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備胶鍋撴俊鎼佸磼濠婂牊顔�
24闂備礁鎲¢悷鈺呭绩闁秴鍑犻柛鎰典簴閸嬫挸鈽夐搹顐㈩伓
闂備礁鎲¢崙褰掑垂椤栨粎绀婇柨鐕傛嫹

第313章 刘备:三十万大军会师濮阳!曹操:

作者:天命不在身本书字数:181K更新时间:2025-05-15
    “启禀太尉,魏军全线溃退,曹贼已弃营东逃,我军顺利攻占敌营。”


    一骑斥侯飞奔而来,向萧和禀明了战果。


    关银屏大喜,兴奋的叫道:


    “夫君,胜了,我们胜了!!”


    萧和却没吭声。


    关银屏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家夫君不知何时,竟已昏昏入睡,进入了梦乡。


    “甭管什么时候,也甭管是天塌地陷,他是随时随地说睡就睡,这么多年了,一点都没变呢…”


    关银屏摇头一声苦笑,只得轻轻将萧和摇醒。


    萧和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这才幽幽转醒。


    “夫君,醒醒吧,仗已经打完了,我军胜了!”


    关银屏秀鼻微翘,没好气的笑道。


    “嗯?这么快就打完了,我这才刚打了个盹儿而已…”


    萧和揉了揉眼睛,懒洋洋起身,举着望远镜细看。


    果然见魏营上空,已是遍布“楚”旗和“萧”字旗,除了跪地请降的魏兵外,已不见有魏军抵抗。


    确实是胜了。


    “好好好,士载这帮初生牛犊们,这一仗打得漂亮,我得给他们好好向大王请功!”


    萧和满意的点点头,尔后挥手喝道:


    “传令诸将,曹贼已是丧家之犬,不必再有顾虑。”


    “各军分头追击溃散魏军,先入荥阳城者为首功!”


    荥阳虽不及虎牢险要,却也为兖州以西重镇,曹操若龟缩入荥阳,勉强还能挣扎几下。


    荥阳若失,除非曹操想死,否则就只有卷铺盖滚蛋,逃回河北一条路可选了。


    萧和现下也不怕那帮初生牛犊冒进,就是要以夺取荥阳的首功,来激励他们争功。


    号令传下,众年轻小将们,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各统本部兵马,不顾一切的穷追。


    五路兵马,一路向东,狂追魏军。


    曹操却如惊弓之鸟,过荥阳而不敢入,直接放弃了这座兖西重镇,继续向东逃窜。


    邓艾仗着统帅骑兵优势,头一个兵不血刃,杀入了荥阳城中,抢得了此战首功。


    次日午后,萧和方才随后而来,踏入了荥阳城。


    由荣阳向东,已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大局已定,萧和遂也不再急于追击曹操,下令全军于荥阳休整,等待老刘的主力。


    此时,刘备刚统十五万大军,穿过已不设防的大谷三关,进入了洛阳城。


    他人还未踏入洛阳,便收到了萧和自荥阳发来的捷报。


    这意外之喜,自然是令刘备大为振奋。


    当下他便调两万兵马,西去函谷关增援甘宁,留两万兵马守洛阳,亲自十一万主力即刻东出虎牢,赶往荥阳。


    三天后。


    荥阳城内,刘备与萧和主臣二人,于城头再会。


    “伯温,孤真是没想到,此役你不光拿下洛阳,还重创曹操主力,顺势将荥阳一并拿下。”


    “孤大军东进,前路将是一马平川,曹贼再无力抵挡,兖州唾手可得。”


    “古今用兵之奇,果真无人能出你萧伯温之右也!”


    刘备轻拍着萧和肩膀,口中是啧啧称赞,脸上则是由衷的叹服。


    萧和则淡淡一笑,自嘲道:


    “大王言重了,臣本意也只是拿下洛阳,待与大王会师之后,再东出虎牢收复荥阳。”


    “谁料曹贼非要垂死挣扎,使诈诱骗文远他们出关追击,臣只好将计就计,顺势破了曹贼主力。”


    “这一战能胜,说起来还是天佑大王,曹贼硬生生要将一场胜仗送给大王。”


    刘备知萧和是有意推功,有意要恭惟他,却也不戳穿,只哈哈大笑。


    主臣二人心领神会,相视而笑。


    “伯温,你说吧,接下来孤当如何用兵?”


    刘备收起大笑,豪猎的目光转向眼前兖州河山。


    萧和早就胸有成算,抬手一指:


    “大王也说了,荥阳一失,兖州已是一马平川,曹贼再无险可守。”


    “仗打到这份上,曹贼就算再不甘心,也应该知道,兖州失陷已成定局,再负隅顽抗下去,只会人地皆失。”


    “故臣断定,曹贼必会急令各路人马,放弃兖州诸郡,退回河北。”


    刘备微微点头,萧和所分析也正是他之判断。


    接着萧和令关银屏将地图取来,铺陈在了刘备跟前。


    “黄河以南渡头不少,却以濮阳最为重要,距兖州各郡和各路魏军最近,其渡口也是黄河中游最大一渡口。”


    “故臣推断,曹贼必会责令各部魏军,以及各郡官吏和士族豪强,全部向濮阳一线收缩,由该渡头逃往冀州。”


    “那么我军之兵锋,自然要指向濮阳。”


    “西路由大王亲统二十万大军,沿黄河东进,夺取延津,白马等各渡头,直奔濮阳。”


    “东线大将军则率十万大军,先夺取苍亭东武阳一线,同样沿河西进,夺取秦亭,甄县诸城,兵锋直指濮阳。”


    “我两路大军,东西对进,最终会师于濮阳城下。”


    “濮阳城破,黄河封锁,则兖州诸郡,传檄可定也!”


