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5章 残烬未熄,败寇奔逃

作者:猫啃月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刺鼻的焦糊味混合着浓重的血腥气,依旧顽固地盘踞在赤壁上空,仿佛是这场惊天动地大战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江风呜咽着掠过水面,卷起层层涟漪,却无法吹散那弥漫在天地间的死亡气息。


    我站在临时搭建的望楼上,凭栏远眺。


    曾经旌旗遮天、舳舻千里的曹军水寨,如今只剩下一片狼藉的残骸。


    黑色的焦木如同扭曲的骨架,漂浮在浑浊的江水之中,间或夹杂着难以辨认的人体残肢和破碎的旗帜。


    江岸边,火势虽已减弱,但仍有余烬在冒着黑烟,将天空染成一片灰败的颜色。


    胜利的欢呼声断断续续地从远处的营寨传来,夹杂着伤兵痛苦的呻吟和将领们兴奋的呼喝。


    江东的士卒们,在经历了这场几乎不可能的胜利后,正沉浸在劫后余生的狂喜与复仇的快意之中。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疲惫,眼神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对于他们而言,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如同完成了一项神迹。


    然而,我的心中却感受不到多少轻松。


    这场胜利固然辉煌,甚至可以说是扭转乾坤,但战争的残酷与代价,却如同冰冷的江水,不断冲刷着我的理智。


    望远镜的视野里,那些漂浮的尸体,无论是曹军的还是联军的,都曾是鲜活的生命。


    他们或许曾是家中的顶梁柱,或许曾是父母的心头肉,


    如今却都化作了冰冷的数字,成为将领们功劳簿上的一笔,或是敌军战报里的一个损失。


    “主公,”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是玄镜台负责江东情报对接的校尉陈默。


    他依旧是一身不起眼的灰袍,脸上带着长期潜伏工作留下的谨慎与疲惫,


    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显然也被这场大胜所鼓舞。


    “情况如何?”我转过身,声音平静无波。越是喧嚣的时刻,我越需要保持冷静。


    陈默递上一卷刚刚整理好的密报,上面用特制的墨水写满了细密的蝇头小楷,字迹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玄镜台在极短时间内,通过遍布曹军溃败路线上的暗桩、收买的溃兵以及空中侦察(利用改装的风筝和训练有素的信鸽)等多重手段,汇总而来的最新情报。


    “曹军已彻底溃败,”


    陈默言简意赅地汇报道,


    “水军主力尽丧,步骑伤亡惨重,建制大乱。


    初步估算,此役曹军直接战损及溃散逃亡者,恐在十万以上。沿途丢弃的粮草、辎重、军械不计其数。”


    我点了点头,这个数字与我之前的预估大致相符。


    赤壁一场大火,几乎将曹操南征的精锐烧了个干净,尤其是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荆州水师,更是全军覆没。


    这对曹操而言,无疑是沉重到几乎无法承受的打击。


    “曹操本人呢?”这才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


    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在此役中抓住或杀死曹操,那对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陈默的眉头微微皱起,指了指密报上的某个部分:


    “曹操并未被俘,也未死于乱军之中。


    根据多方情报印证,他在大火初起时,便在一众亲卫(据信有许褚、张辽等人)的拼死护卫下,从水寨西侧突破,乘小船登岸,收拢残部后,正向乌林方向急退。”


    “乌林……”我沉吟道。乌林在赤壁西北,是通往江陵的几条主要陆路之一。“兵力如何?士气如何?”


    “护卫曹操的,多是其嫡系精锐,


    如虎卫军、陷阵营残部等,虽人数不多(估计在数千至一万之间),但装备精良,战意尚存,


    尤其是护主之心极坚。


    沿途还在不断收拢溃兵,但整体士气低落,粮草匮乏,且军心惶惶,组织度混乱。”


    陈默继续汇报道,“最新的情报显示,曹仁已率领留守江陵的部队前来接应,前锋距离乌林已不远。”


    “曹仁……”我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望楼的栏杆。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曹仁是曹操麾下宿将,治军严谨,经验丰富。


    有他接应,曹操逃出生天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其他方向呢?”


