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话,秦时月的眼底闪过一丝深意,最终只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娘娘,您是在担心陛下吗?”侍书离开后,枣儿才轻声问道。
“……陛下醒了就好。”
秦时月知道宋墨辰向来严明,却没料到他会在太后处置完后,不给面子的再下一道旨意,革去小婉的县主身份,逐出京城,连半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留……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他,眼里从来容不下沙子。
正想着,殿外传来小太监的声音,“娘娘,太后宫里的绘春姑姑来了。”
“让她进来。”
不多时,绘春走进殿内,对着秦时月行了一礼,“老奴参见皇后娘娘。”
“姑姑今日来,是有什么事吗?”
到底是旧识,况且绘春先前对秦时月一直不错,所以她语气平和,面上甚至带了一丝笑意。
绘春垂着头,声音里似乎带着几分不满。
“回娘娘,太后娘娘午睡醒来后说是身子不适,头晕得厉害。太医来看过了,说是忧思过度,得好好静养,吩咐老奴来跟娘娘说一声,近几日就不见客了,宫里的事,也暂且劳烦娘娘多费心些。”
绘春跟在太后身边三十几载,是太后的陪嫁丫头,太后的一切,都是她在照料,太后的喜怒哀乐,一个眼神,她瞬间就能领会。
这还是太后入驻后宫二十载里,头一次这样憋屈。
她身为太后最亲近的人,自然觉得不忿,看秦时月也不似以前那般亲切。
秦时月眉头微挑,眼神闪了一下,心里划过了然。
太后哪里是真的病了,分明是因为宋墨辰处置小婉的口谕传回来,心里不痛快,故意称病闭门,想给他们夫妻俩施压。
“哦?母后病了?可有大碍?太医怎么说?”秦时月心里冷笑。
如今看透了太后的做派,她反倒没那么难过了。
“多谢娘娘关心,太医说只要好好静养几日便无大碍,老奴就是来跟娘娘知会一声,免得娘娘挂念。”绘春垂着头,声音平淡疏离,“老奴还要回宫里伺候太后,就不打扰娘娘了。”
说着,她缓慢退后两步,离开了凤仪宫。
她一离开,殿内又恢复了宁静。
枣儿忍不住说道:“娘娘,太后这病……”
“是真是假不重要。”秦时月打断她的话,目光落在了面前的花枝上,“重要的是,她想让陛下知道,她在为小婉的事生气,也想让本宫知道,她心里对这处置不满。”
说完,她勾勾唇,起身走到窗边,“你去问问陛下何时回来,另外,再将太后生病一事透露给陛下。”
她心里清楚,太后此举就是在提醒他们夫妻二人,所以,宋墨辰那边,此刻怕是已经收到了太后称病的消息。
不过,为防万一,她还是需要枣儿亲自走这一遭!
枣儿应下,转身去安排。
……
三日后,契丹驿馆内。
乌林答珠坐在镜前,珠翠满头,妆容精致,只是那张脸上,却写满了惴惴不安。
“郡主,时辰快到了。”贴身侍女说道。
随后弯下腰,想为乌林答珠带上盖头,却发现对方的手紧抓着裙摆,一直在抖。
“大王那边,真的还没消息吗?”乌林答珠不安的问道。
“回郡主,派去契丹的人刚回来,说是还没有消息。郡主,靖垣的迎亲轿已经到门口了,再拖下去怕是会出事啊……”
乌林答珠眼神空洞,嘴角勾起一抹自嘲。
耶律良才离开时没有带上她,但她心里清楚,若契丹那边不送个清白的女子过来,她今日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郡主,别想了,先上轿吧。”侍女皱着眉,一脸急切的将盖头盖到了乌林答珠的头上。
她并不知道乌林答珠那些腌臜事,她只知道,乌林答珠再不出现,他们所有人,都要跟着陪葬!
乌林答珠被侍女强势的扶着走到院子里,门口的喜轿早已备好。
下一秒,迎亲太监的声音传来,“郡主,吉时到,请上轿!”
乌林答珠站在轿前,迟疑了许久,最后还是侍女在她身后推了一把,她才踉跄一步,弯腰钻进轿内。
同一时刻,凤仪宫内。
秦时月身着宫装坐在梳妆台前,思绪混沌。
“娘娘,吉时快到了……”枣儿捧着皇后宝印进来,轻声提醒。
娘娘今日美极了,可是,眼底的哀伤也快要藏不住了。
枣儿心疼的看着她,却不敢多说半个字。
秦时月回过神,扯了扯嘴角,“契丹郡主的仪仗到了吗?”
“还没呢,估摸着刚从驿馆出发。娘娘,您要是实在不想去,奴婢就去回陛下,说您身子不爽利。”
“不行。”秦时月打断她,语气坚定,却又带着一丝无奈,“我是皇后,这场和亲关乎两国和平,我不能缺席。”
枣儿紧抿着唇,没再劝。
秦时月起身走到殿门口,透过厚重的宫殿门看向远处。
她突然想起了自己与宋墨辰大婚那日。
似乎,也是这般热闹。
只是,他们的仪式并不完整……
秦时月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看着另一个女子,以同样的方式走进这座皇宫,成为宋墨辰身后的一员。
“走吧。”秦时月收回目光,抬脚往外走去。
枣儿紧随其后。
宫道两侧的宫灯已经换成了大红样式,一串挨着一串,格外喜庆。
快到前殿时,宋墨辰的仪仗迎面走来。
他看到秦时月,脚步顿了顿,犹豫片刻,快步上前扶住了她的胳膊。
“怎么不在殿里等?外面风大。”他的眼底闪过心疼和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秦时月摇了摇头,一边不动声色的躲开他的手,一边轻声道:“没事,出来走走,反倒舒服些。”
两人沉默一瞬,并肩往前走去。
宫道两侧的侍卫宫女见驾,纷纷躬身行礼。
“契丹郡主仪仗到!”
太监高声喊道,吸引了两人的注意。
秦时月脚步一顿,下意识抬头看去。
只见一支浑身粉色的队伍从侧门进来,最前面的举着契丹旗帜,后面跟着两列捧嫁妆的宫女,最后才是那顶红色喜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