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章 精盐品鉴会

作者:兔子爱吃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盐局机作坊里,林凡听了手下的汇报,手中的扇子猛地一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瞧不出半分波澜,只淡淡道:“孙正威这老狐狸,果然沉不住气了。雇些流氓来砸车断供?嘿嘿,这手段够阴损,却也蠢得可笑。剑仁,你处置得利落,先把人关起来,别惊动了他们。我这就进宫面圣,让陛下也听听这桩新鲜事。”


    龙景然在一旁听得拳头攥得死紧,一肚子火直往上涌:“老大,这些老家伙也太不像话了!朝廷一心为百姓谋福利,他们倒好,在背地里使这种龌龊绊子。父皇知道了,保管得气炸了肺!”


    林凡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劝道:“殿下别急。对付这种人,以柔克刚才是高明的法子。如今民心都向着咱们,他们这点小动作,到头来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走,咱们进宫去见陛下。”


    皇宫宣政殿内,龙泽天听完林凡的奏报,当即龙颜大怒,一掌拍在龙案上,案上的砚台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大胆孙正威!朕设立盐田司本是为了造福百姓,他竟敢雇流氓破坏运输?”


    殿内,龙泽天转头对身旁的郭伴伴低声吩咐:“传朕的话给影卫,暗中去查五大家族的罪证。这些世家老狐狸,嘴皮子倒是溜得很,朕倒要看看他们背地里藏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郭伴伴弓着腰应了声“是”,转身退下传令去了。


    林凡在一旁拱手道:“陛下英明。孙氏这次的举动,不过是狗急跳墙罢了。臣倒有个主意,不如在京州办一场‘精盐品鉴会’,邀请百姓和商贾来免费试用精盐,也好进一步争取民心。顺带,臣还能借机收集些这些家族不法的证据,帮着陛下彻查此事。”


    龙泽天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好主意!林凡,你这脑子转得就是快。品鉴会就定在朱雀大街,景然,你也去,亲自给百姓讲讲精盐的好处。”


    龙景然一听,胸脯一挺:“儿臣遵旨!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辜负您的嘱托。”


    到了京州朱雀大街举办品鉴会的那天,整条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街头搭起了高台,台上摆满了精盐样品,空气中飘着一阵阵炒菜的香气,勾得人心里直痒痒。


    林凡让人当场演示用精盐做菜,那麻辣鲜香的味道一飘出来,围观的百姓们个个都馋得直咽口水。


    百姓和商贾们排着队领盐试吃,免费试用,那场面热闹得就跟过年似的。


    林凡站在台下,手里摇着扇子,目光却在人群中扫来扫去,留意着几个形迹可疑的身影。那是五大家族派来的探子,混在百姓堆里想打探消息。


    他不动声色地示意李剑仁,让他暗中盯紧这些人,顺便把他们散布谣言的证据也一并收集起来。


    龙景然穿了件灰布长衫,登上高台,亲手抓起一把精盐,朝着台下的百姓朗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这精盐可是朝廷的一片为民之心啊!你们瞧,它白如雪、纯如玉,用它来炒菜,味道格外鲜美,价钱还实惠!愿咱们一同努力,共创这太平盛世!”


    他声音洪亮,脸上带着一股子真诚的笑意,百姓们听了,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太子殿下英明!朝廷万岁!”


    龙景然见此情景,心里头一阵发热,在百姓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了不少,大家看他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打心底里的敬佩。林凡在台下暗暗点头笑了:这小子,总算有了点储君的模样。


    这边品鉴会办得热热闹闹,五大家族的府邸里,孙正威等人却坐立难安,如芒在背。


    探子回来报,说百姓们都抢着试盐,就连他们先前散布的“精盐有毒”的谣言,也当场被戳穿了。


    林凡让人拿精盐喂了鸡鸭,那些家禽依旧活蹦乱跳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孙正威气得狠狠拍了下桌子:“这林凡,实在是太滑头了!弟兄们,都再想想办法,咱们囤积粗盐,继续散谣言,绝不能让他得逞!”


    其他几位家主纷纷点头应和,只是眼神里,已然多了几分难以掩饰的疑虑。


    影卫的调查如同暗潮般在暗处涌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五大家族府邸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不定,夜风吹过,带着一股说不出的不安气息,就像他们库房里堆积的粗盐,眼看着就要在角落里霉烂掉了。


    京州朱雀大街的品鉴会刚散场没多久,整个市集还像口滚着红汤的油锅,那股子热气腾腾的劲头,半天都没下去。


    百姓们手里攥着免费领来的精盐小包,脸上的笑意比中了状元还浓,三三两两地聚在街角,聊得正欢。


    空气里还飘着方才现场炒菜的香味,麻辣鲜香混在一块儿,勾得路过的狗都忍不住多瞧了两眼。


    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娘站在摊子前,对着身边的街坊比划着说:“哎哟喂,这精盐炒出来的菜,那叫一个鲜!昨儿俺家那口子吃得直吧唧嘴,说比孙氏的粗盐强百倍!朝廷这回可算干了件大好事,陛下圣明,林大人就是活菩萨啊!”


    街坊们听了,都跟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一个瘦汉子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孙氏那盐贵得跟金子似的,一两银子才一斤,现在朝廷的精盐,一文钱就能买一斤,白得像雪,吃着还顺口。俺家婆娘说了,以后买盐就认盐局的牌子,孙氏的?哼,就让它堆着长霉去吧!”


    不光是百姓,连商贾们也动起了心思。


    几个绸缎庄的老板围在品鉴会剩下的摊子前,摸着下巴低声议论:“这精盐成本低,品质又高,百姓都爱买。咱们的饭馆酒楼要是用上它,菜品档次肯定能往上提一大截。得赶紧转购朝廷的货,孙氏那粗盐要是卖不出去,可别砸在咱们手里。”


    一个胖商贾点点头,捻着胡须说:“说得对!孙氏盐业这回怕是要栽了。听说他们库房里的粗盐堆得跟山似的,可市集上谁还买啊?大家都去抢朝廷的精盐了。兄弟们,赶紧去盐局下订单,去晚了怕是就轮不上咱们了。”


    市集这股热闹劲儿像一阵热浪,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