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好桑树的事,常青就带着一家人搬回了镇上的食肆。
前院的门板一卸,“林氏食肆”的木牌被常安擦得锃亮,往门楣上一挂,立马有熟客探头探脑。
“林老板,可算开门了!馋你家酸辣粉快馋疯了!”
常青系着围裙站在灶台后,嗓门亮堂:“别急!今儿个开业,酸辣粉管够,还送卤蛋!”
晨曦在旁边烫粉,小竹帮忙端面,朝阳在账台收钱,萧扶黎则坐在靠窗的桌子旁,看似在看书,眼尾却留意着来往食客。
没半晌功夫,七八张桌子就坐满了,呼啦啦的吃面声混着辣椒香,把食肆填得满满当当。
“林老板,你这阵子去哪了?食肆关得人心慌。”
隔壁布庄的王掌柜吸溜着粉,辣得直吐舌头。
“回村开荒地去了,忙得脚不沾地。”常青往他碗里加了勺肉酱,“新摘的辣椒够劲不?我那大棚里的苗刚冒头,过阵子让你吃新鲜的。”
一直忙到晌午,食客才渐渐少了些。
常青刚想歇口气,就见田元祥的轿子停在了食肆门口,他掀着轿帘进来,脸上带着点愁云,不像来吃粉的样子。
“田大人,稀客啊!”常青擦着手迎上去,“想吃点啥?今儿个新做的炸鸡排,热乎着呢。”
田元祥摆摆手,在桌边坐下,叹了口气。
常青被他逗乐了:“大人这是咋了?前几日立春的时候刚下了场好雨,地都润透了,该高兴才是。”
“高兴啥哟。”田元祥又叹口气,从袖袋里摸出张纸条,“你自己看吧,这是各村子报上来的,都说要种红薯,还说、还说等着你的粉丝坊收...”
常青拿起纸条一看,眉头也皱起来。
“这咋回事?去年收了周边两个村子的红薯就够了,今年这架势,怕是要收十个村子的?”
“可不是嘛。”田元祥一脸尴尬,“年前你那粉丝坊火得很,大伙儿见种红薯能挣钱,都红眼了。我原想着是好事,可今早一算,这么多红薯,你那粉丝坊哪吃得下?这不,特地来跟你商量商量。”
常青把纸条往桌上一拍,有点不乐意了。
“这哪成啊!我那粉丝坊就那么大的锅,那么多石磨,总不能让我把食肆改粉丝坊吧?这不是逮着我一个人薅羊毛吗?”
她这话直来直去,把田元祥说得老脸一红,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我知道这事儿是我考虑不周,可话都放出去了,总不能让乡亲们白忙活……”
看着田元祥窘迫的样子,常青心里的气消了大半。
她琢磨着,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大家日子刚好过点,想找点稳当营生也正常。
正想着,脑子里突然冒出个念头,眼睛一下子亮了。
“田大人,您别急!”她搬了个凳子坐在田元祥对面,凑近了说,“我虽然收不了这么多红薯,但有人能收啊。”
田元祥一愣:“谁啊?周边也没别家粉丝坊了。”
“可以让他们自己开啊!”常青说得兴起,“我这林氏粉丝坊的招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租出去。”
“租出去?”田元祥更糊涂了,“招牌咋租?难不成让他们挂你的牌子卖自家的粉?”
“差不多是这意思,但不止这些。”常青掰着手指头算,“想挂我这牌子的,我提供技术,教他们怎么磨粉、怎么晒粉,连门头招牌都跟我这一模一样。他们不用从头摸索,我也不用费劲扩规模,多好。”
田元祥还是没转过弯:“那你图啥?白给人家好处?”
“不白给。”
常青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这叫加盟费。每年交三份钱:品牌使用费,就当是借我这招牌的钱;履约保证金,保证他们不用这牌子干坏事;还有管理费,我得派人去看看他们的粉合不合规矩,不能砸了我的招牌。”
“还有这种生意?”田元祥惊得直拍大腿,“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听说招牌还能这么挣钱!”
“这叫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常青解释道,“你想啊,清溪县就咱们镇上有粉丝吃,周边那些乡镇哪见过?让他们开分店,既解决了红薯卖不出去的问题,又能让更多人吃上咱们的粉丝。时间长了,清溪县的粉丝出了名,说不定还能卖到州府去,这不就成了特色产业了?”
田元祥越听眼睛越亮,原先的愁云一扫而空:“你是说…… 让清溪县变成‘粉丝城’?”
“对啊!”常青点头,“到时候人家一提粉丝,就想到清溪县,多有面子!而且这事儿得您牵头,各乡镇的头面人物您都熟,出面协调最合适。您想想,这要是成了,您可是清溪县的大功臣!”
田元祥被说得心花怒放,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两圈。
“好!好主意!我这就回去召集各乡镇的里正,跟他们说说这事儿!不过…… 这加盟费收多少合适?总不能让乡亲们觉得咱们坑人。”
“这个我早想好了。”
常青从账台拿出纸笔,唰唰写起来。
“品牌使用费每年五两银子,履约保证金十两,不干了能退,管理费每月二百文,技术培训免费。”
田元祥凑过去一看,连连点头。
“不多不多,这点钱,只要粉丝卖得好,不出仨月就能挣回来。”
他抓起纸条就往外走,脚步都轻快了。
“我这就去办,等我消息!”
看着他风风火火的背影,常青忍不住笑了。
萧扶黎放下书,嘴角也带着笑意:“你这脑子,总能想出些新鲜法子。”
“这叫借势。”常青坐下喝了口茶,“粉丝坊我一个人做不大,但大家一起做,就能做成气候。再说了,收加盟费也不费事,相当于多了笔稳定收入,何乐而不为?”
正说着,晨曦从后面探出头:“阿姐,那咱们的粉丝坊……”
“咱们的照常做。”常青道,“春河村和州府的两家,质量得把严点,毕竟是总店。等各乡镇的分店开起来,咱们还能统一价收购他们的,也省得他们自己跑销路。”
食肆里又热闹起来,夕阳透过窗棂照进来,把常青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她忙碌的身影轻轻晃动。
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踏实得很。
没过几日,田元祥就兴冲冲地来了,说各乡镇的里正都愿意干,已经有三个乡镇报了名,就等着常青派人去培训。
常青选了六个粉丝坊的老伙计,都是手脚麻利、嘴也勤快的,让她们带着工具和图纸,跟着田元祥派的人去各乡镇。
临走前,常青特地交代:“记住了,技术要教到位,规矩也得说清楚,粉的粗细、味道,都得跟总店一样,不能糊弄。”
女工们拍着胸脯保证:“林老板放心,保证丢不了您的脸!”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常青心情也是格外的好。
回到食肆,她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