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着,祠堂里传来里正的喊声。
“青丫头,邻村的里正问,流民啥时候能送过来?”
“来了!”常青应了一声,对李芳兰说,“我先忙了,回头再去看陈巧。”
看着常青匆匆走进祠堂的背影,李芳兰又叹了口气。
这丫头,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还惦记着别人。
祠堂里,各里正正围着地图讨论安置点的具体位置。
常青深吸一口气,把陈巧的事暂时压在心底。
眼下流民安置是大事,不能分心。
“王里正,你们村的破庙能住多少人?”
“李里正,开垦荒地的工具,村里能凑多少?”
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一笔一画在图纸上标记着。
可没人看见,她握着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忙到晌午,总算把安置点的初步方案定了下来。
常青刚走出祠堂,就看见三力扛着锄头从村口过来,看见她,立刻堆起笑脸:“听说你回来了?我家陈巧……”
“我知道了。”常青打断他,语气平淡,“恭喜你要当爹了,以后好好待陈巧。”
三力脸上的笑僵了僵,似乎没想到她是这个反应。
他本以为常青会像以前一样,对他客客气气,甚至……
“常青。”三力搓了搓手,往前凑了一步,“等孩子生下来,你给起个名呗?你有学问,起的名肯定好。”
常青看着他眼里毫不掩饰的讨好,心里一阵反胃。
她往后退了一步,拉开距离:“我没那学问,你还是去镇上找个老先生吧。”
说完,她不再看三力,径直往家走。
三力站在原地,看着她挺直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常青回到家,茗雪正在灶房做饭,见她脸色不好,小声问:“姑娘,咋了?”
“没事。”常青摆摆手,“累的。”
她坐在炕头,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乱糟糟的。
陈巧的固执,三力的肤浅,还有这世道对女子的束缚…… 她觉得有些无力。
“吃点东西吧。”茗雪端来一碗热汤面。
常青接过碗,热气氤氲了她的眼眶。
她低头扒拉着面条,汤水酸辣可口,却暖不了心底那点寒意。
吃过饭,常青去了陈巧家。
土坯房里光线昏暗,陈巧正坐在炕头缝小衣服,看见常青进来,慌忙站起来:“常青...女史,你咋来了?”
她的肚子还没显怀,脸上却带着一股小心翼翼的喜气。
“不必这么叫我。听说你有了,来看看你。”常青走到炕边,看着她手里的小衣服,针脚歪歪扭扭,“身子还利索吗?”
“利索,利索!”陈巧连忙点头,把小衣服往旁边推了推,“三力让我别干活,可我闲不住……”
常青坐下,看着她:“陈巧,三力对你好吗?”
陈巧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笑了:“好,挺好的。昨儿还给我炖了鸡汤呢。”
常青没再问。
她知道,陈巧是不会说不好的。
“你怀着孕,别累着,有啥需要帮忙的,跟我说。”常青站起身,“我先走了,你好好歇着。”
“哎,好,慢走啊青丫头。”陈巧送她到门口,脸上一直挂着笑。
走出陈巧家,常青回头望了一眼。
土坯房的窗户上,映着陈巧瘦小的身影,还在低头缝着那件歪歪扭扭的小衣服。
常青裹紧了棉袄,快步往回走。
雪又开始下了,落在脸上冰凉。
她不知道陈巧的坚持能不能换来想要的幸福,但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像陈巧这样的女子太多了,她们被困在婚姻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为那是唯一的出路。
而她自己,虽然有了“女史”的头衔,能做些想做的事,可面对这根深蒂固的世道,依旧感到渺小。
回到春河村公所,里正正在清点给流民准备的铺盖。
看见常青,赶紧说:“青丫头,州府拨下的救济粮到了,田大人让你去县衙一趟,商量分配的事。”
“知道了。”常青应了一声,转身往外走。
不管心里多烦,日子总要过下去。
流民安置点还等着她去忙活,陈巧的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抬起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雪花落在睫毛上,冰凉刺骨。
但她知道,雪总会停的,春天总会来的。
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春天里,陈巧和三力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常青在县衙忙到天黑,才把救济粮的分配方案敲定。
刚走出县衙大门,就看见萧扶黎裹着披风等在街角。
“这么晚了,你咋在这儿?”常青快走几步过去。
萧扶黎递过一个暖手炉:“看你半天没出来,怕你冻着。”
暖手炉暖烘烘的,常青握在手里,心里也跟着暖了些。
两人并肩往走,雪地上留下两串脚印。
“马府那边没再找事吧?”常青问。
“暂时消停了。”萧扶黎淡淡道,“不过马兆海那人,不会善罢甘休的。”
常青没说话。
她知道萧扶黎肯定暗中做了手脚,让马府暂时收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回到春河村,安置点已经开始进人了。
村东头的荒坡上,搭起了一排排临时窝棚,炊烟袅袅升起,混杂着泥土和烟火的气息。
“林女史,你可算回来了!”一个流民看见她,连忙打招呼,“这窝棚暖和,比我之前住的破庙强多了!”
常青笑了笑:“暖和就好。明天开始干活,按工分领粮食,都知道了吧?”
“知道了,知道了!”
流民们纷纷应和,眼里闪着对新生活的期盼。
常青走进一间窝棚,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和一个半大的孩子。
老婆子正在用三块石头支起的灶上煮野菜粥,见她进来,连忙站起来:“姑娘,快坐。”
“锅里煮的啥?”常青探头看了看,野菜粥里飘着几粒米。
“是里正给的米,俺们省着点吃。”老婆子搓着手,“姑娘,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俺们祖孙仨这会儿还在城隍庙冻着呢。”
常青心里一酸,从怀里摸出几个馒头递给孩子:“快吃吧,趁热。”
孩子怯生生地接过馒头,看了看奶奶,见奶奶点头,才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从窝棚出来,常青遇见了正在巡逻的凌封。
“都安顿好了?”她问。
“嗯,都安顿好了。”凌封点头,“就是有几个刺头,不太安分,我盯着呢。”
常青放心了些。
凌封办事,她还是信得过的。
接下来的几天,常青忙得脚不沾地。
白天要去安置点安排农活,教流民种红薯;晚上要去粉丝坊看工人们漏粉,还要抽空去书院看看常安和常睿。
还好食肆有晨曦等人打理,不然即便是她也分身乏术。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