    萧和指点江山,顷刻间,为刘备勾画出了接下来的进兵方略。


    刘备深以为然,一拍地图,欣然道:


    “好,就依伯温之策,速速传令给云长吧。”


    “孤与他东西对进,三十万大军,会师于濮阳城下!”


    王令传下,三军沸腾。


    二十万楚军主力,再次浩浩荡荡东进。


    陆路方面,刘备亲率主力步军,由荥阳东进。


    甘宁则由函谷关移师孟津,率水军顺流东下。


    苍亭方面。


    曹冲徐晃等魏将,收到曹操的撤退命令后,只得弃守了曹操精心打造的苍亭方向,沿黄河一路向濮阳撤退。


    关羽统十万大军,兵不血刃便拿下了苍亭,继续一路西进。


    沿河各渡头魏军,皆是闻风丧胆,不是渡河北撤,就是向濮阳一线收缩。


    两路楚军杀入兖州平原,一路所向披靡,直逼濮阳。


    …


    濮阳城北,渡头。


    黄河之上,船筏往来如梭,运载着数以千计的官吏豪绅,以及魏军士卒渡往北岸。


    渡头内,溃退而来的士卒,各郡逃来的官吏,以及不愿留在兖州的士家豪强,拥挤到人山人海,争相想要抢到一个上船的资格。


    一艘官船上。


    曹操在曹冲的搀扶下,阴沉着一张脸,正俯视着渡头上的乱像。


    自荥阳败走以来,短短数日间,曹操头发竟已白了一半,人也似在一夜之间老了十年,浑身上下弥散着一股苍凉暮气。


    “父王,楚军的水军离濮阳已不远,最多两日就会杀到。”


    “照这么个混乱拥挤法,两天时间里,我们根本来不及将这么多军民全都运往北岸。”


    “一旦楚军水师杀到,封锁了河面,这些人想再渡河就难了。”


    曹冲指着渡头上拥挤的军民,忧心忡忡的提醒道。


    曹操沉默片刻,拐杖一指:


    “传孤之命,优先将兵马士卒渡河,其余官吏士绅,凡有敢争抢者,斩!”


    曹冲身形一凛。


    他明白,曹操这是要将全部运力,都用来抢运士卒。


    至于那些官吏和豪强士绅,则统统将作弃子牺牲。


    “儿臣知道,现下每一名士卒对我大魏都极为宝贵,自然是能多运一个是一个。”


    “不过这些逃来濮阳的官吏和士豪豪姓,明明可就地投降刘备,改奉新主,却仍旧抛家舍业前来追随父王。”


    “父王若将他们弃于南岸,只怕就此会失尽兖州士民之心。”


    “将来父王渡河南下,收复失地之时,兖州上下谁还会喜迎王师呀?”


    曹冲顾虑的却是人心。


    曹操嘴角钩起一抹苦涩,反问道:


    “冲儿,你当真以为,咱们还有机会打回兖州吗?”


    曹冲哑然。


    愣怔半晌后,终于明白了曹操深意,只能一声无奈叹息。


    曹操这是已认清了现实,不再抱有幻想。


    兖州一失,黄河以南皆为楚国所有,楚强而魏弱的格局,就此成形。


    接下来他们能做的,只剩下拼尽全力,凭借黄河天险,守住河北这一亩三分地。


    守住河北就不错了,你还想奢望打回兖州?


    那不是自欺欺人么。


    既然打回兖州已无希望,又何必再计较兖州人心所向?


    “唉~~”


    明白了曹操苦衷,曹冲也别无良策,只得一声无奈叹息。


    曹操号令传下,渡头之上,很快响起了哀哭声。


    成百上千的兖州人被魏兵驱离,敢有拥挤上前争抢者,皆被魏兵无情的斩翻在地。


    渡头秩序很快恢复,魏兵们争先恐后登船渡河。


    而那些千里迢迢逃来濮阳,企图与他们的魏王共进退的兖州官吏豪绅,则是携家带口的跪在渡头外,哀求着他们的魏王不要抛弃他们。


    除曹冲和蒋济外,包括在曹操在内的魏国君臣,多是无动于衷。


    也只有程昱这个兖州人,看着渡头外跪地哀求的同乡们,不禁暗暗咬牙。


    “大王,时间差不多了,尽早渡河往北岸吧。”


    许褚上前提醒催促道。


    曹操不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


    许褚会意,当即催促士卒,解开绳索,扬帆北渡。


    就在这时。


    程昱眼眸一聚,似乎突然间下了某种决心。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向着曹操一揖:


    “大王,臣请留下来,率七千精锐死守濮阳。”


    “臣愿赌上臣之性命,为我大魏在黄河以南守得尺寸之地,为大王将来挥师渡河,收复中原,守住一份希望!”(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