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1章 再度出山

作者:浮世蒹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崇祯十二年腊月,商洛山生龙寨。


    冬天来临前,杨嗣昌在河南实行了坚壁清野,闯王大军被逼无奈只能退回到陕西商洛山中。


    李自成哈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凛冽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霜。脚下积雪咯吱作响,远处山峦如银蛇般蜿蜒。这是十年来第一个不必在逃亡中度过的冬天。


    "闯王,炭火盆给您帐里送去了。"亲兵搓着手报告,"夫人说小公子有点咳嗽..."


    李自成点点头,转身走向大寨中央那座稍显宽敞的木屋。屋内炭火正旺,他的新婚妻子高桂英正抱着襁褓轻声哼唱。见丈夫进来,她急忙起身:"夫君,外面冷吧?"


    "比去年这时候强。"李自成接过孩子,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婴儿娇嫩的脸颊。这个取名李来亨的孩子才两个月大,却已经会抓着父亲的手指咯咯笑了。


    谁能想到?他这个被朝廷通缉了十年的"流寇",如今竟能在深山里娶妻生子,安稳过冬。李自成望向窗外,炊烟从几十间木屋升起,远处校场上,士兵们正在雪地里操练——用的是李长风提供的火绳枪。


    "报!"田见秀掀开厚重的门帘,"探马从谷城回来了!"


    李自成将孩子交还妻子,大步走向议事厅。路上经过士兵营房时,他看见周德福正带着几个老兵修补铠甲。这个沧州汉子自从找回女儿,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张献忠反了!"田见秀一进门就压低声音,"就在三天前,杀了谷城知县,又拉起旧部!"


    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李自成却沉默不语,走到炭盆边烤手。去年张献忠假意投降朝廷时,他就说过"八大王不是甘居人下之辈"。如今看来,这步棋下得妙——张献忠在谷城休整半年,不仅补充了粮草,还从朝廷那骗了不少装备。


    "杨嗣昌什么反应?"李自成突然问。


    "调不动了!"田见秀兴奋地拍腿,"清军从迁安入关,杨嗣昌急调他和孙传庭去辽东!"


    李自成眼中精光一闪。难怪这两个月官军的围剿松了许多,原来是被清军牵制住了。他走到墙前,手指划过那张简陋的地图——商洛山往东是河南,往南是湖广...


    "闯王,咱们是不是也..."田见秀做了个杀出去的手势。


    "不急。"李自成摇头,"让八大王先闹腾几天。咱们的兵,得练到开春。"


    他走出议事厅,站在雪地里远眺南方。张献忠选择此时再叛,绝非巧合。那个狡诈如狐的家伙,肯定也算准了清军入关的时机。只是...将来这天下,容得下两个枭雄吗?


    夜幕降临,生龙寨却比往日热闹。听说张献忠再反的消息后,士兵们自发聚在篝火旁庆祝。周德福拿出珍藏的烧酒,给每人倒了一小杯。


    "敬八大王!"老兵们哄笑着碰杯,"替咱们吸引官军!"


    周小花挨着父亲坐下,接过他递来的酒杯抿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自从回到父亲身边,她每晚都做噩梦,梦见李长风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那个紫檀匣子里的卖身契烧了吗?赵老爷的头颅真的化成灰了吗?


    李长风被周小栓发现身份后,知道这里待不住了,不得已和周小花告别,留她一个人在闯营。


    不过,李长风答应周小花,一年后来接她过门。


    "花儿,发什么呆?"周德福拍拍女儿,"尝尝你弟弟打的野兔。"


    周小花勉强笑了笑。她不敢告诉父亲,她在想着李长风,自己腰间还藏着那把鲨鱼皮柄的燧发短铳——李长风给她的"嫁妆"。


    "听说没?"周小栓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闯王夫人要给小公子办百日宴,要蒸白面馍馍!"


    周围响起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对这些常年啃野菜窝头的士兵来说,白面馍馍比龙肝凤髓还稀罕。周小花看着弟弟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李长风说过的话:"跟着李自成,你们永远在逃命。"


    远处传来马蹄声。哨兵高声喝问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回答:"老营来使!"


    众人纷纷起身。来者是李自成的老部下刘宗敏,马背上还驮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他翻身下马,将麻袋往地上一扔——十几个血淋淋的人头滚了出来!


    "杨嗣昌的探子!"刘宗敏抹了把脸上的血,"想摸清咱们的山路!"


    篝火旁一片死寂。周小花盯着那些人头,突然认出其中一个——是三天前来卖针线的货郎!那人还夸她头发黑亮,送了她一根红头绳...


    "挂到寨门上。"李自成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后方,"让杨嗣昌知道,商洛山不是他该来的地方。"


    士兵们欢呼着去执行命令。李自成独自站在雪地里,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小花鼓起勇气走近:"闯王...那个货郎..."


    "是锦衣卫。"李自成看穿她的心思,"他腰间藏着毒针和密信。"顿了顿,"乱世之中,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周小花握紧怀中的短铳。李长风也说过几乎一样的话。这些枭雄们,怎么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崇祯十三年春,商洛山冰雪初融。


    李自成站在生龙寨最高处,望着山下集结的部队。经过一冬休整,这支队伍已从残兵败将变成了精锐之师。火绳枪队、长矛手、骑兵队排列整齐,铠甲和兵器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四千七百二十三人。"田见秀报告,"每人配发三日干粮,箭矢二十支。"


    李自成满意地点头。去年秋天躲进山里时,他们只剩不到两千残兵。如今不仅人数翻倍,还有了火器和正规编制。更重要的是——有了根据地和家眷,士兵们不再是流寇,而是为家园而战的军人。


    "出发!"


    号角声响彻山谷。部队如长龙般向山外开拔。沿途村民纷纷箪食壶浆,有人甚至牵来自家的牛犒军。李自成骑在马上,看着这前所未见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闯王!前面抓到个官军探马!"前锋来报。


    被押来的俘虏却让李自成一愣——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穿着不合身的号衣,吓得直哆嗦。


    "大人饶命!俺是南阳府的,被强征来当兵的..."少年跪地哭诉,"官老爷说山里有吃人的流寇..."


    李自成示意松绑:"给他个馍,放了吧。"


    少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捧着热馍馍呆立原地。李自成策马经过时,听见他小声问旁边的士兵:"你们...真的吃人吗?"


    "以前饿极了吃过。"老兵坦然道,"自从跟了闯王,只吃官仓的粮。"


    少年眼中的恐惧渐渐变成了好奇。李自成嘴角微扬。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嗣昌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流寇"越剿越多。


    五日后,部队抵达河南内乡县。守军一触即溃,县令在县衙自缢。李自成开仓放粮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


    "报!宁远侯李长风攻占沧州!"


    议事厅内一片哗然。李自成却不动声色地展开地图。李长风已经有了天津和山东两个地盘,拿下沧州,就把这两个地盘连成了一片,听说李长风在修铁路,而天津卫距离天津不足两百余里,李长风选在这个时候出手...


    "闯王,咱们是不是..."田见秀做了个直捣黄龙的手势。


    李自成摇头。他想起那个雪夜里,李长风说过的话:"推翻明朝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更好的天下。"


    "先取襄阳。"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让张献忠和官军狗咬狗去。"


    走出县衙,李自成抬头望向北方天空。风云际会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他,将不再是那个被追得满山跑的流寇了。


    喜欢明风再起请大家收藏:()明风再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