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雨薇接过陈勇递来的调查报告,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阅读。能被选为接待外宾的人选,必然经过了严格的审查,但她总觉得这次老大可能要失算了。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腿上的外骨骼装置,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操作者,怎么可能甘心留在他们行动队后勤组?
不过,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洪雨薇合上报告,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洪雨薇坐在沙发上,目光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周语的表情变化。
“姐,你刚才说的是真的吗?眼下还有机会插一把手?”周语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
洪雨薇轻轻抿了一口茶,茶香在唇齿间氤氲。“研究院那边我确实有些关系。让妹夫去那边当科研员,身份一变,有些发明创造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听到这话,周语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但很快又黯淡下去,眉头微微蹙起:“当科学家...守信能行吗?”
“怎么,刚才那股子劲儿这么快就没了?”洪雨薇放下茶杯,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你可别小看了妹夫,就说那燃气灶,可是给国家赚了不少外汇。里面的技术,有好些都是全国、全世界的专利呢。”
“专利?那是什么东西?”周语歪着头,一脸困惑。
“就是全世界头一份的意思,别人要用这技术,就得掏钱买。”洪雨薇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声音也压低了几分,“你以为他折腾空调、倒腾野猪,居然还敢在这片地界建新房,就真的没人管?告诉你,光是举报信就有三指厚了。”
周语被这话吓了一跳,但很快,她又扬起了下巴,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笑容:“那说明我家守信本事大啊!”
正说着,李老太太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吃饭了!都别聊了,赶紧过来!”她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菜走出来,目光在座位间扫了一圈,“守信怎么现在还没到家,别出事吧?”
“奶奶别担心,妹夫今天陪外国来宾,肯定在饭店吃呢。”洪雨薇笑着安慰道。
“就是,顶多吃撑了。”周语补充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周子轩在一旁忍俊不禁,笑出了声。
与此同时,在那座军区坐落的私密小区内,气氛却凝重得令人窒息。
“就查到这些?”晁锋父亲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手指不耐烦地敲击着桌面。
“内部也要查,”晁锋母亲接过话头,眼神锐利,“特别是晁锋出事前那段时间。”
“还有晁锋离开前后三天,城里有什么异常,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坐在对面的军装男子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另一边,叶小芳刚回到家,兴奋地向父母讲述着今天的经历。她的眼睛闪闪发亮,语速飞快:“陈大哥太厉害了!讲解故宫的时候,连外国人都听得入迷。他对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典故都了如指掌...”
叶父叶母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女儿从小骄傲,还是第一次这样毫不掩饰地夸赞一个男人。
这几天,陈守信带着外国友人游览京城,把每个景点都讲得生动有趣,他的英语流利自然,时不时还能说出一些令人惊喜的细节。
“太和门两侧的石箱和石亭,一个放五谷和金饰,一个放诏书...”
“弘义阁是清朝的金库,太监进去得脱光衣服,就是为了防止偷盗...”
“这些白色石块叫仪仗墩,皇帝出行时要排场,文武百官都得按品级站在这里...”
布莱克森、罗伊等人听得如痴如醉,连陈卫和刘志勇这些本地人都对故宫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天,陈守信带他们去大栅栏取订制的“团服”。店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裁缝,手艺精湛,做出来的衣服既保留了中国元素,又符合外国人的审美。
第三天一早,一群人穿着绣有“中国”字样的白色T恤,搭配深蓝牛仔裤和老北京布鞋,在南来顺吃早餐。深棕色卷发的罗伊特别兴奋,一边吃着豆汁儿一边嚷着要多订几套带回美国,
陈守信看着这一幕,心里一动:“这种衣服可以做成出口商品...”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下意识地看了看周围。所幸叶小芳芳虽然听到了,但没有翻译给陈卫他们,她决定晚上单独提醒陈守信,免得惹出麻烦。
这几天陈守信不在轧钢厂,四合院里又开始暗流涌动。
“师傅,陈守信是不是又出事了?”贾东旭压低声音问易中海。
易中海皱着眉头,手里的烟卷明明灭灭:“不清楚,你明天打听打听。”虽然很好奇,但因为之前的不愉快,他不好直接问。
何雨柱家也在议论纷纷。
“哥,难道陈哥出什么意外了?好几天没去上班了。”何雨水担忧地问。
“少管闲事!”何雨柱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要真出事了,那就有好戏看了...”
刘海中正在训斥两个儿子,娄晓娥一个人守在屋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犹豫着要不要去问问周语。
只有老李头最清楚内情,知道陈守信是去接待外宾了,不过他也不说破,就笑眯眯地听着大家议论,时不时还故意添油加醋两句。
夜深人静,陈守信坐在书桌前,合上了厚厚的笔记本,这是这段时间写的英文著作,他打算托罗伊帮忙,在国外出版。
虽然罗伊提出的服装合作建议有些不靠谱,但在文学出版这件事上,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而且陈卫也说了,这不违规。
毕竟去年就有中国作家获得国际文学奖了...
陈守信站起身,走到窗前。月光如水,洒在四合院的屋顶上,将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银辉中。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三天后的上午,陈守信站在轧钢厂三车间的机床前,仔细检查着徒弟们的操作。车间里机器轰鸣,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的气味。
大喇叭刚刚通知下周二要进行年度技能考核,整个车间瞬间沸腾。虽已是深秋,但工友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考核内容。
“师傅,您看我这个零件加工得怎么样?”李福旺举着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零件凑了过来,脸上写满期待。
陈守信接过零件仔细端详,手指轻轻抚过加工面,“公差控制得不错,就是这个倒角还需要再打磨一下。”
“我就说还不够完美吧!”罗阳在一旁插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师傅,您再教教我们怎么把倒角打磨得更好。”
丁立军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凑了过来,这个平日里最稳重的徒弟,此刻眼中也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