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和诸葛亮糜武离开汉寿公府后,又回到宫中就关羽请辞一事最后商议。
诸葛亮和糜武见关羽不是故作姿态,而且态度坚定,也就不再沉默!
最终商议结果一致,允许关羽请辞!
当日,刘禅即拟旨恩准关羽请辞!
为让群臣信服,百姓不误解,这封圣旨有必要公诸于世。
一是关羽兵败一事一直没有处置,二是避免让有心人借题发挥。
当日圣旨公布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司马、托孤大臣关羽,自随先帝起兵,转战四方,忠勇冠绝天下。
昔定荆州,拒曹魏,屡建奇功,受先帝托孤之重,辅朕理政,恪尽职守,勋劳卓著,朝野共钦。
今闻卿久染微恙,屡请辞大司马之职及托孤辅政之任,欲归家养疴。
朕念卿年高体劳,再三恳请,虽心有不舍,亦不忍强留,特准所请,解去二职,许卿安心调治。
为报卿半生尽忠之功,特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良田五十顷,另遣宫廷御医二人,随侍左右调理身体。
望卿好生休养,待康健之日,朕仍愿时常听闻卿之教诲。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这道圣旨如惊涛骇浪一般,在蜀地影响巨大!
尤其是整个蜀汉政坛,也随着这道圣旨,彻底改变!
刘备钦定四辅政大臣,随着关羽和张飞黯然退出,转变由诸葛亮和糜武共同辅政。
三日之后,刘禅再升朝议政!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于金殿列于两旁!
随着刘禅落座宝位,文武百官齐拜山呼!
礼闭!
刘禅微微摆手,太监黄皓手托圣旨上前几步,随着当着群臣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赖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辅朕安邦定国。为彰卿辅政之勋,慰朕倚重之诚,特颁此诏:封卿为武侯,赐金印紫绶,食邑千户;另特许开府治国,自择僚属,总揽朝政,凡军国大事、吏治民生,皆可由卿府裁夺后奏报,朕悉听卿议。望卿以武侯之尊,承开府之权,尽心辅弼,上安先帝之灵,下抚四海之民,共图兴复汉室大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诸葛亮当即下拜,跪谢天恩:“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道旨意算是真正确定蜀汉以诸葛亮为绝对核心,总览一切军政大事!
按照历史,刘禅即位,就封诸葛亮为武侯,总揽一切朝政大权。
但因历史已经改变,刘备去世,关张尚存!刘备四辅政大臣,以关羽为首,其余三位为辅,所以诸葛亮并未真正确定其地位。
同时刘禅也没加封其为武侯,更无开府治国之权。
随着关羽退出,刘禅这道圣旨,算是将诸葛亮推到了权力巅峰。
黄皓并未停止宣读圣旨,随即再拿一封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将军糜武,宿将忠良,久镇荆州,屏障国门,安辑一方,厥功甚伟。今荆州为大汉东南要冲,军民安堵、边备整饬,皆赖卿殚精竭虑。又卿身膺辅政之任,内外兼顾,劳苦倍常。荆州防务之重,非卿亲驻不可安。念地方治理之繁,需专权以利行事。特颁此诏:将荆州一境军政大权,尽付卿手,凡兵马调遣、赋税征缴、官吏黜陟、刑狱决断等事,卿可便宜处置,事后奏报即可。另特许卿在荆州开府执政,自主选拔僚属,总领府中庶务,以专责成。为酬卿镇守之劳,彰朕倚信之诚,特赐:黄金二百两、蜀锦五百匹、御酒三十坛。其府中属官品级,皆比照中枢同职加一阶。望卿承此权柄,不负托付,坚守荆州,固我疆圉,上安社稷,下抚黎元,为兴复汉室筑牢东南根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糜武当即出班拜道:“臣必竭尽全力,以全先帝之志,报陛下之恩。”
刘禅一口气连颁布两道圣旨,算是将国家内外大事全交由诸葛亮和糜武。
刘禅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诸位卿家,今日召集卿等,一则为明晰朝纲,二则为共商国事。”
“先帝辞世之时,委付关、张、诸葛、糜四位卿家为托孤之臣,辅佐朕打理朝政,安定天下。然关、张二公北伐失利,朕虽不忍责罚,但国法无情。朕感念他们半生尽忠,宽容处置,朝野当铭记二位老臣之功。”
“眼下辅政之责,便落在诸葛丞相与糜武大将军肩上。朕今日明言,朝堂之内,诸葛丞相身负武侯之尊,又有开府治国之权,凡中枢政务,吏治民生,以及将来北伐大计的统筹谋划、粮草调度、方略制定,皆由丞相总领,群臣需遵其调度、听其号令。”
“而荆州乃我大汉东南门户,是北伐的重要后方与屏障,糜武大将军久镇此地,威望素著、治军有方。此后荆州一境的军政要务,包括兵马布防、边地安靖,以及为北伐提供兵源、物资支援等事,尽由大将军决断,其在荆州开府理政之权,与丞相中枢之责相辅相成,内外呼应。”
“简言之,日后国中之事,内靠诸葛丞相定计,外仗糜武大将军守土,二位卿家同心协力,共担辅政重任。朕在此嘱托二位,务必以兴复汉室为念,不负先帝托付,也不负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的期盼。”
“其余众卿,亦需各守其职、各尽其责,无论是辅佐丞相料理中枢,还是配合大将军稳固荆州,皆要尽心竭力,不得推诿懈怠。唯有君臣一心,上下同力,方能完成先帝遗愿,实现北伐大业,重振我大汉声威!”
刘禅这番话掷地有声,思路清晰,很难让人联想到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刘禅也是如此,做皇帝他是合格的。无论是对诸葛亮,还是后来的蒋琬,费祎,姜维等都做到信任。
“臣等谨遵圣意!”
群臣闻言,皆拜于地!
刘禅微微颔首:“众卿请起!”
随着刘禅两道圣旨,蜀汉政权正式进入诸葛亮和糜武辅政时期。
关张风波也在两道圣旨下达,彻底告一段落!
蜀汉政权也正式进入稳定期,同时也彻底告别刘备留下来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