    “曹军其余各部溃兵,正沿着不同路线向北溃逃,大部分是各自为战,或被我军追击部队分割包围,或自行散去。


    但也有几支建制相对完整的部队,如徐晃、乐进等人所部,正试图向襄阳方向靠拢。”


    我仔细看着密报上绘制的简易地图,红色的箭头代表着曹军的溃败路线,蓝色的箭头则代表着孙刘联军的追击方向。


    情报显示,周瑜已经下令,命韩当、蒋钦等将领率领水军沿江追击,


    程普、吕蒙等将领则率领步军登陆,分路追剿。


    刘备方面,张飞、赵云也已领兵出击。


    整个战场,如同一张被撕裂的蛛网,曹军是四散奔逃的飞虫,而孙刘联军则是从四面八方扑来的蜘蛛。


    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擒杀曹操的呼声,也必定会在联军高层中甚嚣尘上。


    然而,我的心中却警铃大作。


    “传令下去,”


    我沉声对陈默说道,


    “命令所有潜伏在曹军溃败路线上的玄镜台人员,继续严密监视曹操本队的动向,


    尤其是曹仁接应部队的位置和规模,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加强对孙刘联军各追击部队的观察,重点关注他们的推进速度、伤亡情况以及将领的心态变化。”


    “诺!”陈默领命,转身迅速离去。


    玄镜台的效率一向很高,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


    望楼下,几名江东士兵抬着一具烧焦的尸体走过,尸体已经无法辨认面目,


    只能从残存的铠甲样式上判断出是曹军的一名低级军官。


    士兵们的脸上没有丝毫怜悯,只有麻木和厌恶。


    这就是战争。胜利者享受荣光,失败者化为尘土。


    但对我而言,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


    赤壁的大火,仅仅是拉开了新一轮博弈的序幕。


    曹操虽败,但并未死。


    只要他还活着,北方的威胁就依然存在。


    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北方,始终是悬在南方诸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这个角度看,彻底消灭曹操,似乎是最优选择。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强行围歼曹操的残余精锐,必定会遭遇最疯狂的抵抗。


    即使最终成功,孙刘联军也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对刚刚经历大战、同样损失不小的联军来说,是否值得?


    尤其是对于兵力本就相对薄弱的刘备集团而言,过大的伤亡,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争夺荆州的能力。


    而荆州,才是我现阶段战略布局的关键。


    曹操败退,荆州(尤其是江南四郡)将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


    这片土地,无论是地理位置、人口资源还是战略纵深,都至关重要。


    刘备需要它作为立足之基,孙权也想将其纳入囊中。


    而我,陆昭,同样需要借助这片土地,作为未来北上夺取汉中、进而逐鹿中原的跳板。


    如果孙刘联军在追击曹操的过程中损失过大,那么后续争夺荆州的力量就会被削弱。


    尤其是刘备军,他们是未来争夺荆州的主力,也是我计划中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损失,不符合我的长远利益。


    更何况,一个彻底崩溃的北方,对南方也未必是好事。


    失去共同的强大敌人,孙刘联盟的根基将不再牢固,内部矛盾很快就会浮现。


    孙权对刘备的猜忌,对荆州的野心,都将成为新的导火索。


    一个虚弱但仍然存在的曹操,反而能成为维系孙刘联盟的外部压力。


    所以,曹操必须败,但最好不要死在现在,至少不能死在孙刘联军的围剿之下。


    我的目标,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地消灭曹操,而是要最大化地削弱曹军的有生力量,


    瓦解其组织,夺取其物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孙刘联军(尤其是刘备军)的实力,为接下来的荆州争夺战积蓄力量。


    这需要极其精妙的平衡和操作。


    我需要影响联军的追击策略,避免他们陷入与曹操残余精锐死磕的陷阱。


    我需要引导他们将重点放在打击溃兵、夺取地盘上。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曹操一条生路,让他带着耻辱和恐惧逃回北方,成为一个持续存在但暂时无力南下的威胁。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资敌”的嫌疑。


    但这就是政治和战略的复杂性。


    很多时候,最优的选择并非最直接、最解气的那个。


    我再次举起望远镜,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曹操逃亡的路线。


    曹孟德,你这位乱世枭雄,赤壁之火没能将你焚尽,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我陆昭,另有安排。


    残烬未熄,败寇奔逃。


    而我,站在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边缘,心中的棋盘,已经开始推演下一步的落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