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只办两件事

作者:风时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会议室里,大塘镇领导班子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了。


    所有人都知道。新镇长的到来意味着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而谁都不想第一个被踢出局。


    郑仪坐在主位上,没有急着发言,而是翻开了面前的文件。


    他手上拿的是大塘镇近三年的财政报告,数据密密麻麻,但核心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发展停滞,负债加剧。


    陈忠和清了清嗓子,开始例行汇报:


    “郑镇长,我把咱们镇的基本情况简单汇报一下……”


    他的语气很平稳,但内容却像是一份精心设计过的“防御报告”。


    成绩谈得多,问题谈得少;工作汇报得详细,实际困难却含糊带过,最后又补了一句: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这几年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


    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郑仪没打断他,直到陈忠和说完,他才抬眼环视了一圈,问道:


    “还有哪位同志要补充?”


    吴长山立刻接茬,故意用本地话道:


    “郑镇长,咱们大塘镇情况特殊,有些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得靠长期努力……”


    郑仪看了他一眼,没接话,而是直接转向财政所所长:


    “老刘,财政情况你来说说吧。”


    刘所长面色顿时一僵。


    他没想到郑仪会直接点他的名,更没想到,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镇长,竟然一上来就揪着财政问题不放。


    “……呃,我们镇的财政收入确实有些困难。”


    他支支吾吾。


    “主要是农业税取消后,镇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靠转移支付……”


    郑仪指尖轻轻敲了敲桌子:


    “去年我们镇的土地出让金是多少?”


    刘所长的额头开始冒冷汗。


    “这个……具体数字我得查一查。”


    郑仪没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问:


    “镇上的工业园,去年有几家企业入驻?税收贡献多少?”


    会议室里更安静了,连陈忠和都微微皱起了眉。


    他们本以为郑仪只是来混资历的年轻人,没想到他竟然真懂基层经济的门道,土地出让金、工业园税收,全部都是地方政府真正的造血点,也是权力和利益的焦点。


    “这个……”


    刘所长结结巴巴。


    “工业园目前还在招商引资阶段……”


    郑仪笑了笑,没继续追问,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们镇里所谓的“成绩”,其实只是敷衍上面的空壳。


    他合上文件,语气平静:


    “既然情况大家都清楚,那我也不绕弯子了。”


    “我这次来,就两件事——让大塘镇的经济活起来,人民幸福起来。”


    他没有长篇大论,但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年轻镇长的态度很明确,他不打算混日子。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在基层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干部们,谁不是人精?


    从郑仪这几个问题就能看出来,这个年轻人不是来镀金的,他是真准备干点实事的。


    而真正的“做事”,往往意味着要动别人的蛋糕。


    陈忠和眯了眯眼,打破沉默:


    “郑镇长的想法很好,不过大塘镇的情况确实特殊。”


    “哦?怎么个特殊法?”


    郑仪看向他。


    “咱们镇离县城远,交通又不方便,招商引资不容易啊。”


    陈忠和叹了口气。


    “去年好不容易谈了个电子厂,人家来考察完,转头就去隔壁镇落户了。”


    这话半真半假。


    交通不便是真的,但企业跑路的原因却未必如此简单。


    郑仪没有立即接话,而是转头问分管经济的副镇长吴长山:


    “吴镇长,你具体说说,当时那个电子厂为什么没谈成?”


    吴长山心里一紧。


    这个电子厂的事情他最清楚——当时对方明明看中了镇西边的一块地,但那是他小舅子早就盯上准备搞物流仓库的。


    最后是他暗中使绊子,把地价抬高了30%,硬是把企业挤走的。


    “这个......主要是政策优惠没谈拢。”


    吴长山含糊其辞。


    “人家要免税三年,县里不同意。”


    “是吗?”


    郑仪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


    “那镇西头那块50亩的工业用地,现在是谁在用?”


    吴长山脸色微变。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知道那块地的猫腻,但没人想到郑仪才来第一天就能点出来。


    “那个......暂时空着。”


    吴长山硬着头皮回答。


    郑仪“嗯”了一声,没再追问。


    但这一声“嗯”比直接质问还让人心慌。


    会议结束后,镇政府的走廊上,几位班子成员默契地放慢脚步,互相交换着眼色。


    吴长山摸出烟盒,递给陈忠和一根:


    “老陈,这小年轻不简单啊。”


    陈忠和点燃香烟,深深吸了一口:


    “省里下来的,能简单吗?人家第一天就给咱们划了道儿——既要做事,又不把事做绝。”


    “他问那块地是什么意思?想动我的蛋糕?”


    吴长山压低声音。


    “你急什么?”


    陈忠和吐出一口烟圈。


    “人家要是真想动你,会上就直接掀桌子了。”


    赵兴汉凑过来:


    “我看他是要政绩,但也不想得罪人。这种领导最好伺候——咱们给他做点表面文章,让他有东西往上报就得了。”


    “没那么简单。”


    陈忠和摇头。


    “这小子眼神太毒,一般糊弄不了。”


    郑仪的办公室在大塘镇政府办公楼二楼的最东侧,不大不小,约莫15平方米。


    推开门,迎面是一张宽大的实木办公桌,打磨得发亮的桌面上整齐摆放着三叠文件,左边是待批的日常公文,中间是近期重点项目进度报告,右边则是各类会议材料。


    办公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塘镇行政区划图,几个重点区域被红色标记笔圈了出来。


    办公桌左手边是一个简易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着《乡镇经济发展实务》《乡村振兴政策汇编》等专业书籍。


    右手边是一组单人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摆着一套青瓷茶具,茶叶罐里装着本地产的野山茶。


    角落里一台老旧的立式空调嗡嗡作响,吹出的冷风刚好能覆盖整个办公区域。


    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花哨的陈设,一切都透着实用主义的风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