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打烊后,后院的桌子拼得老大,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
常青杀了只鸡,炖了锅红烧肉,还弄了几个爽口的凉菜,张大山拎来的两坛米酒开封时,酒香混着肉香,把檐下的灯笼都熏得晃了晃。
但张皓庭前些日子出镖了,遗憾缺席。
“来,咱先敬安安一杯!”张大山举起粗瓷碗,脸红扑扑的,“咱老张家这下也沾光了,出了个县试案首!”
常安被说得脸发烫,端着碗米酒抿了一小口,酒液甜甜的,带着点米香,却没压住眼里的笑意。
常睿在旁边急得蹦:“还有我还有我!我也中了!”
“对对对,还有咱睿小子!”李淑云赶紧给常睿夹了块红烧肉,“九岁的童生,咱青石镇头一个!”
常宁挨着常安坐,手里剥着虾壳。
“二姐,常睿跟我讲夫子今天在课堂上说,州府的学堂要招优等生来着,说你要是去了,保准能进最好的班。”
“对对对,这事我给忘了。”常青正给萧扶黎盛汤,闻言手顿了顿,“那可是好地方,比咱这书院强多了。”
张锦佑放下筷子:“听说州府学堂的先生有从京城来的,还有藏书楼,比县衙的还大!”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州府学堂的好,常安却慢慢低下了头,手里的筷子在碗里戳着米饭,没怎么动。
常青看出不对劲,碰了碰她的胳膊:“咋了?不想去?”
常安咬了咬嘴唇,小声说:“我…… 我怕钱不够。”
“钱你不用担心。”常青没等她说完就摆手,“粉丝坊每月盈利不少,供你上学绰绰有余。再说你是案首,说不定还有补贴呢。”
“不是钱的事……”常安的声音更低了,“我听田桓说,州府学堂的学生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我去了……怕是融不进去。”
她抬眼看看满屋子的人,眼圈有点红:“而且我长这么大,就没离开过清溪县。这一去州府,离你们这么远……”
话没说完,常睿就喊:“我跟二姐一起去!我也能考州府的学堂!”
常青笑着敲他的头:“你先把县学的功课跟上再说。”
李淑云拉过常安的手,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心思重。想当年锦佑第一次去州府进货,我在家也总怕他被人欺负。”
张大山在旁边嘟囔:“哭啥,男孩子就得出去闯。不过安丫头一个姑娘家……”
萧扶黎一直没怎么说话,这时忽然开口:“州府学堂我去过,里面确实有不少富家子弟,但也有不少像你这样靠本事进去的。他们敬重有学问的人,比书院里那些只看家世的强。”
她顿了顿,往常安碗里夹了块鸡翅:“至于离家远,常安如今也十四五了,不能只留在小小的青石镇,人总得往高处走。”
常安捏着筷子,没说话。
朝阳在旁边帮腔:“二姐姐你忘啦?我刚来时也怕生,现在不也跟大家熟了?”
晨曦端来一碟刚炸好的糖糕,放在常安面前:“我也觉得去州府好。你想想,州府学堂的先生讲的策论,肯定比咱这儿的深,对你考学更有好处。”
常青看着常安低头不说话的样子,知道她心里其实是想去的,就是被那点胆怯绊住了。
“你还记得常宁刚去绣坊不?”常青忽然说,“坐车离家的时候,你和常睿不都眼泪汪汪的,觉得很远吗。可现在呢?咱们不仅在镇上开了食肆,生意还十分红火。”
常宁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候确实小,总觉得除了村子,哪里都远。”
“可不是嘛。”常青舀了勺鸡汤,“人这一辈子,就得不停地遇到新东西。就像咱食肆,一开始只卖酸辣粉,后来加了凉面、冷面,不也卖得挺好?总守着老样子,哪能有新光景?”
她往常安身边凑了凑:“你舍不得大家,大家也舍不得你。可你想想,林文马上要去考院试,早晚得离开书院;田桓他爹是县令,说不定哪天就调去别的地方了,田桓也得走。”
“就连咱食肆,再夸张些,说不准日后连京城都有咱们的身影。”常青笑了笑,“离别这回事,躲不掉的。但你得记住,离别不是散了,是为了下次再见时,大家都比现在更好。”
常安抬起头,眼里亮晶晶的:“真的能更好?”
“那当然。”常青刮了下她的鼻子,“你去州府学本事,将来成了秀才,甚至中了举人,回来时风风光光的,咱全家都跟着沾光。到时候常睿说不定也成了小秀才,姐弟俩一起去京城赶考,多气派。”
常睿听得眼睛发亮:“对!到时候我跟二姐一起去京城!”
众人被他逗笑了,常安也忍不住弯了嘴角,眼里的犹豫淡了不少。
张大山端起酒碗:“听你姐的。咱农村人常说,树挪死,人挪活。去州府闯闯,错不了!”
李淑云给常安碗里夹了满碗的菜:“就是,缺钱缺物就跟家里说,你如今是全家最有出息的,我和大山都支持你。”
萧扶黎看着常安松动的神色,淡淡道:“州府学堂的藏书楼里,有不少孤本策论,是你在清溪县看不到的。”
这句话像是戳中了常安的痒处,她眼睛亮了亮。
常青看她这模样,知道差不多了,笑着说:“你也别现在就决定。明天去书院,问问田桓和林文。田县令也是考上举人才做得官,见识多,田桓肯定多多少少知道里面的情况。林文心思细,让他给你分析分析,比咱们在这儿瞎琢磨强。”
“对呀!”常宁拍手道,“林文哥最懂这些了,他说行,准没错!”
常睿抢着说:“我明天跟二姐一起去!”
常安被他逗笑了,端起碗里的米酒,一口气喝了大半:“行,我明天去问问他们。”
这话一出,满屋子的人都松了口气。
张大山高兴地又开了一坛酒,李淑云拉着常安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去了州府要注意保暖,别舍不得花钱买笔墨。
小竹和晨曦收拾着碗筷,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常宁给常安讲绣坊新来的花样,说等她去了州府,给她绣个新书包。
萧扶黎坐在灯影里,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嘴角噙着点浅淡的笑意。
常安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那点沉甸甸的顾虑,像被温水泡过的糖块,慢慢化了。
窗外的月亮升得老高,把院子里的梧桐叶照得像撒了层银粉。
“明天我去问林文哥和田桓。”常安抬起头,眼里的犹豫没了,亮闪闪的。
常青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这就对了。但不管你咋选,姐都支持你。”
酒坛见底时,张大山已经醉得趴在桌上打呼噜,李淑云正和常青念叨着要给常安做几身耐穿的衣裳。
常安帮着收拾碗筷,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连常睿都看出来了:“二姐,你是不是想去州府了?”
常安回头瞪了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小孩子家懂啥。”
夜色渐深,食肆的灯还亮着,屋里的笑声和说笑声飘出去,混着檐下灯笼的光晕,把青石镇的夜照得暖融融的。
常安知道,不管明天田桓和林文咋说,她心里那扇通往州府的门,已经悄悄打开了条缝,风从缝里钻进来,带着点让人期待的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