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高出不胜寒

作者:风时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今年......”


    王振国翻开表格。


    “26了吧?个人问题还没解决?”


    郑仪微微一笑:


    “工作忙,没顾上。”


    “这不是理由。”


    王振国摘下眼镜擦了擦。


    “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既要看工作能力,也要看家庭生活。你工作表现不错,但这方面......”


    他敲了敲登记表:


    “一直空着,不太好。”


    郑仪点头,知道这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常规关心。


    “部长说得对,我会注意的。”


    “光注意可不够。”


    王振国放下手中的登记表,目光炯炯地看向郑仪:


    “其实我这里有个合适的人选,是我大学老同学的女儿,27岁,省农科院的副研究员,人品、家世都很不错。”


    郑仪心头一紧,脸上却不露声色。


    王部长居然亲自给自己做媒?


    这背后的用意远比表面看起来的复杂。


    “感谢部长关心。”


    郑仪语气平静:


    “不过感情的事讲究缘分,恐怕急不来。”


    王振国盯着郑仪看了几秒,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道:


    “听说你和程秘书长的千金走得很近?”


    郑仪后背一凉,没想到王振国会突然提起程悦。


    “只是普通朋友。”


    “是吗?”


    王振国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程秘书长前不久还跟我提到,说他女儿在你车祸期间经常去探望。”


    郑仪神色如常:


    “我于程悦同志亦是同学,感情不错。”


    “我听说......”


    王振国微微眯起眼睛。


    “程悦那姑娘对你很有好感。”


    郑仪默然,他知道此时任何辩解都可能适得其反,不如静观其变。


    “年轻人啊......”


    王振国突然叹了口气。


    “感情用事很正常,但你不同,郑仪。”


    他站起身来,走到郑仪身边,语气突然变得严肃:


    “你知道为什么李长庚快退休了,却迟迟没有确定接班人吗?”


    郑仪心头一震,没想到王振国会突然提到这个。


    “组织上自然有全盘考虑。”


    “全盘考虑?”


    王振国冷笑一声。


    “那你说说,如果我提名你做干部一处处长,会面临什么阻力?”


    郑仪深吸一口气,这个问题太过直接,几乎是在考验他的政治敏锐度。


    “我资历太浅,经验不足。”


    “还有呢?”


    “年龄也是个问题,26岁的处长太过显眼。”


    “还有呢?”


    王振国步步紧逼。


    郑仪沉默片刻,终于说道:


    “如果我与程秘书长的女儿走到一起,会让人误以为组织部与省委办公厅走得太近。”


    “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王振国满意地点点头。


    “程安书是什么人?省委秘书长,你应该也清楚。”


    郑仪这才明白。


    原来王振国担心的不是简单的部门间关系,而是更深层的派系平衡问题。


    如果他郑仪与程悦结合,就会被视为组织部与程安书一系走近,进而打破现有的微妙平衡。


    “部长,我明白了。”


    郑仪抬起头,目光坚定。


    “个人问题不该影响工作大局。”


    王振国摇摇头:


    “我不是反对你和程悦,只是提醒你考虑清楚。”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高处不胜寒。位置越高,越要懂得权衡。”


    “谢谢部长指点。”


    王振国看了看手表:


    “好了,我还有个会要开。介绍对象的事,你再考虑考虑。”


    郑仪起身告辞,走出办公室后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王振国今天的谈话,表面看是关心下属个人问题,实则是一次政治站队的考验。


    他在暗示郑仪:想要接李长庚的班,在组织部更进一步,就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能因为儿女情长影响大局。


    回到办公室,郑仪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金黄的银杏叶出神。


    程悦确实是个好姑娘,聪慧、善良,在他车祸期间不离不弃。


    但正如王振国所言,政治联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私事,而是两个体系的结合。


    以他现在的位置,如果真的与程悦走到一起,势必会被卷入程安书、乃至书记那条线的漩涡中。


    王振国的意思很明确,他不希望自己与程悦走得太近。


    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组织部门“中立性”的考虑,更是一种政治立场的考验。


    而他,郑仪,确实不得不认真权衡。


    官场中,知遇之恩不可轻负。


    王振国在他一无所有时给予机会,从发改委到青干特训营,再到大塘镇,再调入省直插手华微电子,并且在东海集团案子后破格将他调入组织部……


    这一路走来,没有王振国的栽培,就没有今天的郑仪。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


    李长庚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郑处长,临州班子调整的后续报告看完了吗?”


    郑仪连忙接过文件:


    “刚看完,李远的过渡很平稳,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那就好。”


    李长庚点点头,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环顾四周,确认办公室门已关好后,突然压低声音:


    “王部长找你谈话了?”


    郑仪一怔,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谈了个人问题。”


    “嗯。”


    李长庚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你怎么想的?”


    郑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


    “李处有什么建议?”


    “我没建议。”


    李长庚摇摇头。


    “只是提醒你,官场上有些选择,做了就不能回头。”


    他顿了顿:


    “程秘书长那边自然是不错,但别忘了,你首先是组织部的干部。”


    郑仪点头,李长庚的话与王振国如出一辙,都在暗示他与程悦保持距离。


    “我明白轻重。”


    “那就好。”


    李长庚拍拍他的肩膀,突然转换话题:


    “对了,下个月我要带队去中央党校学习三个月,干部一处的工作就交给你暂时主持。”


    郑仪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心中了然。


    李长庚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王部长明年可能会有新的安排,这次去党校也算是提前准备......”


    空气一时安静下来,窗外的银杏叶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


    郑仪明白,李长庚这番话,暗示王振国很可能将进入中组部工作。


    “谢谢李处指点。”


    郑仪语气平静。


    “我会摆正心态,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李长庚脸上浮现出几分赞许:


    “这就对了。组织部培养干部,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格局。”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道:


    “你现在的位置,不能光盯着江东这一亩三分地,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郑仪郑重地点头。李长庚话中深意很明确:


    以王振国对他的重视和培养,未来他或许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考察视野。


    “李处放心,我不会辜负组织的期望。”


    “嗯。”


    李长庚满意地微微颔首,转而说起工作安排,


    “我去党校期间,干部一处的工作交由你主持。这是王部长的意思。”


    郑仪心头一震:


    “我一定不负重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