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4章 隔岸观火,玄镜洞察

作者:猫啃月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震天的喊杀声仿佛要将整个夜空撕裂,即使隔着宽阔的江面,依旧如同惊涛骇浪般冲击着我们的耳膜。


    对岸,曾经壁垒森严、旌旗如林的曹营水寨,此刻已彻底化作一片无边无际的火海炼狱。


    烈焰贪婪地舔舐着夜空,将翻滚的浓烟染成可怖的暗红色,


    无数断裂的船体残骸在火光中扭曲、沉没,间或爆发出沉闷的巨响,


    那是船舱内储存的粮草或军械被引燃、炸裂的声音。


    然而,与前线那毁天灭地的狂暴景象和震耳欲聋的喧嚣相比,


    我们所在的这艘旗舰指挥层,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近乎凝固的“冷静”。


    周瑜依旧站在那最高处,如同磐石般岿然不动。


    东南风鼓荡着他的战袍,猎猎作响,却丝毫无法撼动他挺拔的身姿。


    他手中那柄象征着无上指挥权的宝剑已经归鞘,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挥动的手臂和简洁有力的口令。


    一面面不同颜色的令旗在他身前旗官的手中迅速挥舞、变换,


    将他的指令化作无声的语言,精准地传递给江面上每一个正在奋勇搏杀的作战单元。


    不时有浑身湿透、脸上带着硝烟和血迹的传令兵,从小型快船上攀爬上来,


    气喘吁吁地奔到他面前,单膝跪地,飞快地禀报着前方的最新战况。


    “报都督!韩将军已率部突破曹军第二道防线,正向中军核心突进!”


    “报都督!程将军遭遇敌军顽强抵抗,请求两翼支援!”


    “报都督!发现大量曹军落水士兵试图向北岸泅渡,我军已分派走舸拦截!”


    周瑜只是微微颔首,或简单地吐出一两个字:


    “准。”


    “令凌操侧翼接应。”


    “加派一队,务必截断。”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穿透力,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果断,直指战局的关键节点。


    他的目光始终锐利如鹰隼,不断扫视着整个战场,


    大脑显然在以惊人的速度处理着涌入的庞杂信息,并迅速做出最优判断。


    鲁肃站在稍低一些的位置,神情紧张而专注。


    他不像周瑜那样直接发号施令,但显然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他紧锁的眉头和微微颤抖的胡须,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与担忧。


    每当听到己方取得进展的战报,他会下意识地握紧拳头,低呼一声“好”;


    而当听到遭遇顽抗或出现伤亡的消息时,他的脸色又会瞬间变得凝重。


    而我,陆昭,则以“江东参军”这个新获得的身份,


    站在一个既能清晰观察到周瑜指挥全局,又能最大限度纵览整个江面战场的绝佳位置。


    我手中紧握着那只特制的望筒,不断调整着焦距,将目力所及的范围放大、延伸。


    我的任务,并非直接参与指挥,而是作为周瑜身边的“眼睛”和“耳朵”


    ——至少,在明面上是如此。


    我需要利用一切手段,为他提供尽可能全面、精准的战场信息,辅助他做出判断。


    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那些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的关键情报。


    就在旗舰甲板一个相对不引人注意的角落,


    一名看似负责警戒的普通亲卫,在不经意间调整了一下腰间佩刀的角度。


    这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却是我们事先约定的、玄镜台有紧急情报传入的信号。


    我的心跳微微加速,但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凝神观察战场的姿态。


    我缓缓移动脚步,看似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西北方向的火势,实则不着痕迹地靠近了那名亲卫几步。


    趁着周瑜正专注于听取一名传令兵汇报的间隙,


    那名亲卫低着头,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经过特殊训练的低沉语调,飞快地吐出几个简短的词语:


    “乌林西侧,人马集结,似欲突围。”


    “曹操中军,旗帜仍在,向北移动。”


    “蔡瑁、张允部,混乱溃散,失去控制。”


    字字千钧!


    这些信息,远比前线传令兵零散的战报要精准、要宏观,也更加致命!


    它们来自于那些早已渗透到对岸、甚至可能就混杂在曹军溃兵之中的玄镜台探子,


    冒着生命危险传回来的第一手情报。


    我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瞬间将这些信息与我通过望筒观察到的景象、以及刚刚听到的战报进行交叉比对、分析验证。


    乌林方向集结,意味着曹操主力尚有建制,


    并且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那里或许是东吴包围圈相对薄弱的环节。


    曹操本人旗帜仍在移动,说明他尚未放弃指挥,也并未完全陷入绝望,这股残存的核心力量,依然是巨大的威胁。


    而蔡瑁、张允所部的彻底崩溃,则意味着曹军水师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并且失去了最有经验的水军指挥官,这对接下来追剿残敌极为有利。


    这些信息,必须立刻、并且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传递给周瑜。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鲁肃身边,用一种带着几分凝重和推测的语气说道:


    “子敬先生,都督,昭方才仔细观察西北乌林方向,火光虽盛,但烟尘走向似有异常,


    且隐约可见人马调动迹象,不似纯粹溃散,倒像是……


    在重新整编,莫非曹军主力欲从此方向突围?”


    鲁肃闻言一惊,连忙举目望去,但距离遥远,火光烟尘遮蔽,很难看清细节。


    他转向周瑜,带着询问的目光。


    周瑜也侧过头,锐利的目光扫了我一眼,带着一丝探究。


    他并没有立刻否定我的判断,而是沉吟片刻,再次举起望筒,


    仔细观察了片刻,随即对身边的旗官下令:


    “传令甘宁,率部向乌林方向迂回,严密布防,若遇敌军主力,不必强攻,只需缠住,待主力合围!”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我心中稍定,这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我的情报,以“观察推测”的形式提出,


    既符合我“参军”的身份,又为周瑜的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避免了曹军主力从薄弱环节逃脱的可能。


    过了一会儿,我又看似无意地说道:


    “都督用兵如神,火攻已然奏效。


    然昭观对岸,曹操中军大纛似乎仍在移动,虽显狼狈,却未倒下。


    可见曹贼本人尚在指挥,其核心精锐恐未完全丧失战力,追击之时,还需提防其困兽犹斗,反戈一击。”


    这一次,周瑜没有看我,只是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困兽?哼,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


    传令各部,加紧攻势,务必在天亮之前,彻底击溃曹军主力,不使其有喘息之机!”


    虽然他的语气依旧强硬,但我能感觉到,我的提醒,他听进去了。


    他后续的指令,明显加强了对曹军核心区域的压力,意图彻底碾碎对方的抵抗意志。


    至于蔡瑁、张允的消息,我则没有直接提及。


    这两个降将在江东本就声名狼藉,他们的溃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刻点出,反而可能显得刻意,不如让前线的战报自然呈现。


    时间就在这紧张的观察、分析、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江面上的厮杀依旧惨烈,火海依旧在燃烧,但胜利的天平,已经在不可逆转地向着东吴倾斜。


    我的目光越过熊熊燃烧的战场,投向更遥远的黑暗深处。


    我知道,这场赤壁之战的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但我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这场战役本身。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如同无形的触手,不仅覆盖着眼前的战场,更延伸到了荆州的腹地、江东的内部、乃至遥远的许都。


    这场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曹操数十万大军和统一天下的野心,也烧出了一个全新的格局,一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未来。


    而我陆昭,站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手握着洞察全局的情报利器,绝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隔岸观火的“参军”。


    真正的较量,或许在火焰熄灭之后,才刚刚开始。


    我必须利用好眼前的每一个机会,积累更多的资本,为接下来的博弈,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