉和吴国同时进攻魏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正是因为曹丕去世,而进行的。


    孙权则趁曹丕去世,两路大军攻打魏国。一路由诸葛瑾攻打襄阳,一路由他亲自率领,攻打江夏石阳先。


    只是现在的襄阳和石阳县,皆属于蜀汉的领土。孙权被限制发挥,只能命陆逊进攻寿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