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二年二月二十返京路上,朱厚照掀开马车帘,远处铁锚会车队的火铳箱上,新刷的「神机营」字样在晨雾中泛着冷光。刘娘娘用验铜片划过车窗冰花,片面上的铅斑已细如针尖:「山西送来的熟铜,杂质压到极低。」
「六百斤铜料,」朱厚照摸出袖中算盘,「铸铳数量比去年多出近半。」他忽然指向车队最末的牛车,「那些空箱,都是去年熔掉的火德铜锭。」
刘娘娘展开宣府试铳报告:「新铜铳射程提升显着,比旧铳远了百余步。」她指尖划过「螺旋纹镗孔」条目,「陈大锤的水转镗床,让镗孔精度大幅提升。」
「这般精度,」朱厚照轻笑,「足以应对边患。」他摸出书包残片,帆布上「枪管加工」图示与铜铳镗孔痕迹相契,「下一步该锻铁了——铜料终究昂贵。」
马车经过土木堡废墟,朱厚照望着断墙上的弹痕:「英宗爷若有此等利器......」他没说完,转身从箱底取出杆铁铳毛坯——这是山西匠人新送的试验品,表面还沾着炉灰。
「铁铳锻造殊为不易,」刘娘娘用验铁片按在毛坯上,松烟墨显出零星青斑,「熟铁冶炼需精准控碳,稍有不慎便易脆易软。」
「铁材价廉且耐用,」朱厚照敲了敲车架铁件,「陈大锤言,铁铳耐受膛压之数倍于铜铳。」他忽然压低声音,「着顺天府将皇庄熟铁调往山西,就称「太宗朝铁火铳遗法」。」
刘娘娘点头,摸出陈大锤的密信:「匠人欲改良高炉,称「炒钢法」出铁效率不足。」信末画着形似反射炉的炉型草图。
「准了,」朱厚照将铁铳毛坯塞进龙袍,「着匠人算学夜课继续,所需物料一概从优——铁铳锻造,关乎边防根本。」
过居庸关时,锦衣卫呈上山西铁厂急报:「铜铳已量产,铁铳首炉试铸未达预期,炉温不足。」朱厚照对刘娘娘道:「调宣府火铳营匠人驻山西,助铁厂攻关。」
刘娘娘望着关墙上的铁锚凿痕,忽然想起去年腊月的火德铜锭熔铁场景:「铜铳乃技术基石,铁铳方是强国之本。」她摸出顺天府密报,代田法试点的铁犁已耕完数万顷地,「铁犁兴农,铁铳固边,缺一不可。」
昌平道宿营的篝火旁,朱厚照用算珠摆出高炉模型:「炉体需高数丈,风口分置......」刘娘娘递过陈大锤的「摸火诀」改良方案:「匠人提议于炉料中掺入松烟墨,或可提升炉温、去除杂质。」
「松烟墨竟有此效?」朱厚照挑眉。
「顺天府烧窑匠人试过,」刘娘娘拨弄算珠,「墨中碳质可助燃提温,原理与鼓风类似。」她忽然指向星空,「此等变化,恰似「点铅成青」之术。」
朱厚照大笑,将算珠聚成铁锚形状:「无论何法,能成铁铳便好!传旨陈大锤,待铁铳锻成,朕必亲往嘉奖。」
临时行宫灯下,朱厚照在《工器汇典》「铁铳」条目下注:「铁者,国之重器也。铸铳如铸魂,魂强则国威振。」刘娘娘凑过来,见他圈出「成本」一栏:「铁铳成本较铜铳低甚,可大规模铸造。」
「这般耗费,」朱厚照吹了吹墨迹,「足使边军皆备利器。」他忽然想起书包里的记载,低语道:「蒙古铁器日盛,咱需早作筹谋。」
刘娘娘取出苜蓿种锦囊:「铁铳守土,铁犁富民——陛下之志,必成大业。」
「不错,」朱厚照摸出验铜片,片面上的锚链纹映着烛光,「待铁铳成势,咱的火器营必能震慑四方。」
喜欢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请大家收藏:()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